保温扣卡砌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20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温扣卡砌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砌砖,尤其一种保温扣卡砌砖。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现代建筑物砖体通常要增加隔热保温层。保温砌砖内部填充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现有技术的保温砌砖包括砖体,砖体由内至外顺序布置有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第三卡块与第四卡块,在第二卡块与第三卡块之间设置有连接筋,连接筋在第二卡块与第三卡块之间的中空空间形成保温槽,第一卡块、第二卡块左侧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与第一卡块、第二卡块右侧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相适配,第三卡块、第四卡块左侧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与第三卡块、第四卡块右侧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相适配。由于现有技术的保温砌砖连接筋形成的保温槽体积一般较小,且连接筋形状复杂,不利于制造模具,造成保温砌砖的保温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的保温扣卡砌砖。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保温扣卡砌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由内至外顺序布置有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第三卡块与第四卡块,在第二卡块与第三卡块之间设置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在第二卡块与第三卡块之间的中空空间形成保温槽,第一卡块、第二卡块左侧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与第一卡块、第二卡块右侧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相适配,第三卡块、第四卡块左侧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与第三卡块、第四卡块右侧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相适配,所述保温槽至少有五个,包括第一保温槽、第二保温槽、第三保温槽、第四保温槽、第五保温槽,所述第一保温槽与第二保温槽均位于第二卡块内侧面,且第一保温槽与第二保温槽相对布置;第四保温槽与第五保温槽均位于第三卡块内侧面,且第四保温槽与第五保温槽相对布置;所述第一保温槽、第二保温槽、第四保温槽、第五保温槽均具有向外的敞口端;所述第三保温槽位于砖体中部且一侧面与第一保温槽、第二保温槽相邻,相对的另一侧面与第四保温槽、第五保温槽相邻。所述第一保温槽与第二保温槽之间设置有第六保温槽;所述第四保温槽与第五保温槽之间设置有第七保温槽。所述第六保温槽由相对布置的第八保温槽与第九保温槽构成;所述第七保温槽由相对布置的第十保温槽与第十一保温槽构成。所述第三保温槽内侧的连接筋设置有相对布置的第一浇筑孔和第二浇筑孔,所述第一浇筑孔位于第八保温槽与第九保温槽之间的连接筋上;所述第二浇筑孔位于第十保温槽与第十一保温槽之间的连接筋上。
所述第一烧筑孔和第二烧筑孔均为半圆形槽。所述第一浇筑孔和第二浇筑孔均为等腰梯形槽。第一卡块、第二卡块上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与第一卡块、第二卡块下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相适配,第三卡块、第四卡块上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与第三卡块、第四卡块下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相适配;所述第二卡块的上表面凸出于第一卡块的上表面,第三卡块的上表面凸出于第四卡块的上表面;且第二卡块的上表面、第三卡块的上表面以及连接筋的上表面形成一个平齐平面,第二卡块与第三卡块之间的连接筋的下表面为向砖体内凹的等腰梯形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多个保温槽合理的设置,砖体结构简单。多个保温槽在砖体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多层保温,多个保温槽合理布置,即不影响砖体承重强度又能增加砖体的保温效果。

