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板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296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物构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墙板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框架填充墙体施工方式通常为:首先在砌墙的位置搭设脚手架、砌筑砖墙体,待砖墙体强度满足要求后,再搭设脚手架进行抹灰。

由于传统的砌筑墙体施工受操作工人技术水平、施工工艺等的影响,很难满足人们对品质的要求;又因传统墙面施工工序的复杂性,故导致墙面施工须耗费大量劳动力,存施工时间长,工程造价高的缺点;并且墙面连接不牢靠,当发生地震、飓风等灾害时,容易发生垮塌,危害到住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有学者研究指出,至2014年开始,中国经济以不低于8%的速度增长,劳动力却呈负增长,这势必带来严重的劳动力短缺。而建筑业作为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劳动力短缺将严重制约建筑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墙板施工工艺,用以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该发明可有效节省墙面施工的工序,从而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劳动力的消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墙板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在工厂中预制墙板施工构件,包括两个预制的墙板壳,所述两墙板壳的相对两侧设有立式拼接檐,拼接檐与其端面之间预留有容纳相应构造柱的空间,两拼接檐之间与墙板壳形成后填充保温隔热材料的空间,两墙板壳的内侧设有横向和纵向的肋板,其中,一墙板壳在对应构造柱的空间和后填充保温隔热材料的空间的位置处设有浇注口;

b、将定制好的预制墙板施工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靠近构造柱钢筋处;

c、将墙板壳定位安装在构造柱钢筋的两侧;

d、通过浇注口向构造柱的空间和填充墙的空间内填充材料;

e、浇筑完毕后,将浇注口抹平;

f、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墙面施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墙板壳构成墙面的两个外表面,可由工厂批量化生产,减少了墙面受操作工人技术水平、施工工艺的影响,保证了墙面的质量。2、在施工时,因两墙板壳间浇筑有构造柱和保温隔热材料,实现了墙体的自保温并且墙板壳与构造柱连接牢靠,当发生地震、飓风等灾害时,墙面不易发生倾倒,减少了对住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危害。3、不需要模板进行立模、脱模,施工工艺简单。4、墙面即为预制墙板施工构件的墙板壳,保证了墙面的光洁,无需外墙抹灰,避免了因抹灰所造成的费时费力,缩短了施工时间,从而降低了工程造价。

进一步,为了防止填充材料溢出,所述浇注口处连接有一向上倾斜的挡板,所述浇筑完毕后,再将挡板处多余的填充材料去除,以保证墙面的平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预制墙板施工工艺竣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墙板施工构件中一块墙板壳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墙板施工构件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预制墙板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在工厂中预制墙板施工构件(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两个预制的墙板壳1,所述两墙板壳1的相对两侧设有立式拼接檐2,拼接檐2与其端面之间预留有容纳相应构造柱3的空间,两拼接檐2之间与墙板壳1形成后填充保温隔热材料的空间,两墙板壳1的内侧设有横向和纵向的肋板5,其中,一墙板壳1在对应构造柱3的空间和后填充保温隔热材料的空间的位置处设有浇注口4。加强墙板壳1的刚度,两墙板壳1的内侧设有横向和纵向的肋板5,为了使墙面的材料与建筑物保持一致性,所述墙板壳1为混凝土复合层,为了方便管线从墙里穿过,所述肋板5上开有穿线孔6,同时穿线孔6减轻了预制墙板施工构件的重量,使其更易运输,为了使填充材料在填充墙的空间内的流动性更佳,所述两墙板壳1上的肋板5对错设置,因重力的原因,从浇注口4浇筑的材料会从高处流向低处,故所述浇注口4的位置靠近墙板壳1的顶端,为了防止填充材料溢出,所述浇注口4处连接有一向上倾斜的挡板7。

b将定制好的预制墙板施工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靠近构造柱3钢筋处。

c将墙板壳1定位安装在构造柱3钢筋的两侧,在施工时,可采用三角支撑或卡扣进行定位。

d通过浇注口4向构造柱3的空间和填充墙的空间内填充保温材料;

e浇筑完毕后,将挡板7处多余的填充材料去除,再将浇注口4抹平;

f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墙面施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墙板壳1构成墙面的两个外表面,可由工厂批量化生产,减少了墙面受操作工人技术水平、施工工艺的影响,保证了墙面的质量。2、在施工时,因两墙板壳1间浇筑有构造柱3,墙板壳1与构造柱3连接牢靠,当发生地震、飓风等灾害时,墙面不易发生倾倒,减少了对住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危害。3、不需要模板进行立模、脱模,施工工艺简单。4、墙面即为预制墙板施工构件的墙板壳1,保证了墙面的光洁,无需外墙抹灰,避免了因抹灰所造成的费时费力,缩短了施工时间,从而降低了工程造价。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墙板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在工厂中预制墙板施工构件,包括两个预制的墙板壳,所述两墙板壳的相对两侧设有立式拼接檐,拼接檐与其端面之间预留有容纳相应构造柱的空间,两拼接檐之间与墙板壳形成后填充保温隔热材料的空间,两墙板壳的内侧设有横向和纵向的肋板,其中,一墙板壳在对应构造柱的空间和后填充保温隔热材料的空间的位置处设有浇注口;将定制好的预制墙板施工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靠近构造柱钢筋处;将墙板壳定位安装在构造柱钢筋的两侧;通过浇注口向构造柱的空间和填充墙的空间内填充材料;浇筑完毕后,将浇注口抹平;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墙面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漆平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漆平梓
技术研发日:2016.07.02
技术公布日:2018.01.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