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及组装构建的钢结构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894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及组装构建的钢结构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城市道路交通,是在道路、广场、停车场的拥堵地方,利用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组装构建的钢结构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行路难、行车难、停车难、人车混行,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中不可避免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各地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如:1、修建立交桥,投资大,占地面积大,建设周期长,一旦拆改,垃圾成山,污染环境;2、单双号限行也难以控制通过买两台车的对策。3、拓宽马路,多年前规划的道路、广场面积还是那么大,而近年来的城市化建设及经济发展,人口、家用汽车成倍增长,道路广场也应扩大几倍,可是哪有闲置土地可用,拆迁难度大,费用高。4、马路停车场,人行道、慢车道有些已变成了马路市场、停车场,有的还收费,虽然经强力执法,不但增加矛盾激化,仍难以缓解存在问题。5、修建地铁,发展公交等。无奈均不能彻底改变人多、车多的拥堵现状。经现场考察调研,对近百个方案比较,认为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主要是在繁华街路的“交通路线”拥堵,而造成“交通路线”拥堵,很大程度是由于机动车多,停放占道和商家经营占道,造成行人、非机动车无法在正常道上行走,走在机动车道上与机动车争道抢行,往往一个点拥堵就造成全线拥堵。越是繁华地区土地越珍贵,人车越多,越需要改造人行、车行拥堵和停车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在道路、广场、停车场上,利用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组装构建钢结构平台,作为地面上部空间通行道路、居民活动聚散广场、停车场及集散平台。从而解决了行人、机动车,通行难和停车难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交通路线”拥堵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及由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组装构建的钢结构平台。

所述的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为钢结构,包括:

每个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有四个柱脚9,上面是四根厚壁型钢管立柱13(圆形/方形),两根长工字型钢15与两根短工字型钢16,主承重梁20,纵向副承重梁7,横向副承重梁6,平台面板1,承拉护栏14组成,通过焊接、高强螺栓接、铆接,组装构建成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

具体说就是所述的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的两根长工字型钢15,长6-12米,与两根短工字型钢16,长3-8米,围合焊接在一起,形成四边形闭合圈梁(框架),四边形闭合圈梁(框架)的两根长工字型钢15,相互平行,两根长工字型钢15,与两根短工字型钢16,相互垂直。

在四边形闭合圈梁(框架)内,等距离焊接井字形主承重梁20,在井字形主承重梁20两侧,包括多根纵向副承重梁7和横向副承重梁6,且呈网格状排列,并与井字形主承重梁20牢固焊接在一起。

四根厚壁钢管立柱13,与四边形闭合圈梁(框架)的四角牢固焊接,在四根厚壁钢管立柱13与主承重梁20之间焊接加劲板21,在四根厚壁钢管立柱13下口进行牢固封堵。

四边形闭合圈梁(框架)、主承重梁20与副承重梁6,7上表面必须在一个平面上,调平处理后,再在上面焊接平台面板,在平台面板上面,封压复合层夹布橡胶板为面层1。

又进一步,在平台面板上面,封压复合层夹布橡胶板为面层1,复合层夹布橡胶板为三层,第一层为面层1,下面铺设热电丝5,用于寒冷地区冰雪天气融雪装置。第二层为压电装置4,利用车辆通行对路面压力产生电能进行利用。第三层为结构层22,结构层22为钢板,起承重及保护作用,结构层22的钢板满铺并焊接在四边形闭合圈梁(框架)、主承重梁20与副承重梁6,7上。

在两根长工字型钢15侧面与厚壁钢管立柱13之间,安装承拉护栏14。

所述厚壁钢管立柱13高于平台面板1,且高于护栏14。

在所述四边形闭合圈梁下面安装有限高装置。

所述柱脚9为可伸缩柱脚,可伸缩柱脚9由圆形型钢构成,在圆形型钢3分之1的上部为两个半圆形型钢构成,内部安装橡胶减震装置8及高度调节装置12,在柱脚9下面焊接承重钢板11,承重钢板11用20mm厚钢板,周边焊接加劲板4个,承重钢板11用螺栓锚杆固定在地面上。

可伸缩柱脚9是用于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在组装构建钢结构平台时,遇有一层地面不平或倾斜地面时,相邻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之间高度及平整度的调整。

所述柱脚9与厚壁型钢管立柱13匹配,在安装时可先临时固定,待钢结构平台整体调平到设计高度后,栓接固定,便于后期维护。

钢结构平台组装构建的方法:

所述钢结构平台,是由多个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组装构建而成。

所述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可以在纵向和横向方向连续组装延伸,构建而成钢结构平台。也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叠加到多层,组装构建成多层钢结构平台。

当钢结构平台在纵向方向连续延伸时,可通过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的柱间连接孔19进行栓接,连接成一个整体。

