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坩埚成型机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064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是一种用于坩埚成型机的模具,属于坩埚成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坩埚是用极耐火的材料(如粘土、石墨、瓷土、石英或较难熔化的金属铁等)所制的器皿或熔化罐。当有固体要以大火加热时,就必须使用坩埚,因为它比玻璃器皿更能承受高温。粘土坩埚是融化玻璃的容器,耐高温,抗侵蚀,其他容器无法取代。现有技术中,粘土坩埚制造均为手工成型,质量大起大落难于掌控,客观上受气候制约,主观上受人为因素影响,其内在质量问题如:穿孔、脱节等,至今也没有现代仪器测试,正品率难以提高,并且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对于体积较大的粘土坩埚生产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降低制作成本,能与上模进行良好配合,不仅可以保证制品质量,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用于坩埚成型机的模具。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用于坩埚成型机的模具,它主要由安装在成型机上部的上模作为阳模和置于成型机底部的下模作为阴模配套组成,其中所述的上模被垂直固定在成型机上部油缸或气缸活塞杆上,所述的下模被固定在一可在成型机底部水平滑移的工作平台上;所述的下模包括由下模外壳体和下模内腔壁组合而成的双层外壳以及由双层外壳中间形成的圆形或方形敞口模腔;所述下模内腔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仅供气体和水从模腔进入双层外壳中壳内腔的下气孔;所述的上模包括一与下模内腔壁形状相同并可嵌入下模模腔中的上模外壳体,且在嵌入到位时,在上模外壳体与下模内腔壁形成一等同于坩埚成型壁厚的等厚间隙;所述的上模外壳体上端面相接有一块将上模外壳体内腔封接成上模内腔体的上模端板,所述上端模板的对称侧边分别设置有一块向下布置的锲形导向柱,在所述下模外壳体的上端面对应于所述锲形导向柱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向下的对称三角形导向槽;所述的上模外壳体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仅供气体和水从模腔进入上模内腔体内的上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模腔内设有一层覆盖下模内腔壁和模腔底部的丙纶750滤布,且所述的下气孔和上气孔的直径分别为2~5mm;所述的上模内腔体中填充有有利于抽真空除水的吸水海绵。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外壳体 的下部设有与壳内腔连通的排水口,所述下模外壳体的上部设置有与壳内腔连通的下接气管,且该下接气管与外置的真空泵连通;所述上模外壳体上设置有与上模内腔体连通的上接气管,且该上接气管与外置的同一或不同真空泵连通。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降低制作成本,能与上模进行良好配合,不仅可以保证制品质量,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坩埚成型机的模具,它主要由安装在成型机上部的上模1作为阳模和置于成型机底部的下模2作为阴模配套组成,其中所述的上模1被垂直固定在成型机上部油缸或气缸活塞杆上,所述的下模2被固定在一可在成型机底部水平滑移的工作平台上;所述的下模2包括由下模外壳体3和下模内腔壁4组合而成的双层外壳以及由双层外壳中间形成的圆形或方形敞口模腔5;所述下模内腔壁4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仅供气体和水从模腔进入双层外壳中壳内腔15的下气孔6;所述的上模1包括一与下模内腔壁4形状相同并可嵌入下模模腔5中的上模外壳体7,且在嵌入到位时,在上模外壳体7与下模内腔壁4形成一等同于坩埚成型壁厚的等厚间隙8;所述的上模外壳体7上端面相接有一块将上模外壳体内腔封接成上模内腔体9的上模端板10,所述上模端板10的对称侧边分别设置有一块向下布置的锲形导向柱11,在所述下模外壳体3的上端面对应于所述锲形导向柱1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向下的对称三角柱形导向槽12;所述的上模外壳体7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仅供气体和水从模腔进入上模内腔体9内的上气孔13。

图中所示,所述模腔5内设有一层覆盖下模内腔壁4和模腔底部的丙纶750滤布14,且所述的下气孔6和上气孔13的直径分别为2~5mm;所述的上模内腔体9中填充有有利于抽真空除水的吸水海绵14。

本发明所述下模外壳体3的下部设有与壳内腔15连通的排水口16,所述下模外壳体3的上部设置有与壳内腔15连通的下接气管17,且该下接气管17与外置的真空泵连通;所述上模端板10上设置有与上模内腔体9连通的上接气管18,且该上接气管18与外置的同一或不同真空泵连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