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000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体砌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砌块,用于代替现有的墙砖,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低层建筑施工、特别是临时性建筑修建中,通过墙砖砌筑墙体(墙砖自下而上用水泥砂浆砌筑形成墙体)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施工方法。在我国,这种基于“秦砖汉瓦”的传统施工方法已有几千年历史,因而技术非常成熟,各种墙砖的选择面也较大,其好处是习惯、方便。

但这种传统的施工方法却存在如下缺陷:

1、低效率。在施工过程中,所用大量的水泥砂浆需专人制备,并用人工将水泥砂浆运送到墙体砌筑的高度;为了保证墙体的竖直度,边砌筑边要用铅垂线校验修正墙体。上述过程耗工费时。

2、存隐患。在后续装修过程中,为排管、布线、安装开关面板等,须对墙体进行敲凿,不但形成重复工程量、产生建筑垃圾,而且不可避免地对墙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3、多工序。在墙体表面涂料粉刷时,需要刮灰、刮腻子,最后才能粉刷涂料。

4、损环保。尽管国家大力提倡使用新型建材,但由于传统的习惯性影响,在建筑物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使用粘土烧制砖的现象屡禁不止;生产粘土烧制砖需要大量使用泥土,并大量耗费煤、电等能源,从而对土地、空气等环境要素产生破坏性影响。即使是一般的新型建筑材料(如水泥砌块等),其生产及施工中所使用的主要原料——水泥,仍然是国家限发展、降产能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墙体砌块,本墙体砌块在形成墙体时,施工简单快速,工期短、同时能够大大减少后续管线布设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墙体砌块,包括具有正面、背面、上表面、下表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六个面的矩形结构的砌块主体,在砌块主体上表面、下表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分别设有沿所在面长度方向的卡槽,四个面的卡槽首尾连通。

在砌块主体内沿左右方向设有一排竖向通孔,每个竖向通孔将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卡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四个面的卡槽既可以具有相同的深度和宽度;也可以四个面的卡槽分为两组,其中相邻两个面的卡槽构成一组,另外相邻两个面的卡槽构成另一组,每组中两卡槽具有相同的深度和宽度,不同组的卡槽深度和宽度均不同,这种结构可以使同一种墙体砌块在形成墙体时用于配合两种不同尺寸的矩形钢管。

本实用新型墙体砌块主体为半水石膏,所述粘接剂为对应的半水石膏浆。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墙体砌块主体为半水石膏,可大量消化发电、化肥等企业过剩的副产品,节能降耗,有益环保。

2、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墙体材料和结构比较,通孔一方面减轻了砌块自重,在建筑物设计上,既有利于抗震减灾,又可降低综合建筑成本;同时通孔内可以穿水电用管线,方便后续装修。

3、本砌块利用设计的卡槽在形成墙体时可与钢管快速配合码放,墙体施工快速,直接通过钢管、垫块即可安装砌块,最后再在连接缝内灌注粘接剂,施工简单;由于预先有竖向矩形钢管支撑,在墙体形成过程中无需铅垂线修正。

4、本实用新型墙体砌块为半水石膏构成,因此形成的墙体表面光洁平整,在大大减少对墙体后续处理工序的情况下,墙面粉刷涂料或粘贴墙纸仍能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墙体砌块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形成的墙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墙体砌块几何形态。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墙体砌块,包括具有正面、背面、上表面、下表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六个面的矩形结构的砌块主体1,在砌块主体1安装状态的上表面、下表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中部位置分别设有沿所在面长度方向的卡槽2,四个面的卡槽2首尾连通。

为了方便后续装修管线预埋,在墙体砌块内设有通孔。即在砌块主体1内沿左右方向设有一排竖向通孔3,每个竖向通孔3将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卡槽2连通。

墙体砌块通孔的设置,除了预埋管线外,还有如下作用:1、通孔形成隔热层,使本砌块具有保温功能,从而形成保温墙;2、具有减重效果,能够降低墙体对基础的压力;3、能够减少砌块制造原料用量,由此降低产品成本。

二、墙体施工具体方法。

本实用新型墙体装配式施工方法,本方法形成墙体的主体为矩形钢管和墙体砌块,矩形钢管截面宽度与墙体砌块上卡槽宽度匹配,截面高度大于卡槽深度的两倍,以使两砌块相对卡在矩形钢管上时,两砌块之间不能靠拢而形成间隙,该间隙形成连接缝,在连接缝内灌注粘接剂,从而将墙体砌块相互粘接。本实用新型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先在拟形成墙体位置竖向间隔设置若干支撑用矩形钢管,最两侧的竖向矩形钢管对应该面墙体左右两端,中间的竖向矩形钢管将拟施工墙体沿左右方向分隔为多段,所有矩形钢管上端分别与顶板或者底梁固定,下端和所在楼层地面固定;其中两竖向矩形钢管之间的间隔距离以使之间砌筑的砌块正好为整数为宜,即尽量不切割砌块,即使因为总体长度原因不可避免需要切割砌块,也确保只在一端进行切割。