图1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安装俯视图;图3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4是第 三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图中标记:11-第 ^块,12-第二卡块,13-第二卡块,14-第四卡块,2_连接筋,31-第一保温槽,32-第二保温槽,33-第三保温槽,34-第四保温槽,35-第五保温槽,36-第六保温槽,37-第七保温槽,361-第八保温槽,362-第九保温槽,371-第十保温槽,372-第i 保温槽,41-第一烧注孔,42-第二烧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3、4所示,保温扣卡砌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由内至外顺序布置有第一^^块11、第二卡块12、第三卡块13与第四卡块14,在第二卡块12与第三卡块13之间设置有连接筋2,所述连接筋2在第二卡块12与第三卡块13之间的中空空间形成保温槽,第一卡块11、第二卡块12左侧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与第一^^块11、第二卡块12右侧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相适配,第三卡块13、第四卡块14左侧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与第三卡块13、第四卡块14右侧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相适配,所述保温槽至少有五个,包括第一保温槽31、第二保温槽32、第三保温槽33、第四保温槽34、第五保温槽35,所述第一保温槽31与第二保温槽32均位于第二卡块12内侧面,且第一保温槽31与第二保温槽32相对布置;第四保温槽34与第五保温槽35均位于第三卡块13内侧面,且第四保温槽34与第五保温槽35相对布置;所述第一保温槽31、第二保温槽32、第四保温槽34、第五保温槽35均具有向外的敞口端;所述第三保温槽33位于砖体中部且一侧面与第一保温槽31、第二保温槽32相邻,相对的另一侧面与第四保温槽34、第五保温槽35相邻。上述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砖体由内至外中,其中“内”为砖体砌成后的砖体内侧,“外”为砖体砌成后的砖体外侧。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指的是砖体安装后,砖体的左右连接的侧面,左右是为了区别两连接侧,实际应用中,左右侧面可互换。多个保温槽在砖体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多层保温,多个保温槽合理布置,即不影响砖体承重强度又能增加砖体的保温效果。[0021]为了增加砖体强度,即增加连接筋体积,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保温槽31与第二保温槽32之间设置有第六保温槽36 ;所述第四保温槽34与第五保温槽35之间设置有第七保温槽37。当砖体连接时,一个砖体的第二保温槽32与另外一个砖体的第一保温槽31形成新的保温槽A,一个砖体的第五保温槽35与另外一个砖体的第四保温槽34形成新的保温槽B,如图2所示。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更进一步的增加砖体强度,如图3、4所示,所述第六保温槽36由相对布置的第八保温槽361与第九保温槽362构成;所述第七保温槽37由相对布置的第十保温槽371与第—^一保温槽372构成。砖体与砖体之间连接通过卡块形成的卡接结构连接,为了增加砖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砖体的承重强度。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4所示,所述第三保温槽33内侧的连接筋设置有相对布置的第一浇筑孔41和第二浇筑孔42,所述第一浇筑孔41位于第八保温槽361与第九保温槽362之间的连接筋上;所述第二浇筑孔42位于第十保温槽371与第十一保温槽372之间的连接筋上。上述实施方式的浇注孔可以为多种形状,如圆形,三角形等,三角形的浇筑孔易应力集中,易损坏浇筑孔,所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浇筑孔41和第二烧筑孔42均为半圆形槽,半圆形槽的烧筑孔避免应力集中,且方便烧筑混凝土。上述浇筑孔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为,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浇筑孔41和第二浇筑孔42均为等腰梯形槽。等腰梯形槽浇筑体积大,浇筑混凝土后,砖体的整体强度较高。第一^^块11、第二卡块12上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与第一^^块11、第二卡块12下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相适配,第三卡块13、第四卡块14上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与第三卡块13、第四卡块14下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相适配;所述第二卡块12的上表面凸出于第一卡块11的上表面,第三卡块13的上表面凸出于第四卡块14的上表面;且第二卡块12的上表面、第三卡块13的上表面以及连接筋2的上表面形成一个平齐平面,第二卡块12与第三卡块13之间的连接筋2的下表面为向砖体内凹的等腰梯形槽。在模具内成型时,该砖体的上表面位于模具的底部,成型完成后,将砖体从模具中卸模,将第二卡块12的上表面、第三卡块13的上表面以及连接筋2的上表面形成的平齐平面放置在干燥平面上进行干燥。这样,刚从模具中成型且尚未干燥的砖体由于是平面跟干燥平板进行接触,因此不容易造成砖体的塌陷,从而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成品率。安装上下砖体时,等腰梯形槽 增加了砖体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了砖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权利要求1.