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液压自动配料搅拌泵送一体车载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68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全液压自动配料搅拌泵送一体车载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全液压自动配料搅拌泵送一体车载泵,包括车体,在所述车体底盘上设置有动力机构、搅拌机构、泵送机构,其中,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双卧轴强制搅拌筒,在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内设置有搅拌机构;在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的一侧设置有水泥上料机,在所述水泥上料机的上部与水泥上料马达连接,在所述水泥上料机的下部与水泥上料斗连接;在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的上方设有石子料斗和砂子料斗,在所述石子料斗和砂子料斗的底口处均设置有输料机构;所述卸料门的下方设置有泵送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配料、连续强制搅拌、泵送合为一体,整机装在汽车底盘上,由一个柴油机驱动,全液压传动,体积小,移动方便灵活,自动化程度高。
【专利说明】全液压自动配料搅拌泵送一体车载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液压自动配料搅拌泵送一体车载泵。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农村盖楼、野外作业,水利建设等混凝土的配料搅拌和混凝土的输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人工配料,用滚筒搅拌机或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再用吊车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吊到需要的位置;二是用配料机配料,用滚筒搅拌机或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再用混凝土泵输送到需要的位置;三是使用商品混凝土用搅拌车送到现场,由泵车将混凝土输送到需要的位置。其中第一种方式需要的人员多,占地面积大,效率低,配料不标准,混凝土质量差,劳动强度大,费用高,且需要有电的地方,设备移动不方便,运输费用高。第二种方式使用的设备多,能耗大,占地面积大,需要的人多,效率低,费用高,操作不方便,维修复杂,也需要有电的地方,设备移动很不方便,运输费用高,不适用场地狭窄、野外作业及无电的地方。第三种方式,不适用野外作业,农村狭窄的地方以及混凝土量需要少的地方,且费用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液压自动配料搅拌泵送一体车载泵。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全液压自动配料搅拌泵送一体车载泵,包括车体,在所述车体底盘上设置有动力机构、搅拌机构、泵送机构,其中,
[0005]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车体底盘的前部,所述搅拌机构设置在车体底盘的后部,所述泵送机构设置在车体底盘的下部且在所述搅拌机构的下方;
[0006]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双卧轴强制搅拌筒,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内设有两个搅拌空间,在每个搅拌空间内均设置一个强制搅拌轴,每个强制搅拌轴上均设置有多个搅拌臂,每个搅拌臂上固定有搅拌叶片;所述强制搅拌轴与强制搅拌马达连接;所述强制搅拌马达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0007]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为双层筒体,内层与外层形成一个内隔空间,在所述内隔空间内均匀放置多个震动头;
[0008]在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的一侧设置有水泥上料机,在所述水泥上料机的上部与水泥上料马达连接,所述水泥上料马达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所述水泥上料机的下口与水泥上料斗连通,所述水泥上料机的上口位于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入料口的上方;
