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模板尺寸校核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919173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钢模板尺寸校核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模板尺寸校核用装置,包括转动调距臂,所述转动调距臂中间设有转把,所述转动调距臂两端周面上设有旋转方向相反且轴向延伸的螺纹;包括两个平动调距臂,所述两平动调距臂分别与所述转动调距臂螺纹啮合,其中一个所述平动调距臂的外端设有模板卡合结构。通过所述转动调距臂和所述平动调距臂实现钢模板的截面尺寸变化从而达到尺寸设计要求,避免了锤击和敲打校正方法对钢模板所造成的损伤,以及楔子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松动或掉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校正准确、快捷、方便,减少了对模板系统的冲击,增加了模板的周转次数,提高了模板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专利说明】 钢模板尺寸校核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建筑物施工中钢模板尺寸校核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外观截面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直接取决于模板安装是否符合设计截面尺寸要求。
[0003]目前模板尺寸校核最常用的方法,一种是采用扣件加固模板后,稍微放松扣件螺母扭矩,然后用锤击和敲打方式直至使模板校正至设计尺寸要求后,再次拧紧扣件螺母以紧固住模板;另一种是在模板加固完成后,在布局区域加塞楔子而使模板截面尺寸发生变化。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法,模板加固系统在校正尺寸的过程中都会受到锤击的冲击力而使加固的支撑点发生位移变化,并且用力过大时,容易造成模板局部的损伤或加固系统其它节点局部的变化,从而导致模板周转次数减少,增加施工成本;锤击和敲打之后由于冲击力的作用会产生回弹现象,需要重复锤击;加塞楔子后虽然使局部区域的截面尺寸变化,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受到振动棒、混凝土冲击等施工载荷作用,易使楔子加固处变松或使楔子掉落等现象。
[0004]由此可见,现有模板施工方法容易造成模板的损伤,并且费时、费力、校正不准确。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板尺寸校正准确、快捷、方便,利于降低施工成本的钢模板尺寸校核用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钢模板尺寸校核用装置,包括转动调距臂,所述转动调距臂中间设有转把,所述转动调距臂两端周面上设有旋转方向相反且轴向延伸的螺纹;包括两个平动调距臂,所述两平动调距臂分别与所述转动调距臂螺纹啮合,其中一个所述平动调距臂的外端设有模板卡合结构。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调距臂为调距杆,所述平动调距臂为调距套。
[000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调距套包括与所述调距杆啮合的螺母,所述螺母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调距杆同轴的钢管,所述钢管的内径大于所述调距杆的外径。
[000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距杆的两端部设有防止从所述螺母中旋出的挡片。
[00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调距臂为调距管,所述平动调距臂为螺杆。
[00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板卡合结构为“[”型槽钢,所述槽钢的凹槽开口方向与所述平动调距臂的轴向垂直。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钢模板尺寸校核用装置,包括转动调距臂,所述转动调距臂中间设有转把,所述转动调距臂两端周面上设有旋转方向相反且轴向延伸的螺纹;包括两个平动调距臂,所述两平动调距臂分别与所述转动调距臂螺纹啮合,其中一个所述平动调距臂的外端设有模板卡合结构;通过所述转动调距臂和所述平动调距臂实现钢模板的截面尺寸变化从而达到尺寸设计要求,避免了锤击和敲打校正方法对钢模板所造成的损伤,以及楔子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松动或掉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校正准确、快捷、方便,减少了对模板系统的冲击,增加了模板的周转次数,提高了模板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0013]【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调距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校正钢模板时的结构原理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校正钢模板时的结构原理图。