当钢结构平台在横向方向连续延伸时,可通过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的四边形闭合圈梁(框架)与相邻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的四边形闭合圈梁(框架)进行栓接,将多个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连接在一起,组装构建成钢结构平台。

本发明如上所述,组装构建的钢结构平台,进一步在所述四根厚壁钢管立柱13的上部和下部各设一个螺栓孔19,用于连接相邻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在纵向方向连续延伸。

组装构建的钢结构平台,进一步在所述横向方向连续延伸时,可通过四边形闭合圈梁与相邻圈梁进行栓接,在相邻圈梁的两侧各设三个螺栓孔18,用于连接相邻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在横向方向的连续延伸。

所述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也可为联锁型结构,组装构建成联锁型钢结构平台。

组装构建钢结构平台可按下面方式实现:

一、工厂预先生产

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制造方案:分别进行构件下料,单元件组装焊接,框架单元总装焊接。

施工流程:各构件下料采用数控精密切割,焊接坡口在专用设备上完成,矫正、调温、焊接,焊接点、焊接缝外观检查无缺陷,厂内焊缝均为全熔透一级焊缝,质量标准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5-2001),并进行超声波探伤合格后,方可出厂。

这也是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质量稳定,钢结构平台安全的保证,也是本发明,名称为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的原因和本发明结构的特点。

所述本发明的使用材料是钢材,受气温影响会产生热胀冷缩,但由于本发明主承重梁与多根纵向副承重梁和横向副承重梁是由井字形网格状结构,且等距离与井字形主承重梁牢固焊接在一起,并限定在在四边形闭合圈梁(框架)之内,而生产出的各自具有独立结构的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极大的约束了线膨胀和体膨胀变形,使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在单一方向的变形受到限制,减少了温度力对本发明的影响;又由于是工厂预先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对钢材的温度进行控制,最佳温度焊接,消除应力,进而增加了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的稳定性,而钢结构平台是由多个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组装构建而成,所以钢结构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得到极大保证。

二、现场施工前期工作

1、定位准确,用全站仪定位。2、场地准备,测量、定位、标高、整平基底,符合要求。

三、现场施工

1.按现场实测标高、面积、长度、宽度,计算好所需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数量,根据需要,将已经在工厂生产好的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运至安装现场。

2.在起吊操作前,应先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确定好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安装位置及起始点后,将吊钩吊绳固定在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上,用两台起重设备,其中一台起重设备起吊,另一台起重设备配合微调定位,用千斤顶调整柱脚9及立柱13高差,满足质量标准后,进行固定。

3、先吊起第一个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按设计要求吊装到位置落地,调平固定后,再依次对剩余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吊卸安装,并将纵、横方向相邻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误差控制在2mm以内,进行螺栓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安装固定好柱脚。

四、主要技术措施

吊装前准备,定位准确,吊装到位,相邻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误差符合要求,单元现场安装偏差要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定位安装之后,紧固螺栓,焊接固定,对焊缝处理防锈。

重复前面过程,直至全部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安装调试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把城市中道路、广场、停车场由地面单层平面运行,变为钢结构二层及多层结构的立体形式,与地面的原有交通设施互补,形成了完善的交通系统,有效的解决了行车难、停车难及交通拥堵问题。2,提高车行速度,节省燃料、节省时间,人行道、车行道简单明了,各行其道,减少事故,增加安全性。3,不用建立交桥、隧道,建设费用低,对环境影响小。4,据测算,城市现行车辆中,70-90%都是小型车辆,如果把这部份车辆分流到钢结构平台上运行,将极大的缓解地面上车辆、行人的通行、停车压力,也就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如果钢结构平台专为小型车辆使用,不允许大型车辆进入,荷载较轻,可极大地降低造价。5,组装构建钢结构平台的是多个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构建简单,运输方便,拆除容易,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6,通过所述钢结构平台,可对多种技术组合应用,开创了节能、友好环境建设先例。7,增加了机动空间,而增加的这些面积都是商铺网点的黄金地带,是老百姓身边的近地,是人车必经之路,在寸土寸金的地段上,一下子增加了等同地面的面积,并且有与地面相似的功能,带来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很大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横向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纵向的正视示意图

图4为在高度方向叠加的两组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横向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在高度方向叠加的两组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纵向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钢结构平台横向方向,两组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连续延伸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钢结构平台纵向方向,两组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连续延伸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柱脚结构示意图。