[0009]在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的上方设有石子料斗和砂子料斗,在所述石子料斗和砂子料斗的底口处均设置有输料机构;其中,所述输料机构包括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一端与石子下料马达或砂子下料马达连接,另一端连接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连接在主动胶滚的一端,所述主动胶滚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胶滚座;所述主动胶滚通过胶带与从动胶滚连接,所述从动胶滚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胶滚座;在所述主动胶滚与从动胶滚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承托滚,每个支承托滚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支架;所述石子下料马达和砂子下料马达均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0010]在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的底部设置有卸料门,所述卸料门与卸料门油缸连接,所述卸料门油缸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0011]所述卸料门的下方设置有泵料斗,所述泵料斗的一端连通泵送机构,另一端设置出料口。
[0012]优选地,所述泵送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主油缸和两个平行设置的混凝土缸,所述混凝土缸的一端通过联接箱连通主油缸,另一端连通所述泵料斗;所述主油缸与所述混凝土缸共用一个推杆,所述推杆在混凝土缸的一端设置有混凝土活塞;在所述泵料斗内设置有一个二次搅拌机构和一个S阀,所述S阀的一端与出料口连通,另一端以活动方式分别与两个混凝土缸连通;所述二次搅拌机构包括二次搅拌轴,所述二次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二次搅拌轴与二次搅拌马达连接,所述二次搅拌马达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0013]优选地,在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的开口处设置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与水泵马达连接,所述水泵马达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0014]优选地,在所述车体底盘两侧各设置有两个支腿油缸。
[0015]优选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柴油机、油箱、第一柱塞泵、第二柱塞泵、第一齿轮泵、第二齿轮泵、第三齿轮泵、第四齿轮泵、水泵手动换向阀、水泥上料手动换向阀、砂子下料手动换向阀、石子下料手动换向阀、卸料门手动换向阀、强制搅拌手动换向阀、二次搅拌手动换向阀、泵送手动换向阀、支腿多路手动换向阀、液控换向阀,其中,
[0016]所述柴油机依次连接第一柱塞泵、第二柱塞泵、第一齿轮泵、第二齿轮泵、第三齿轮泵、第四齿轮泵;
[0017]所述柴油机分别与强制搅拌马达、水泵马达、石子下料马达、砂子下料马达、水泥上料马达、二次搅拌马达、卸料门油缸、支腿油缸、主油缸、摆缸连接;
[0018]所述油箱分别与第一柱塞泵、第二柱塞泵、第一齿轮泵、第二齿轮泵、第三齿轮泵、第四齿轮泵通过管路连接;
[0019]所述第二柱塞泵通过强制搅拌手动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强制搅拌马达连接;所述第二柱塞泵通过卸料门手动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卸料门油缸连接;
[0020]所述第一齿轮泵通过二次搅拌手动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二次搅拌马达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泵通过支腿多路手动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支腿油缸连接;
[0021]所述第二齿轮泵通过石子下料手动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石子下料马达连接;
[0022]所述第三齿轮泵通过砂子下料手动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砂子下料马达连接;
[0023]所述第四齿轮泵通过水泥上料手动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水泥上料马达连接;所述第四齿轮泵通过水泵手动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水泵马达连接;
[0024]所述第一柱塞泵通过泵送手动换向阀、液控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主油缸、摆缸连接。
[00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26]1、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配料、连续强制搅拌、泵送合为一体,整机装在车体底盘上,由一个柴油机驱动,全液压传动,体积小,移动方便灵活,自动化程度高,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维修方便;[0027]2、由于采用了石子、砂子和水泥同时下料到强制搅拌筒内,使得配合均匀,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施工质量好,效率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0028]3、强制搅拌筒采用双层设计,并在内层与外层之间的内隔空间内布置震动头,可对内层进行定时震动,放置内层上粘上混凝土,影响混凝土搅拌时的均匀性和搅拌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全液压自动配料搅拌泵送一体车载泵的主视图;
