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修复型环保复合空心砖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27878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修复型环保复合空心砖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心砖,特别是一种生态修复型环保复合空心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空心砖的生产方法,属于建材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空心砖是建筑行业常用的墙体主材,空心砖是以粘土、页岩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原料处理、成型、烧结制成。空心砖的孔洞总面积占其所在砖面积的百分率,称为空心砖的孔洞率,一般应在15%以上。空心砖和实心砖相比,可节省大量的土地用土运输重量;减轻制砖和砌筑时的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减轻建筑物自重,加高建筑层数,降低造价。由于质轻、消耗原材少等优势,已经成为国家建筑部门首先推荐的产品。

渗水砖也叫透水砖、荷兰砖等,属于绿色环保新型建材,原材料多采用水泥、砂、矿渣、粉煤灰等环保材料为主高压成形,为了提高整体结构的轻质性,可以采用空心结构制成。制备工艺上整砖为一次性压缩而成,不得分层压制,形成上下一致不分层的同质砖。具有耐磨性好,挤压后不出现表面脱落,适合更高的负重使用环境的优点,由于透水性好、防滑功能强、使用寿命长、抗冻性能和抗盐碱性高、不易破裂、抗压抗折强度高于同类产品。

现有技术中,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渗水砖广泛用于庭院、公园、广场、园林、工厂区域、停车场、树坑、花房、人行步道及轻量交通公路等路面的铺设。但是,现有的渗水砖大多采用实心结构,其生产成本较高,并且长时间使用后,砖体下方土壤随雨水冲击出现变软凹陷后,渗水砖铺装平整性将受到影响,导致砖体晃动,影响透水砖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修复型环保复合空心砖,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态修复型环保复合空心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中心处具有贯穿的通孔,所述砖体四周边角处具有弧形槽,所述砖体具有背面,所述背面上开设有连接相邻弧形槽的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一引流槽的数目为两个、且相互之间平行设置,所述两个第一引流槽之间设置有以通孔为中心的“十”字形第二引流槽,所述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组合成“王”字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背面上对称设置有四个减重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砖体一侧边缘开设有指向背面的异形槽,所述异形槽两侧设置有对称的辅助槽,异形槽上位于背面的一端连接到第二引流槽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砖体有序铺装后,砖体一侧的异形槽、辅助槽和同侧的两个弧形槽共同组成线性标记。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1)砖体才采用空心结构,节约了制造成本,并且在铺装时减重槽部分直接与土壤接触,能够提高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砖体铺设稳定性;

(2)通过设置在砖体背面的“王”字形引流槽结构,提高砖体的排水效率,并且通孔的设计一方面能提高排水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在砖体运输过程中,通过贯穿通孔的竖向杆进行约束固定,提高砖体的转运效率;

(3)异形槽之间的组合、以及辅助槽之间的组合则在形成相应的漏水结构的同时,还可以形成线性标记,该线性标记可以根据铺设场地的不同起到相应的区分标识作用,有益效果显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生态修复型环保复合空心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均匀混料;步骤二,挤压成型;步骤三,胚体干燥;

所述步骤一中,将固化剂5份~15份中加入水4份~15份,制成黏合液,按照重量分数将矿渣60份~90份、水泥12份~25份、石英砂30份~40份、树脂2份~5份以及高岭土15份~25份过筛后均匀混合,并且逐步加入黏合液,得到混合胚料;

所述步骤二中,将步骤一得到的胚料放入模具内,在120℃~135℃的温度下保持22MPa~40MPa的压力进行压制成胚体;

所述步骤三中,将胚体放置到电热烘箱中在75℃~110℃干燥16h~32h。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一中,树脂为脲甲醛树脂和聚丙烯树脂颗粒的混合物。

该生产方法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点:

(1)在原材料中以矿渣为主要成分,一方面降低了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符合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的要求;

(2)在原材料中混入了脲甲醛树脂,能够在砖体铺装后,提高对地表土壤肥力的改良,使其更适合草类生长,而砖体上的槽类结构则能够供阳光穿过,提高草类生长的必要原料,从而实现铺装路面的生态修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生态修复型环保复合空心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生态修复型环保复合空心砖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砖体铺装后形成的线性标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修复型环保复合空心砖,包括砖体10,所述砖体10中心处具有贯穿的通孔11,所述砖体10四周边角处具有弧形槽12,所述砖体10具有背面20,所述背面20上开设有连接相邻弧形槽12的第一引流槽22,所述第一引流槽22的数目为两个、且相互之间平行设置,所述两个第一引流槽22之间设置有以通孔11为中心的“十”字形第二引流槽23,所述第一引流槽22和第二引流槽23组合成“王”字形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砖体10背面的“王”字形引流槽结构,提高砖体10的排水效率,并且通孔11的设计一方面能提高排水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在砖体10运输过程中,通过贯穿通孔11的竖向杆进行约束固定,提高砖体10的转运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砖体10的转运效率,可以在背面20开设减重槽21,该减重槽21的数目可以为四个,其中砖体10可以采用透水材料制成,制成后的透水砖在预制有减重槽21后,能够利用减重槽21进行暂时蓄水,从而缓解水量较大时透水砖排水困难的问题。