[0020]图中:1_转把;2_调距杆;3_螺母;4-钢管;5-挡片;6-槽钢;7_调距管;8-螺杆;9-模板;10-脚手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钢模板尺寸校核用装置,包括转动调距臂,所述转动调距臂中间设有转把1,所述转动调距臂两端周面上设有旋转方向相反且轴向延伸的螺纹;包括两个平动调距臂,所述两平动调距臂分别与所述转动调距臂螺纹啮合,其中一个所述平动调距臂的外端设有模板卡合结构。所述转动调距臂为调距杆2,所述平动调距臂为调距套。所述调距套包括与所述调距杆啮合的螺母3,所述螺母3焊接有与所述调距杆2同轴的钢管4,所述钢管4的内径大于所述调距杆2的外径。所述调距杆2的两端部设有防止从所述螺母中旋出的挡片5。所述模板卡合结构为“[”型槽钢6,所述槽钢6的凹槽开口方向与所述钢管4的轴向垂直。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管4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普通钢管,所述螺母3为M30加厚螺母,所述槽钢6采用8号槽钢,所述挡片5采用厚度5mm、直径37mm的圆形钢板;所述转把I采用两根直径20mm、长IOOmm的圆钢,焊接在所述调距杆2上;所述调距杆2采用直径30mm的圆钢,其两端周面上加工有旋转方向相反且轴向延伸的螺纹。
[0025]如图3所示,使用时将所述槽钢6直接扣于模板9上口,将另一端的所述钢管4通过建筑脚手架连接用的十字扣件固定在模板9外侧的脚手架10的横杆上,若模板口截面尺寸需要变小时,逆时针旋转所述转把1,使所述调节杆2从焊接在所述钢管4上的所述螺母3中旋拧出来,从而使整个杆件长度增加,模板9随之移动,模板口截面尺寸变小;相反,若模板口截面尺寸需要变大时,顺时针旋转所述转把1,使所述调节杆2从焊接在所述钢管4上的所述螺母3中旋拧进去,从而使整个杆件长度减小,模板9向缩小方向移动,从而使模板口截面尺寸变大。因不用对模板进行锤击或敲打便可实现校正,有效减少了对模板系统的冲击,降低了对模板的损伤程度,提高了模板的周转使用次数,节约了工程成本;并且只需要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所述转把I就能实现校正,大大节省了调校模板的时间。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便可拆除本实用新型,应用到其他模板装置。
[0026]实施例二:
[0027]如图4所示,钢模板尺寸校核用装置,包括转动调距臂,所述转动调距臂中间设有转把1,所述转动调距臂两端周面上设有旋转方向相反且轴向延伸的螺纹;包括两个平动调距臂,所述两平动调距臂分别与所述转动调距臂螺纹啮合,其中一个所述平动调距臂的外端设有模板卡合结构。所述转动调距臂为调距管7,所述调距管7内壁上设有所述螺纹,所述平动调距臂为螺杆8。所述模板卡合结构为“[”型槽钢6,所述槽钢6的凹槽开口方向与所述螺杆8的轴向垂直。所述调距管7可采用普通钢管、镀锌管等公知管件。
[0028]如图5所示,使用时将所述槽钢6直接扣于模板9上口,将另一端的所述螺杆8通过建筑脚手架连接用的十字扣件固定在模板9外侧的脚手架10的横杆上,若模板口截面尺寸需要变大时,逆时针旋转所述转把I,使两根所述螺杆8向所述调距管7内移动,从而使整个杆件长度减小,模板9向缩小方向移动,模板口截面尺寸变大;相反,若模板口截面尺寸需要变小时,顺时针旋转所述转把I,使两根所述螺杆8向所述调距管7外移动,从而使整个杆件长度增加,模板9随之移动,模板口截面尺寸变小。
[00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权利要求】
1.钢模板尺寸校核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调距臂,所述转动调距臂中间设有转把,所述转动调距臂两端周面上设有旋转方向相反且轴向延伸的螺纹;包括两个平动调距臂,所述两平动调距臂分别与所述转动调距臂螺纹啮合,其中一个所述平动调距臂的外端设有模板卡合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模板尺寸校核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调距臂为调距杆,所述平动调距臂为调距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模板尺寸校核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套包括与所述调距杆啮合的螺母,所述螺母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调距杆同轴的钢管,所述钢管的内径大于所述调距杆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模板尺寸校核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杆的两端部设有防止从所述螺母中旋出的挡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模板尺寸校核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调距臂为调距管,所述平动调距臂为螺杆。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钢模板尺寸校核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卡合结构为“[”型槽钢,所述槽钢的凹槽开口方向与所述平动调距臂的轴向垂直。
【文档编号】E04G17/14GK203729589SQ201420092038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日
【发明者】何晋学, 史光辉, 柴建勋, 王大伟 申请人:山东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