[0030]图2为主视图的俯视图;
[0031]图3为图1的B向视图;
[0032]图4为泵送工作状态I的示意图;
[0033]图5为泵送工作状态2的示意图;
[0034]图6为图1的B-B剖视图;
[0035]图7为图1的C-C剖视图;
[0036]图8为图1的D-D剖视图;
[0037]图9为图3的E-E剖视图;
[0038]图10为图1的F-F剖视图;
[0039]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系统原理图;
[0040]图12为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42]如图1-图10和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全液压自动配料搅拌泵送一体车载泵,包括车体,在所述车体底盘I上设有机架26,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动力机构、搅拌机构、泵送机构,其中,
[0043]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双卧轴强制搅拌筒25,在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强制搅拌轴56A、56B,每个强制搅拌轴上均设置有多个搅拌臂55,每个搅拌臂55上固定有搅拌叶片54,所述强制搅拌轴56A、56B通过减速箱10与强制搅拌马达9连接;所述强制搅拌马达9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25为双层筒体,内层86与外层85形成一个内隔空间87,在所述内隔空间87内均匀放置多个震动头88。所述震动头88可通过液压马达来控制,也可以通过电路去控制。
[0044]在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25的一侧设置有水泥上料机23,在所述水泥上料机23的上部与水泥上料马达22连接,所述水泥上料马达22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在所述水泥上料机23的下部与水泥上料斗33连接。
[0045]在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25的上方设有石子料斗17和砂子料斗24,在所述石子料斗17和砂子料斗24的底口处均设置有输料机构,所述输料机构包括减速机12,所述减速机的一端与石子下料马达47或砂子下料马达51连接,另一端连接主动链轮11,所述主动链轮11通过链条13连接从动链轮14 ;所述从动链轮14连接在主动胶滚16的一端,所述主动胶滚16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胶滚座15 ;所述主动胶滚16通过胶带20与从动胶滚21连接,所述从动胶滚21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胶滚座15 ;在所述主动胶滚16与从动胶滚21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承托滚18,每个支承托滚18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支架19。所述石子下料马达47或砂子下料马达51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0046]在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25的底部设置有卸料门27,所述卸料门27通过第一销轴28与卸料门油缸29的一端连接,所述卸料门油缸2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62与双卧轴强制搅拌筒25固定连接,所述卸料门油缸29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0047]所述卸料门27通过卸料口 61与泵料斗30连通,所述泵料斗30的一端连通泵送机构,另一端设置出料口 31。所述泵送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主油缸46A、46B和两个平行设置的混凝土缸34A、34B,所述混凝土缸34A、34B的一端通过联接箱35连通主油缸46A、46B,另一端连通所述泵料斗30 ;所述主油缸46A、46B与所述混凝土缸34A、34B各共用一个推杆,所述推杆在混凝土缸34A、34B的一端设置有混凝土活塞53A、53B ;在所述泵料斗30内设置有一个二次搅拌机构和一个S阀52,所述S阀52的一端与出料口 31连通,另一端以活动方式分别与两个混凝土缸34A、34B连通;所述二次搅拌机构包括二次搅拌轴60,所述二次搅拌轴60上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二次搅拌轴60与二次搅拌马达59连接,所述二次搅拌马达59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0048]在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25的开口处设置有喷水管48,所述喷水管与水泵50连接,所述水泵50与水泵马达49连接,所述水泵马达49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0049]在所述车体底盘I两侧各设置有两个支腿油缸32,所述支腿油缸32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0050]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柴油机2、油箱69、第一柱塞泵3、第二柱塞泵4、第一齿轮泵5、第二齿轮泵6、第三齿轮泵7、第四齿轮泵8、水泵手动换向阀36、水泥上料手动换向阀37、砂子下料手动换向阀38、石子下料手动换向阀39、卸料门手动换向阀40、强制揽祥手动换向阀41、二次搅拌手动换向阀42、泵送手动换向阀43、支腿多路手动换向阀44、液控换向阀45A、45B,其中,