保温扣卡砌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由内至外顺序布置有第一卡块(11)、第二卡块(12)、第三卡块(13)与第四卡块(14),在第二卡块(12)与第三卡块(13)之间设置有连接筋(2),所述连接筋(2)在第二卡块(12)与第三卡块(13)之间的中空空间形成保温槽,第一卡块(11)、第二卡块(12)左侧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与第一^^块(11)、第二卡块(12)右侧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相适配,第三卡块(13)、第四卡块(14)左侧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与第三卡块(13)、第四卡块(14)右侧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相适配,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槽至少有五个,包括第一保温槽(31)、第二保温槽(32)、第三保温槽(33)、第四保温槽(34)、第五保温槽(35),所述第一保温槽(31)与第二保温槽(32)均位于第二卡块(12)内侧面,且第一保温槽(31)与第二保温槽(32)相对布置;第四保温槽(34)与第五保温槽(35)均位于第三卡块(13)内侧面,且第四保温槽(34)与第五保温槽(35)相对布置;所述第一保温槽(31)、第二保温槽(32)、第四保温槽(34)、第五保温槽(35)均具有向外的敞口端;所述第三保温槽(33)位于砖体中部且一侧面与第一保温槽(31)、第二保温槽(32)相邻,相对的另一侧面与第四保温槽(34 )、第五保温槽(35 )相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扣卡砌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槽(31)与第二保温槽(32)之间设置有第六保温槽(36);所述第四保温槽(34)与第五保温槽(35)之间设置有第七保温槽(3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扣卡砌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保温槽(36)由相对布置的第八保温槽(361)与第九保温槽(362)构成;所述第七保温槽(37)由相对布置的第十保温槽(371)与第i^一保温槽(372)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扣卡砌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保温槽(33)内侧的连接筋 设置有相对布置的第一浇筑孔(41)和第二浇筑孔(42),所述第一浇筑孔(41)位于第八保温槽(361)与第九保温槽(362)之间的连接筋上;所述第二浇筑孔(42)位于第十保温槽(371)与第—^一保温槽(372)之间的连接筋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扣卡砌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浇筑孔(41)和第二浇筑孔(42)均为半圆形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扣卡砌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浇筑孔(41)和第二浇筑孔(42)均为等腰梯形槽。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保温扣卡砌砖,其特征在于:第一卡块(11)、第二卡块(12)上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与第--^块(11)、第二卡块(12)下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相适配,第三卡块(13)、第四卡块(14)上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与第三卡块(13)、第四卡块(14)下表面形成的卡接结构相适配;所述第二卡块(12)的上表面凸出于第一卡块(11)的上表面,第三卡块(13)的上表面凸出于第四卡块(14)的上表面;且第二卡块(12)的上表面、第三卡块(13)的上表面以及连接筋(2)的上表面形成一个平齐平面,第二卡块(12)与第三卡块(13)之间的连接筋(2)的下表面为向砖体内凹的等腰梯形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扣卡砌砖,包括砖体,砖体由内至外顺序布置有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第三卡块与第四卡块,砖体设置有保温槽,保温槽至少有五个,包括第一保温槽、第二保温槽、第三保温槽、第四保温槽、第五保温槽,第一保温槽与第二保温槽均位于第二卡块内侧面,且第一保温槽与第二保温槽相对布置;第四保温槽与第五保温槽均位于第三卡块内侧面,且第四保温槽与第五保温槽相对布置;第一保温槽、第二保温槽、第四保温槽、第五保温槽均具有向外的敞口端;第三保温槽位于砖体中部且一侧面与第一保温槽、第二保温槽相邻,相对的另一侧面与第四保温槽、第五保温槽相邻。多个保温槽合理布置,即不影响砖体承重强度又能增加砖体的保温效果。
文档编号E04C1/00GK203145293SQ20132016296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3日
发明者许迪茗 申请人:四川鸥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