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字钢梁原竹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2355阅读:2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字钢梁原竹楼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板,具体涉及一种工字钢梁原竹楼板。



背景技术:

在全球木材资源缺乏的情况下,竹子具有繁殖容易、生长快、成材早及产量高等特点,同时,竹材纹理通直、色泽淡雅、材质坚韧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环保建筑原材料,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地竹建筑拔地而起。由于原竹本身截面尺寸以及材性柔韧的限制,现有原竹楼板跨度不大,极大的限制了原竹建筑的多样性,同时圆筒状的原竹使得原竹楼板及梁与墙体的连接存在较多问题,以上诸多问题制约了原竹建筑的发展与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工字钢梁原竹楼板,该楼板的跨度大、承载力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工字钢梁原竹楼板包括原竹墙梁、若干工字型钢及若干第一原竹,所述原竹墙梁为矩形结构,其中,各工字型钢由前到后依次分布,各工字型钢的一端与原竹墙梁的左侧杆相连接,各工字型钢的另一端与原竹墙梁的右侧杆相连接,各第一原竹的一端固定于原竹墙梁的前侧杆,各第一原竹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各工字型钢的腹板后固定于原竹墙梁的后侧杆上。

所述原竹墙梁由若干层自上到下依次分布的原竹叠加而成。

工字型钢的左端与原竹墙梁的左侧杆通过第一固定连接件相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连接件包括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及第三限位杆,其中,第一限位杆位于原竹墙梁的左侧杆上,第二限位杆及第三限位杆位于第一限位杆与原竹墙梁的左侧杆之间,且第二限位杆与第三限位杆之间有间隙,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三限位杆及原竹墙梁的左侧杆之间形成第一固定通孔,工字型钢的左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通孔;

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限位杆的侧面、第二限位杆的侧面及原竹墙梁中左侧杆的侧面将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及原竹墙梁的左侧杆固定连接;

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限位杆的侧面、第三限位杆的侧面及原竹墙梁中左侧杆的侧面将第一限位杆、第三限位杆及原竹墙梁的左侧杆相连接。

工字型钢的右端与原竹墙梁的右侧杆通过第二固定连接件相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连接件包括第四限位杆、第五限位杆及第六限位杆,其中,第四限位杆位于原竹墙梁的右侧杆上,第五限位杆及第六限位杆位于第四限位杆与原竹墙梁的右侧杆之间,且第五限位杆与第六限位杆之间有间隙,第四限位杆、第五限位杆、第六限位杆及原竹墙梁的右侧杆之间形成第二固定通孔,工字型钢的右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通孔;

第三螺栓依次穿过第四限位杆的侧面、第五限位杆的侧面及原竹墙梁中右侧杆的侧面将第四限位杆、第五限位杆及原竹墙梁的右侧杆固定连接;

第四螺栓依次穿过第四限位杆的侧面、第六限位杆的侧面及原竹墙梁中右侧杆的侧面将第四限位杆、第六限位杆及原竹墙梁的右侧杆相连接。

还包括第一垫片、第二垫片、第三垫片及第四垫片,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位于第一限位杆上,第三垫片及第四垫片位于原竹墙梁中左侧杆的下方;

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垫片、第一限位杆的侧面、第二限位杆的侧面、原竹墙梁中左侧杆的侧面及第三垫片将第一垫片、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原竹墙梁的左侧杆及第三垫片固定连接;

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二垫片、第一限位杆的侧面、第三限位杆的侧面、原竹墙梁中左侧杆的侧面及第四垫片将第二垫片、第一限位杆、第三限位杆、原竹墙梁的左侧杆及第四垫片相连接。

还包括第五垫片、第六垫片、第七垫片及第八垫片,第五垫片及第六垫片位于第四限位杆上,第七垫片及第八垫片位于原竹墙梁中右侧杆的下方;

第三螺栓依次穿过第五垫片、第四限位杆的侧面、第五限位杆的侧面、原竹墙梁中右侧杆的侧面及第七垫片将第五垫片、第四限位杆、第五限位杆、原竹墙梁的右侧杆及第七垫片固定连接;

第四螺栓依次穿过第六垫片、第四限位杆的侧面、第六限位杆的侧面、原竹墙梁中右侧杆的侧面及第八垫片将第六垫片、第四限位杆、第六限位杆、原竹墙梁的右侧杆及第八垫片相连接。

第一垫片的底面及第二垫片的底面均为与第一限位杆表面相配合的弧面;

第三垫片的上表面及第四垫片的上表面均为与原竹墙梁中左侧杆的表面相配合的弧面;

第五垫片的下表面及第六垫片的下表面均为与第四限位杆表面相配合的弧面;

第七垫片的上表面及第八垫片的上表面均为与原竹墙梁中右侧杆的表面相配合的弧面。

原竹墙梁由三层自上到下依次的原竹叠加而成。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工字钢梁原竹楼板包括原竹墙梁、工字型钢及第一原竹,采用工字型钢为骨架的方式构建楼板,其中,工字型钢的两端与原竹墙梁的左侧杆及右侧杆相连接,实现工字型钢与原竹墙梁的连接,第一原竹的一端固定于原竹墙梁的前侧杆上,第一原竹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各工字型钢的腹板后固定于原竹墙梁的后侧杆上,实现各工字型钢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工字型钢与原竹墙梁形成一个整体构件,更好的将工字型钢融合到原竹墙梁内,从而使楼板具有较强的承载力及较大的跨度,为竹建筑的应用提高有力的技术支撑。