[0051]所述柴油机2依次连接第一柱塞泵3、第二柱塞泵4、第一齿轮泵5、第二齿轮泵6、第三齿轮泵7、第四齿轮泵8 ;
[0052]所述柴油机2分别与强制搅拌马达9、水泵马达49、石子下料马达47、砂子下料马达51、水泥上料马达22、二次搅拌马达59、卸料门油缸29、支腿油缸32、主油缸46A、46B、摆缸57A、57B连接;
[0053]所述油箱69分别与第一柱塞泵3、第二柱塞泵4、第一齿轮泵5、第二齿轮泵6、第三齿轮泵7、第四齿轮泵8通过管路连接;
[0054]所述第二柱塞泵4通过强制搅拌手动换向阀41和管路1180与所述强制搅拌马达9连接;所述第二柱塞泵4通过卸料门手动换向阀40和管路与所述卸料门油缸连29接;
[0055]所述第一齿轮泵5通过二次搅拌手动换向阀42和管路III 81与所述二次搅拌马达59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泵5通过支腿多路手动换向阀44和管路III81与所述支腿油缸32连接;
[0056]所述第二齿轮泵6通过石子下料手动换向阀39和管路IV 82与所述石子下料马达47连接;
[0057]所述第三齿轮泵7通过砂子下料手动换向阀38和管路V83与所述砂子下料马达51连接;[0058]所述第四齿轮泵8通过水泥上料手动换向阀37和管路V83与所述水泥上料马达22连接;所述第四齿轮泵8通过水泵手动换向阀36和管路VI 84与所述水泵马达22连接;
[0059]所述第一柱塞泵3通过泵送手动换向阀43、液控换向阀45A、45B和管路179与所述主油缸46A、46B、摆缸57A、57B连接。
[0060]如图11所示,柴油机2依次与第一柱塞泵3、第二柱塞泵4、第一齿轮泵5、第二齿轮泵6、第三齿轮泵7和第四齿轮泵8相连接,第一柱塞泵3、第二柱塞泵4、第一齿轮泵5、第二齿轮泵6、第三齿轮泵7和第四齿轮泵8通过吸油过滤器72与油箱69相连通,第一柱塞泵3通过管路179与泵送手动换向阀43、液控换向阀45A、45B相连,液控换向阀45A与摆缸57A、57B相连,摆缸57A通过控制油路X4与液控换向阀45B的右位相连通,摆缸57B通过控制油路X3与液控换向阀45B的左位相连通,液控换向阀45B与主油缸46A、46B相连通,在主油缸46A上设有液控单向阀58A并通过控制油路X2与液控换向阀45A的左端相连通,在主油缸46B上设有液控单向阀58B并通过控制油路Xl与液控换向阀45A的右端相连通,泵送手动换向阀43,泵送溢流阀63的回油通过冷却器70、回油过滤器71与油箱69相连,第二柱塞泵4通过管路1180与强制搅拌手动换向阀41、卸料门手动换向阀40相连,强制搅拌手动换向阀41、卸料门手动换向阀40分别与强制搅拌马达9、卸料门油缸29相连,强制搅拌手动换向阀41、卸料门手动换向阀40的回油与强制搅拌溢流阀65的回油与油箱69相连,第一齿轮泵5通过管路III 81与二次搅拌手动换向阀42、支腿多路手动换向阀44相连,二次搅拌手动换向阀42,支腿手动多路换向阀44分别与二次搅拌马达59、四个支腿油缸32相连,二次搅拌手动换向阀42、支腿手动多路换向阀44、二次搅拌溢流阀64的回油均通过冷却器70、回油过滤器71与油箱69相连通,第二齿轮泵6通过管路IV 82与石子下料手动换向阀39相连,石子下料手动换向阀39与石子下料马达47相连,石子下料手动换向阀39与石子下料溢流阀66的回油与油箱69相连;第三齿轮泵7通过管路V 83与砂子下料手动换向阀38相连,砂子下料手动换向阀38与砂子下料马达51相连,砂子下料手动换向阀38与砂子下料溢流阀67的回油与油箱69相连,第四齿轮泵8通过管路VI 84与水泥上料手动换向阀37、水泵手动换向阀36相连,水泥上料手动换向阀37、水泵手动换向阀36分别与水泥上料马达22、水泵马达49相连,水泥上料手动换向阀37、水泵手动换向阀36和水泥上料溢流阀68的回油与油箱69相连。
[006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0062]将车载泵开到需要的位置,启动柴油机2,驱动第一柱塞泵3,第二柱塞泵4、第一齿轮泵5、第二齿轮泵6、第三齿轮泵7和第四齿轮泵8供油,此时操作支腿手动多路换向阀44,使第一齿轮泵5供的液压油通过管路III81驱动四个支腿油缸32伸出,根据地面情况将车体底盘I顶起,整机重量由四个支腿油缸32承受。先将石子、砂子、水泥分别倒入砂子料斗24、石子料斗17、水泥上料斗33中,此时操作石子下料手动换向阀39,使第二齿轮泵6供的液压油通过管路IV 82驱动石子下料马达47,石子下料马达47驱动减速机12旋转,减速机12上的主动链轮11通过链条13带动从动链轮14转动,由于从动链轮14固定在主动胶滚16上,从而带动主动胶滚16旋转,主动胶滚16通过胶带20带动从动胶滚21转动,胶带20由两个支承托滚18托起,这样由石子料斗17落在胶带20上的石子,在胶带20的运动下,快速落入双卧轴强制搅拌筒25内,同时操作砂子下料手动换向阀38,使第三齿轮泵7供的液压油通过管路V 83驱动砂子下料马达51,砂子下料马达51驱动减速机12旋转,减速机12上的主动链轮11通过链条13带动从动链轮14转动,由于从动链轮14固定在主动胶滚16上,从而带动主动胶滚16旋转,主动胶滚16通过胶带20带动从动胶滚21转动,胶带20由两个支承托滚18托起,这样由砂子料斗24落在胶带20上的砂子,在胶带20的运动下,快速落入双卧轴强制搅拌筒25内,同时操作水泥上料手动换向阀37使第四齿轮泵8供的液压油通过管路VI 84驱动水泥上料马达22旋转,水泥上料马达22带动水泥上料机23转动,将水泥上料斗33内的水泥快速输送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25内,同时操作强制搅拌手动换向阀41,使第二柱塞泵4供的液压油通过管道1180驱动强制搅拌马达9转动,强制搅拌马达9通过减速箱10带动两个强制搅拌轴56A、56B反向旋转,通过固定在强制搅拌轴56A、56B上的搅拌臂55和搅拌叶片54对混凝土进行强制搅拌,同时操作水泵手动换向阀36,使第四齿轮泵8供的液压油通过管道VI84驱动水泵马达49旋转,水泵马达49带动水泵50旋转并通过喷水管48向双卧轴强制搅拌筒25内加水。