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篮底模与吊杆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077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挂篮底模与吊杆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挂篮底模与吊杆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挂篮底模位于混凝土浇筑体的最下方,挂篮底模的固定通常采用吊杆连接至挂篮,目前,吊杆与挂篮底模的连接采用的结构方式是:在挂篮底模上设有一个内螺纹的连接孔,吊杆与该内螺纹孔螺纹连接,该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内螺纹孔开口向上,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混凝土料会跌入该螺纹孔内,而该螺纹孔为非两端通透结构,因此多次拆卸使用后,螺纹孔内会有很多渣料,导致吊杆无法拧紧固定,螺纹连接不到位,施工作业时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强度高、拆卸方便的挂篮底模与吊杆连接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是:挂篮底模与吊杆连接机构,包括吊杆、螺母和连接架,吊杆为螺纹钢,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架包括U型架、第一板材、第二板材、第三板材,U型架包括端面、左侧面、右侧面,端面设在左侧面与右侧面之间,端面分别固定连接左侧面、右侧面;第一板材设在左侧面与右侧面之间,第一板材分别固定连接左侧面、右侧面;第二板材分别固定连接端面、第一板材;第三板材位于第二板材的相对面,第三板材分别固定连接端面、第一板材;端面和第一板材均设有开孔,吊杆经开孔穿透端面和第一板材,螺母设在第一板材下方与吊杆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板材、第二板材、第三板材、U型架组成一六面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左侧面、右侧面设有透孔,左、右侧面透孔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左、右侧面透孔的外边缘设有加强板,加强板与左、右侧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板材、第二板材、第三板材、U型架组成一六面体,端面与第一板材之间留有空隙。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加强筋,加强筋固定连接在左侧面或\和右侧面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有效防护螺母与螺纹钢之间的螺纹连接,有效阻隔混凝土,具有拆卸方便,装配简单,可有效提升施工进度,节省成本等有益效果。

2、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受力均衡,具有结构强度高,质量轻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挂篮底模与吊杆连接机构1,包括吊杆1、螺母2和连接架3,吊杆1为螺纹钢,所述连接架3包括U型架30、第一板材31、第二板材32、第三板材33,U型架30包括端面301、左侧面302、右侧面303,端面301设在左侧面302与右侧面303之间,端面301分别固定连接左侧面302、右侧面303;第一板材31设在左侧面302、右侧面303之间,第一板材31分别固定连接左侧面302、右侧面303;第二板材32分别固定连接端面301、第一板材31;第三板材33位于第二板材32的相对面,第三板材33分别固定连接端面301、第一板材31;端面301和第一板材31均设有开孔,吊杆1经开孔穿透端面301和第一板材31,吊杆1穿透端面301和第一板材31,灌浇时混凝土受端面301和第一板材31二次阻挡,螺纹钢与螺母2的螺纹连接不受混凝土影响。螺母2设在第一板材31下方与吊杆1螺纹连接。所述端面301、第一板材31、螺母2从上往下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板材31、第二板材32、第三板材33、U型架30组成一六面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左侧面302、右侧面303设有透孔304,左、右侧面透孔304的中轴线A位于同一直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左、右侧面透孔304的外边缘设有加强板4,加强板4与左、右侧面302、303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板材31、第二板材32、第三板材33、U型架30组成一六面体,端面301与第一板材31之间留有空隙。六面体结构受力均匀,整体结构强度高,端面301与第一板材31之间留有空隙,一旦上层混凝下落,可受该空隙空间阻碍。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加强筋5,加强筋5固定连接在左侧面302或\和右侧面303的外侧。加强筋5增强左侧面302、右侧面303的受力强度。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