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载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115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载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载车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轿车走进了普通人的家庭,为了出行方便人们都喜欢自驾出行,随着车辆的增多,在人们享受驾车便利的同时,也同时遇到了“停车位难找”、“停车困难”、“费时费力”、“费用高”、“安全无保障”等难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停车位数量不足,并且没有合理高效的停车库所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物质水平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一种更为舒适、便捷和智能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各种立体智能停车库应运而出。立体智能停车库以其停车占用空间小、停车集中、智能便利、避雨防盗等特点,逐渐受到人们青睐,已经广泛用于各大中小城市。

载车装置是智能立体停车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载车装置中的载车台一般为长方形结构,双层或多层立体车库的上层车位的载车台由提升装置牵引平移并下降到地面时,由于载车台一般置于升降架上,因此离地面仍有一定高度,为了方便车辆开进去,一般将载车台的台面板两端制成引桥式斜面,当车辆开进载车台后,在升降架的驱动下,将车辆移动到空车位上,但是现有的载车台上中没有梳齿结构,或者梳齿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载车台的强度较低或存在将车辆移动到空车位时费时费力等缺点。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载车装置,支撑强度高且方便车辆的存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载车 装置,设置于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通道内,所述垂直升降通道垂直设置于立体车库的主体框架内,包括载车平台和导向机构;所述载车平台包括支撑装置、梳齿组、引车板和两个平行设置的长条形框架,两个平行设置的所述长条形框架的中间部位通过所述支撑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梳齿组设置在所述长条形框架远离所述支撑装置的内侧壁上,所述引车板垂直设置在所述长条形框架的两端;所述梳齿组包括高位梳齿和低位梳齿,所述高位梳齿和低位梳齿依次间隔且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长条形框架的内侧壁上,所述高位梳齿位于所述长条形框架的内侧壁的上部,所述低位梳齿位于所述长条形框架的内侧壁的下部;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支架和导轨,所述导向支架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支撑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端与所述导轨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高位梳齿和所述低位梳齿之间的高度差为3-10cm

进一步地,所述高位梳齿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低位梳齿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高位梳齿的个数与所述低位梳齿的个数相等。

优选地,所述引车板为一倾斜的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为实心的支撑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为镂空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横杆,两条相互平行的所述横杆与两条平行设置的所述长条形框架之间形成框体,所述框体内设置有若干条加强杆,若干条所述加强杆交叉设置在所述框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为两条,两条所述导轨垂直设置在所述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通道中。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载车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载车平台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长条形框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梳齿组,方便与其他搬运装置中或车位上的梳齿组对接,将车辆送进车位或移出车位;该梳齿组包括高位梳齿和低位梳齿,且高位梳齿和低位梳齿之间的高度差为3-10cm,与传统的等位梳齿相比,该梳齿组能够提供更高的支撑强度和更平稳的停车平台。

2、本实用新型的载车平台的两个平行设置的长条形框架的端点垂直设置有引车板,该引车板为一倾斜的斜面,该引车板能够方便车辆开进载车平台。

3、本实用新型的载车平台的支撑装置可以为实心的支撑板,也可为镂空的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横杆,两条相互平行的横杆与两条平行设置的长条形框架之间形成框体,框体内设置有若干条加强杆,因此,支撑装置具有较高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载车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载车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载车装置的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载车装置的梳齿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载车装置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载车平台,11-支撑装置,111-横杆,112-框体,113-加强杆,12-梳齿组,121-高位梳齿,122-低位梳齿,13-长条形框架,14-引车板,2-导向机构,21-导向支架,211-固定端,212-活动端,22-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载车装置,设置于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通道内,所述垂直升降通道垂直设置于立体车库的主体 框架内,包括载车平台1和导向机构2。

所述载车平台1包括支撑装置11、梳齿组12、引车板14和两个平行设置的长条形框架13,两个平行设置的所述长条形框架13的中间部位通过所述支撑装置11连接在一起,所述梳齿组12设置在所述长条形框架13远离所述支撑装置11的内侧壁上,所述引车板14垂直设置在所述长条形框架13的两端,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11实心的支撑板,所述所述引车板14为一倾斜的斜面,方便车子驶入载车平台,车子驶入载车平台后,其车轮正好位于所述梳齿组12上;如图4所示,所述梳齿组12包括高位梳齿121和低位梳齿122,所述高位梳齿121和低位梳齿122依次间隔且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长条形框架13的内侧壁上,所述高位梳齿121位于所述长条形框架13的内侧壁的上部,所述低位梳齿122位于所述长条形框架13的内侧壁的下部,所述高位梳齿121的形状、大小和个数均与所述低位梳齿122的相同,且二者之间的高度差为3-10cm。

所述导向机构2所述导向机构2包括导向支架21和导轨22,所述导向支架21包括固定端211和活动端212,所述固定端211与所述支撑装置1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端212与所述导轨22活动连接,所述导轨22为两条,两条所述导轨22垂直设置在所述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通道中,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导向支架21带着所述载车平台1在所述导轨22中垂直上下运动,实现车辆的存与取的过程。

实施例2

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载车装置,设置于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通道内,所述垂直升降通道垂直设置于立体车库的主体框架内,包括载车平台1和导向机构2。

所述载车平台1包括支撑装置11、梳齿组12、引车板14和两个平行设置的长条形框架13,两个平行设置的所述长条形框架13的中间部位通过所述支撑装置11连接在一起,所述梳齿组12设置在所述长条形框架13远离所述支撑装置11的内侧壁上,所述引车板14垂直设置在所述长条形框架13的两端,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11为镂空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横杆111,两条相互平行的所述横杆111与两条平行设置的所述长条形框架13之间形成框体112,所述框体112内设置有若干条加强杆113,若干条所述加强杆113交叉设置在所述框体112内,所述所述引车板14为一倾斜的斜面,方便 车子驶入载车平台,车子驶入载车平台后,其车轮正好位于所述梳齿组12上;如图4所示,所述梳齿组12包括高位梳齿121和低位梳齿122,所述高位梳齿121和低位梳齿122依次间隔且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长条形框架13的内侧壁上,所述高位梳齿121位于所述长条形框架13的内侧壁的上部,所述低位梳齿122位于所述长条形框架13的内侧壁的下部,所述高位梳齿121的形状、大小和个数均与所述低位梳齿122的相同,且二者之间的高度差为3-10cm。

所述导向机构2所述导向机构2包括导向支架21和导轨22,所述导向支架21包括固定端211和活动端212,所述固定端211与所述支撑装置1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端212与所述导轨22活动连接,所述导轨22为两条,两条所述导轨22垂直设置在所述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通道中,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导向支架21带着所述载车平台1在所述导轨22中垂直上下运动,实现车辆的存与取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载车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载车平台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长条形框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梳齿组,方便与其他搬运装置中或车位上的梳齿组对接,将车辆送进车位或移出车位;该梳齿组包括高位梳齿和低位梳齿,且高位梳齿和低位梳齿之间的高度差为3-10cm,与传统的等位梳齿相比,该梳齿组能够提供更高的支撑强度和更平稳的停车平台。

2、本实用新型的载车平台的两个平行设置的长条形框架的端点垂直设置有引车板,该引车板为一倾斜的斜面,该引车板能够方便车辆开进载车平台。

3、本实用新型的载车平台的支撑装置可以为实心的支撑板,也可为镂空的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横杆,两条相互平行的横杆与两条平行设置的长条形框架之间形成框体,框体内设置有若干条加强杆,因此,支撑装置具有较高的强度。

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