进一步,本发明通过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三限位杆及原竹墙梁的左侧杆形成用于固定工字型钢左端的第一固定通孔,再通过第一螺栓及第二螺栓将其固定,避免工字型钢的左端在原竹墙梁上移动。

进一步,本发明通过第四限位杆、第五限位杆、第六限位杆及原竹墙梁的右侧杆之间形成用于固定于工字型钢右端的第二固定通孔,再通过第三螺栓及第四螺栓将其固定,避免工字型钢的右端在原竹墙梁上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工字型钢2与原竹墙梁1的连接关系图。

其中,1为原竹墙梁、11为左侧杆、12为右侧杆、13为前侧杆、14为后侧杆、2为工字型钢、3为第一原竹、41为第一限位杆、42为第二限位杆、43为第三限位杆、51为第一螺栓、52为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发明所述的工字钢梁原竹楼板包括原竹墙梁1、若干工字型钢2及若干第一原竹3,所述原竹墙梁1为矩形结构,其中,各工字型钢2由前到后依次分布,各工字型钢2的一端与原竹墙梁1的左侧杆11相连接,各工字型钢2的另一端与原竹墙梁1的右侧杆12相连接,各第一原竹3的一端固定于原竹墙梁1的前侧杆13,各第一原竹3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各工字型钢2的腹板后固定于原竹墙梁1的后侧杆14上。

所述原竹墙梁1由若干层自上到下依次分布的原竹叠加而成。

工字型钢2的左端与原竹墙梁1的左侧杆11通过第一固定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连接件包括第一限位杆41、第二限位杆42及第三限位杆43,其中,第一限位杆41位于原竹墙梁1的左侧杆11上,第二限位杆42及第三限位杆43位于第一限位杆41与原竹墙梁1的左侧杆11之间,且第二限位杆42与第三限位杆43之间有间隙,第一限位杆41、第二限位杆42、第三限位杆43及原竹墙梁1的左侧杆11之间形成第一固定通孔,工字型钢2的左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通孔;第一螺栓51依次穿过第一限位杆41的侧面、第二限位杆42的侧面及原竹墙梁1中左侧杆11的侧面将第一限位杆41、第二限位杆42及原竹墙梁1的左侧杆11固定连接;第二螺栓52依次穿过第一限位杆41的侧面、第三限位杆43的侧面及原竹墙梁1中左侧杆11的侧面将第一限位杆41、第三限位杆43及原竹墙梁1的左侧杆11相连接。

工字型钢2的右端与原竹墙梁1的右侧杆12通过第二固定连接件相连接;第二固定连接件包括第四限位杆、第五限位杆及第六限位杆,其中,第四限位杆位于原竹墙梁1的右侧杆12上,第五限位杆及第六限位杆位于第四限位杆与原竹墙梁1的右侧杆12之间,且第五限位杆与第六限位杆之间有间隙,第四限位杆、第五限位杆、第六限位杆及原竹墙梁1的右侧杆12之间形成第二固定通孔,工字型钢2的右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通孔;第三螺栓依次穿过第四限位杆的侧面、第五限位杆的侧面及原竹墙梁1中右侧杆12的侧面将第四限位杆、第五限位杆及原竹墙梁1的右侧杆12固定连接;第四螺栓依次穿过第四限位杆的侧面、第六限位杆的侧面及原竹墙梁1中右侧杆12的侧面将第四限位杆、第六限位杆及原竹墙梁1的右侧杆12相连接。

另外,本发明还包括第一垫片、第二垫片、第三垫片及第四垫片,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位于第一限位杆41上,第三垫片及第四垫片位于原竹墙梁1中左侧杆11的下方;第一螺栓51依次穿过第一垫片、第一限位杆41的侧面、第二限位杆42的侧面、原竹墙梁1中左侧杆11的侧面及第三垫片将第一垫片、第一限位杆41、第二限位杆42、原竹墙梁1的左侧杆11及第三垫片固定连接;第二螺栓52依次穿过第二垫片、第一限位杆41的侧面、第三限位杆43的侧面、原竹墙梁1中左侧杆11的侧面及第四垫片将第二垫片、第一限位杆41、第三限位杆43、原竹墙梁1的左侧杆11及第四垫片相连接。本发明还包括第五垫片、第六垫片、第七垫片及第八垫片,第五垫片及第六垫片位于第四限位杆上,第七垫片及第八垫片位于原竹墙梁1中右侧杆12的下方;第三螺栓依次穿过第五垫片、第四限位杆的侧面、第五限位杆的侧面、原竹墙梁1中右侧杆12的侧面及第七垫片将第五垫片、第四限位杆、第五限位杆、原竹墙梁1的右侧杆12及第七垫片固定连接;第四螺栓依次穿过第六垫片、第四限位杆的侧面、第六限位杆的侧面、原竹墙梁1中右侧杆12的侧面及第八垫片将第六垫片、第四限位杆、第六限位杆、原竹墙梁1的右侧杆12及第八垫片相连接。

第一垫片的底面及第二垫片的底面均为与第一限位杆41表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三垫片的上表面及第四垫片的上表面均为与原竹墙梁1中左侧杆11的表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五垫片的下表面及第六垫片的下表面均为与第四限位杆表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七垫片的上表面及第八垫片的上表面均为与原竹墙梁1中右侧杆12的表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一原竹3的侧面与工字型钢2翼缘的上表面相接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