为了提高砖体10的排水效率,可以在砖体10一侧边缘开设指向背面20的异形槽13,在异形槽13两侧可以设置对称的辅助槽14,异形槽13上位于背面20的一端连接到第二引流槽23上。

在上述砖体10的结构基础上,可以采取相应的铺装方式,铺装时相邻砖体10的弧形槽12组合成圆形漏水结构,而异形槽13之间的组合、以及辅助槽14之间的组合则在形成相应的漏水结构的同时,还可以形成图3所示的线性标记30,线性标记30能够根据铺设场地的不同起到相应的区分标识作用,例如在对停车位的划分、对人行道行人的引导等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态修复型环保复合空心砖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均匀混料,将固化剂5份~15份中加入水4份~15份,制成黏合液,按照重量分数将矿渣60份~90份、水泥12份~25份、石英砂30份~40份、树脂2份~5份以及高岭土15份~25份过筛后均匀混合,并且逐步加入黏合液,得到混合胚料;该步骤中,树脂为脲甲醛树脂和聚丙烯树脂颗粒的混合物,脲甲醛树脂由尿素与甲醛缩合而成,制成的空心砖在路面铺装时,能够提高底层制成土壤的肥力,有利于砖缝处草类生长,实现生态修复的目的;聚丙烯树脂结构规整,高温成型后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提高空心砖整体的结构强度。

步骤二,挤压成型,将步骤一得到的胚料放入模具内,该模具结构可以根据本发明的空心砖结构做配套式设计,而后在120℃~135℃的温度下保持22MPa~40MPa的压力进行压制成胚体;

步骤三,胚体干燥,将胚体放置到电热烘箱中在75℃~110℃干燥16h~32h,完成后即可得到本发明的空心砖产品。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生态修复型环保复合空心砖的生产:

步骤一,均匀混料,将固化剂8份中加入水11份,制成黏合液,按照重量分数将矿渣82份、水泥16份、石英砂33份、脲甲醛树脂0.8份、聚丙烯树脂3份、高岭土18份过筛后均匀混合,并且逐步加入黏合液,得到混合胚料;

步骤二,挤压成型,将步骤一得到的胚料放入模具内,而后在130℃的温度下保持30MPa的压力进行压制成胚体;

步骤三,胚体干燥,将胚体放置到电热烘箱中在105℃干燥18h,完成后即可得到本发明的空心砖产品。

实施例二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生态修复型环保复合空心砖的生产:

步骤一,均匀混料,将固化剂15份中加入水14份,制成黏合液,按照重量分数将矿渣90份、水泥25份、石英砂37份、脲甲醛树脂1.2份、聚丙烯树脂3份、高岭土25份过筛后均匀混合,并且逐步加入黏合液,得到混合胚料;

步骤二,挤压成型,将步骤一得到的胚料放入模具内,而后在135℃的温度下保持24MPa的压力进行压制成胚体;

步骤三,胚体干燥,将胚体放置到电热烘箱中在110℃干燥16h,完成后即可得到本发明的空心砖产品。

实施例三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生态修复型环保复合空心砖的生产:

步骤一,均匀混料,将固化剂7份中加入水12份,制成黏合液,按照重量分数将矿渣68份、水泥15份、石英砂33份、脲甲醛树脂0.4份、聚丙烯树脂2份、高岭土17份过筛后均匀混合,并且逐步加入黏合液,得到混合胚料;

步骤二,挤压成型,将步骤一得到的胚料放入模具内,而后在124℃的温度下保持35MPa的压力进行压制成胚体;

步骤三,胚体干燥,将胚体放置到电热烘箱中在90℃干燥30h,完成后即可得到本发明的空心砖产品。

实施例四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生态修复型环保复合空心砖的生产:

步骤一,均匀混料,将固化剂5份中加入水10份,制成黏合液,按照重量分数将矿渣62份、水泥12份、石英砂30份、脲甲醛树脂0.3份、聚丙烯树脂1.5份、高岭土15份过筛后均匀混合,并且逐步加入黏合液,得到混合胚料;

步骤二,挤压成型,将步骤一得到的胚料放入模具内,而后在121℃的温度下保持35MPa的压力进行压制成胚体;

步骤三,胚体干燥,将胚体放置到电热烘箱中在80℃干燥32h,完成后即可得到本发明的空心砖产品。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