由于搅拌叶片54在强制搅拌轴56A、56B上,按一定的角度排列,能对混凝土进行充分快速搅拌,当混凝土搅拌好后,操作卸料门手动换向阀40,使第二柱塞泵4供的液压油通过管路1180驱动卸料门油缸29,将卸料门27打开,双卧轴强制搅拌筒25内的混凝土通过卸料口 61落入泵料斗30内,操作二次搅拌手动换向阀42,使第一齿轮泵5供的液压油通过管路III81驱动二次搅拌马达59转动,二次搅拌马达59带动二次搅拌轴60旋转,对落入泵料斗30内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同时操作泵送手动换向阀43,使第一柱塞泵3供的液压油通过管路179,液控换向阀45B作用于主油缸46A,推动混凝土活塞53A前进,同时主油缸46B带动混凝土活塞53B后退,同时第一柱塞泵3供的液压油通过管路179,液控换向阀45A作用于摆缸57A、57B驱动S阀52与混凝土缸34A相通,混凝土缸34B与泵料斗30相通,这样混凝土活塞53B的后退,便将泵料斗30内的混凝土料吸入混凝土缸34B,混凝土活塞53A前进,将混凝土缸34A内的混凝土料送入S阀52,通过出料口 31泵出,见图4.。接着见图5,当混凝土活塞53A前进到行程终端时,通过控制油路乂1、乂2、乂3、乂4控制液控换向阀45A、45B自动换向,两个主油缸46A和46B换向,同时摆缸57A和57B也换向,使S阀52与混凝土缸34B连通,混凝土缸34A与泵料斗30连通,这时主油缸46A带动混凝土活塞53A后退,将泵料斗30内的混凝土料吸入混凝土缸34A,同时主油缸46B推动混凝土活塞53B前进,将混凝土缸34B内的混凝土料送于S阀52,通过出料口 31泵出。如此循环,从而实现石子、砂子、水泥自动配料,强制搅拌,自动落料,连续泵送。其中,如图11所示,在工作过程中,管路179的压力由泵送溢流阀63调节并由压力表173显示;管路1180的压力由强制搅拌溢流阀65调节并由压力表III 75显示;管路III 81的压力由二次搅拌溢流阀64调节并由压力表1174显示;管路IV 82的压力由石子下料溢流阀66调节并由压力表IV 76显示;管路V83的压力由砂子下料溢流阀67调节并由压力表V77显示;管路VI 84的压力由水泥上料溢流阀68调节并由压力表VI 78显示。
[0063]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配料、连续强制搅拌、泵送合为一体,整机装在车体底盘上,由一个柴油机驱动,全液压传动,体积小,移动方便灵活,自动化程度高,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维修方便,由于采用了自动配料强制搅拌,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施工质量好,效率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006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全液压自动配料搅拌泵送一体车载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在所述车体底盘上设置有动力机构、搅拌机构、泵送机构,其中, 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车体底盘的前部,所述搅拌机构设置在车体底盘的后部,所述泵送机构设置在车体底盘的下部且在所述搅拌机构的下方;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双卧轴强制搅拌筒,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内设有两个搅拌空间,在每个搅拌空间内均设置一个强制搅拌轴,每个强制搅拌轴上均设置有多个搅拌臂,每个搅拌臂上固定有搅拌叶片;所述强制搅拌轴与强制搅拌马达连接;所述强制搅拌马达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在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的一侧设置有水泥上料机,在所述水泥上料机的上部与水泥上料马达连接,所述水泥上料马达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所述水泥上料机的下口与水泥上料斗连通,所述水泥上料机的上口位于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入料口的上方; 