图9为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局部剖视图

附图中编号标注:1.橡胶面板,2.原有底层路面,3.钢结构平台,4.压电晶体,5.电热丝,6.横向副承重梁,7.纵向副承重梁,8.橡胶减震装置,9.柱脚,10.固定柱脚螺孔,11.柱脚钢板,12.高度调节装置,13.立柱,14.护栏,15.长工字型钢,16.短工字型钢,17.吊装环,18.圈梁连接螺孔,19.柱间连接螺孔,20.主承重梁,21.加劲肋板,22.结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发明内容、特点及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1中、1为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平台面板,在平台面板上面,封压复合层夹布橡胶板为面层,复合层夹布橡胶板为三层,第一层为面层1,下面铺设热电丝5,用于寒冷地区冰雪天气融雪装置。第二层为压电装置4,利用车辆通行产生电能。第三层为结构层22,结构层为5-8mm钢板,起承重及保护作用。

在结构层22下面是横向副承重梁6,纵向副承重梁7,与之连接的是主承重梁20,周边是由长工字型钢15,短工字型钢16,围合焊接在一起,形成四边形闭合圈梁(框架),在四边形闭合圈梁内,等距离焊接井字形主承重梁20,在井字形主承重梁20两侧,包括多根纵向副承重梁7和横向副承重梁6。四根厚壁钢管立柱13,与四边形闭合圈梁(框架)的四角牢固焊接,在四根厚壁钢管立柱13与主承重梁15、16之间焊接加劲板21。

在图2、图3中:图2为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横向的正视示意图;图3为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纵向的正视示意图,是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的结构形式,所述钢结构平台,是由多个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组装构建而成

所述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也可为联锁型结构,组装搭建成联锁型钢结构平台。

所述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可以在纵向方向连续延伸,如图7,为两个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在纵向方向组合;和横向方向连续延伸,如图8,为两个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在横向方向组合;以此类推,只要条件允许,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可以在纵向和横向方向无限连续延伸,组装构建成钢结构平台;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叠加,如图4、图5,为两个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在高度方向上叠加组合。在高度方向上,优选的叠加成二层钢结构平台,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和需要,叠加成三层至多层钢结构平台。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在高度方向上叠加组合时,可以不需要柱脚,通过焊接完成对钢结构平台的叠加。

当纵向方向连续延伸时,可通过柱间连接孔进行栓接。当横向方向连续延伸时,可通过四边形闭合圈梁与相邻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四边形闭合圈梁进行栓接,将多个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连接在一起,组装构建成钢结构平台。

本发明如上所述,组装构建的钢结构平台,进一步在所述四根厚壁钢管立柱13的上部和下部各设一个螺栓孔19,用于连接相邻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在纵向方向连续延伸。

本发明如上所述,组装构建的钢结构平台,进一步在所述横向方向连续延伸时,可通过四边形闭合圈梁15、16与相邻圈梁进行栓接,在相邻圈梁的两侧各设三个螺栓孔18,用于连接相邻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在横向方向的连续延伸。当不断在纵向和横向方向连续延伸的钢结构平台框架单元建成钢结构平台,同时在高度方向上叠加如图4、图5,形成二层、三层至多层钢结构平台,不但增加了道路、广场、停车场的面积,同时拓展了空间使用面积,使平面的单一功能,变成了立体的综合功能,为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开辟了市场,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又进一步利用钢结构平台安装压电晶体、太阳能、风能发电设施,与电网相连,供钢结构平台上下灯饰亮化、广告牌匾照明,丰富夜市场生活。

又进一步在钢结构平台可布置道路、广场、停车场及停车场上可布置灯箱、广告等,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以补充钢结构平台的建设费用。

又进一步可结合钢结构平台建设,开发二层以上门市商业网点,在以往都是一层门市房利用率较高,而二层门市几乎闲置没用,买门市房都不爱买,通过钢结构二层平台的建设,可以提高二层门市商业网点的利用率,搭建特色商业街、仿古一条街、开发旅游活动等。

又进一步由于有了钢结构平台,增加了底层的安全性,可有效防止高层楼上抛物、落物的安全隐患,底层还可避雨、不用除雪。

又进一步在钢结构平台上设有护栏,护栏起安全防护、防撞和承重作用,在护栏上安装灯柱、电子监控等。护栏边设有雨水收集净化装置,用于雾霾净化、绿化用水。

所述组装构建的钢结构平台对原建筑物和路面及交通秩序没有影响,厚壁钢管立柱13与柱脚9落在原有路面的边缘或硬覆盖上,车辆行人可正常行走。

车辆在一层路网通过汽车匝道,行驶上钢结构平台入口,上行至钢结构平台,在无匝道的路口可设置车辆出入停放升降电梯,来往车辆通过电梯可直接进入钢结构平台。

所述钢结构平台的人行出入口位置,设置行人上下电梯、步行梯或滚梯。

以上对优选实施例进行了介绍,但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的具体实施例范围,对于本邻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启示下的其他形式或变化,应在本发明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