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音室隔音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801阅读:766来源:国知局
消音室隔音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消音室隔音门,包括设置在所述隔音门内侧的吸音尖劈,所述隔音门安装在消音室的隔音墙体的一侧,当所述隔音门向内打开时,所述隔音门内侧的吸音尖劈与隔音墙体上对应于所述隔音门位置的吸音尖劈相互契合。故而,当隔音门打开时,可以避免与消音室内部的测试台发生碰撞,并且可以确保有最大的进出空间。
【专利说明】消音室隔音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音室隔音门。
【背景技术】
[0002]消音室是一种声音测量环境,为达到较佳的测量效果,消音室内所有的隔音墙体上都需要布满尖劈,以使得每个面都可以吸收噪声。因此,消音室隔音门的内侧也需要安装有吸音尖劈。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隔音门的位置比较居中,如果消音室的体积比较小,而消音室内部的测试台又比较大,当隔音门打开时,由于门的转动轨迹呈弧形,会占用很大一部分空间,隔音门就容易与测试台发生碰撞。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消音室隔音门,其可以确保有最大的进出空间同时又可以避开测试台。
[0004]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音室隔音门,包括设置在所述隔音门内侧的吸音尖劈,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门安装在消音室的隔音墙体的一侧,当所述隔音门向内打开时,所述隔音门内侧的吸音尖劈与隔音墙体上对应于所述隔音门位置的吸音尖劈相互契合。
[0005]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0006]所述吸音尖劈包括基部和与基部相连接的尖部,所述隔音门内侧的吸音尖劈和所述隔音墙体上对应于隔音门位置的吸音尖劈的尖部形状均呈三棱柱。
[0007]所述隔音门内侧的吸音尖劈与所述隔音墙体上对应于隔音门位置的吸音尖劈相互交错,并且每个吸音尖劈的尖部呈水平排布。
[000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该消音室隔音门安装在消音室的隔音墙体的一侧,当所述隔音门向内打开时,所述隔音门内侧的吸音尖劈与隔音墙体上对应于所述隔音门位置的吸音尖劈相互契合。故而,当隔音门打开时,可以避开消音室内部的测试台,并且可以确保有最大的进出空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对应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消音室剖视图。
[0010]图2是对应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消音室隔音门在开门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0012]参照图1和图2,对应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消音室,其主要用于声学测量。该消音室包括测试台2、隔音墙体3、安装在隔音墙体3内的隔音门4以及安装在隔音门4内侧和隔音墙体3内侧的吸音尖劈5a、5b,其中吸音尖劈5a和吸音尖劈5b的形状大致相同。
[0013]具体地,上述隔音门4安装在隔音墙体3的一侧,即靠近隔音墙体3的拐角处,隔音门4通过活页(图未示)与隔音墙体3相固定连接。在隔音门4的内侧均匀安装有多个吸音尖劈5a,其中吸音尖劈5a包括基部9和尖部10,其中尖部10的最佳形状为三棱柱,并且每个吸音尖劈5a的尖部10呈水平排布。当隔音门4打开时,在隔音墙体3上有一块与隔音门4相对的隔音墙体3’,隔音墙体3’的内侧均匀安装有吸音尖劈5b,并且吸音尖劈5b与吸音尖劈5a的安装位置相互交错。
[0014]隔音门4的打开方式是向消音室的内部打开,其具有一个运动轨迹,该运动轨迹为弧线a。其中弧线a与测试台2没有相交点,即表示隔音门4与测试台2没有发生碰撞。由于隔音门4上的吸音尖劈5a与隔音墙体3’上的吸音尖劈5b相互错位,所以其可以相互契合而不发生碰撞。又由于吸音尖劈5a、5b的尖部为三棱柱,所以其契合度极高,使得隔音门4打开范围最大,有最大的进出空间。
[0015]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消音室隔音门,包括设置在所述隔音门内侧的吸音尖劈,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门安装在消音室的隔音墙体的一侧,当所述隔音门向内打开时,所述隔音门内侧的吸音尖劈与隔音墙体上对应于所述隔音门位置的吸音尖劈相互契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室隔音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尖劈包括基部和与基部相连接的尖部,所述隔音门内侧的吸音尖劈和所述隔音墙体上对应于隔音门位置的吸音尖劈的尖部形状均呈三棱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室隔音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门内侧的吸音尖劈与所述隔音墙体上对应于隔音门位置的吸音尖劈相互交错,并且每个吸音尖劈的尖部呈水平排布。
【文档编号】E04B1/84GK203462963SQ201320566125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3日
【发明者】付迅 申请人:苏州岸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