在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的上方设有石子料斗和砂子料斗,在所述石子料斗和砂子料斗的底口处均设置有输料机构;其中,所述输料机构包括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一端与石子下料马达或砂子下料马达连接,另一端连接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连接在主动胶滚的一端,所述主动胶滚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胶滚座;所述主动胶滚通过胶带与从动胶滚连接,所述从动胶滚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胶滚座;在所述主动胶滚与从动胶滚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承托滚,每个支承托滚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支架;所述石子下料马达和砂子下料马达均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在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的底部设置有卸料门,所述卸料门与卸料门油缸连接,所述卸料门油缸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所述卸料门的下方设置有泵料斗,所述泵料斗的一端连通泵送机构,另一端设置出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液压自动配料搅拌泵送一体车载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主油缸和两个平行设置的混凝土缸,所述混凝土缸的一端通过联接箱连通主油缸,另一端连通所述泵料斗;所述主油缸与所述混凝土缸共用一个推杆,所述推杆在混凝土缸的一端设置有混凝土活塞;在所述泵料斗内设置有一个二次搅拌机构和一个S阀,所述S阀的一端与出料口连通,另一端以活动方式分别与两个混凝土缸连通;所述二次搅拌机构包括二次搅拌轴,所述二次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二次搅拌轴与二次搅拌马达连接,所述二次搅拌马达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液压自动配料搅拌泵送一体车载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的开口处设置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与水泵马达连接,所述水泵马达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液压自动配料搅拌泵送一体车载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体底盘两侧各设置有两个支腿油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液压自动配料搅拌泵送一体车载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筒为双层筒体,内层与外层形成一个内隔空间,在所述内隔空间内均匀放置多个震动头。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全液压自动配料搅拌泵送一体车载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柴油机、油箱、第一柱塞泵、第二柱塞泵、第一齿轮泵、第二齿轮泵、第三齿轮泵、第四齿轮泵、水泵手动换向阀、水泥上料手动换向阀、砂子下料手动换向阀、石子下料手动换向阀、卸料门手动换向阀、强制搅拌手动换向阀、二次搅拌手动换向阀、泵送手动换向阀、支腿多路手动换向阀、液控换向阀,其中, 所述柴油机依次连接第一柱塞泵、第二柱塞泵、第一齿轮泵、第二齿轮泵、第三齿轮泵、第四齿轮泵; 所述柴油机分别与强制搅拌马达、水泵马达、石子下料马达、砂子下料马达、水泥上料马达、二次搅拌马达、卸料门油缸、支腿油缸、主油缸、摆缸连接; 所述油箱分别与第一柱塞泵、第二柱塞泵、第一齿轮泵、第二齿轮泵、第三齿轮泵、第四齿轮泵通过管路连接; 所述第二柱塞泵通过强制搅拌手动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强制搅拌马达连接;所述第二柱塞栗通过卸料丨]手动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卸料丨]油缸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泵通过二次搅拌手动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二次搅拌马达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泵通过支腿多路手动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支腿油缸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泵通过石子下料手动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石子下料马达连接; 所述第三齿轮泵通过砂子下料手动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砂子下料马达连接; 所述第四齿轮泵通过水泥上料手动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水泥上料马达连接;所述第四齿轮泵通过水泵手动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水泵马达连接; 所述第一柱塞泵通过泵送手动换向阀、液控换向阀和管路与所述主油缸、摆缸连接。
【文档编号】B28C5/42GK203557527SQ201320740684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1日
【发明者】李校民, 林鹏 申请人:湖南三民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