2、分别在相邻两竖向矩形钢管间砌筑墙体砌块;先在该两竖向矩形钢管间的地面上设置底层横向矩形钢管,底层横向矩形钢管两端与两竖向矩形钢管固定,然后在底层横向矩形钢管上码放第一层墙体砌块,使第一层所有墙体砌块下表面的卡槽直接卡在底层横向矩形钢管上表面,第一层墙体砌块下表面卡槽深度小于底层横向矩形钢管横放时的高度,以使第一层墙体砌块下表面与地面之间形成横向连接缝;第一层最两端的墙体砌块通过左右端面的卡槽卡在竖向矩形钢管上,同一层相邻两墙体砌块之间预留一定间距以形成竖向连接缝;第一层的所有墙体砌块上表面的卡槽共同构成该层墙体砌块的横向通槽;然后根据第一层墙体砌块和待砌筑的第二层墙体砌块之间是设置中间层横向矩形钢管还是垫块而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如果设置中间层横向矩形钢管则按a方法施工,如果设置垫块则按b方法施工。

a)先把中间层横向矩形钢管嵌放在横向通槽内,并将中间层横向矩形钢管两端与对应的竖向矩形钢管固定,然后码放第二层墙体砌块;码放时,将构成第二层的所有墙体砌块下表面的卡槽直接卡在该中间层横向矩形钢管上表面,第二层的所有墙体砌块与第一层的所有墙体砌块上下一一对应,以使第二层相邻两墙体砌块之间同样预留一定间距以形成竖向连接缝并与第一层的竖向连接缝对应;第二层最两端的墙体砌块通过左右端面的卡槽卡在竖向矩形钢管上;该中间层横向矩形钢管横放时的高度大于上层墙体砌块下表面卡槽深度与下层墙体砌块上表面卡槽深度之和,以在上下层墙体砌块正面和背面之间分别形成横向连接缝;

b)在第一层中每块墙体砌块上表面放置垫块,然后在垫块上直接码放第二层墙体砌块,第二层的所有墙体砌块与第一层的所有墙体砌块上下一一对应,以使第二层相邻两墙体砌块之间同样预留一定间距以形成竖向连接缝并与第一层的竖向连接缝分别对应;第二层最两端的墙体砌块通过左右端面的卡槽卡在竖向矩形钢管上;上下层墙体砌块砌筑后,在上下层墙体砌块正面和背面之间分别形成有宽度为垫块厚度的横向连接缝。

完成第二层墙体砌块后,再根据第三层墙体砌块与第二层墙体砌块之间是设置中间层横向矩形钢管还是垫块而选择a方法或者b方法施工,以在第二层墙体砌块上码放第三层墙体砌块;如此不断重复,直到达到墙体的高度;安装最上层的墙体砌块时,按与地面的底层横向矩形钢管相同的方式设置顶层横向矩形钢管,如果最上层的墙体砌块因为尺寸原因需要切割时,切割下方即可,保留上层卡槽以与顶层横向矩形钢管卡接。同样地,如果最左/右侧的墙体砌块因为尺寸原因需要切割时,切割内侧即可,保留外侧卡槽以与最外侧的竖向矩形钢管卡接。

两竖向矩形钢管间砌筑的墙体砌块构成墙体单元,相邻两墙体单元之间同样形成竖向连接缝。

3、通过注浆的方式在所有的竖向连接缝和横向连接缝内灌注粘接剂以将每块墙体砌块与其周围的墙体砌块粘接,最后将突出的粘接剂刮掉抹平即可。

图2为本实用新型形成的墙体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矩形钢管,黑色粗线条表示粘接剂灌注后的竖向连接缝和横向连接缝,白色方块表示墙体砌块。图上最上层墙体砌块和最左侧墙体砌块因为墙体尺寸原因都进行了切割,切割时只切割下侧或者右侧,保留与钢管卡接那面的卡槽即可。

上述横向矩形钢管两端通过连接件与竖向矩形钢管连接固定,连接件呈C型结构,由一体的底板和位于底板两端且平行的连接耳板构成,连接件的底板通过螺栓与竖向矩形钢管固定,固定后使两连接耳板处于竖向状态,然后将横向矩形钢管两端分别套在连接件上,连接耳板的间距与钢管内宽对应,然后通过螺栓将横向矩形钢管与连接耳板固定连接,螺栓连接位置位于横向连接缝中部位置。

由于墙体四周的钢管只是一面与墙体砌块卡接,为使连接缝与中间部位相同,所以墙体四周的钢管(包括横向的、竖向的)只有中间位置钢管的一半,相当于对剖而形成。而中间位置的(包括横向的、竖向的)钢管规格都一样。

本实用新型矩形钢管为镀锌方矩管。墙体砌块主要以烟气脱硫石膏或磷石膏添加一定量的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经水化、硬化而成。本墙体砌块防潮功能大大提高,可与矩形钢管任意组合形成墙体,墙体的抗震性能也得到加强(特别适合地震频发地区)。本产品在加工精度保证的情况下,墙体两面非常平整,可减少后续墙面装修粉刷砂浆工艺。由于所述墙体砌块主体为半水石膏,所述粘接剂为对应的半水石膏浆。由此扩大了半水石膏的使用范围,同时也减轻了发电厂和磷肥厂等企业石膏废渣的处理压力,一举两得。本实用新型墙体砌块配方具体构成为:半水石膏70-78%;水泥15-25%;粉煤灰5-10%;减水剂1-2%;消泡剂0.1-0.2%;缓凝剂0.1%。制备时,先将上述六种原料在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其中水为六种原料总重量的60-70%,最后再成型,经水化、硬化即成。

根据施工需要,所述垫块可以埋设于连接缝内,也可以取出。当所述垫块位于横向连接缝内时,在灌注粘接剂后,垫块即被粘接剂包埋。当垫块需要取出时,垫块需要突出于横向连接缝外,以方便取出,在垫块左右两边灌注粘接剂实现对上层墙体砌块支撑后再取出垫块,最后对垫块位置灌注粘接剂即可。

为方便后续装修,在墙体内预埋有通电或者通水的管线,该管线沿着部分竖向矩形钢管或者横向矩形钢管或者墙体砌块的通孔内穿设。在竖向矩形钢管或者横向矩形钢管管壁上设有管线穿孔,以将竖向矩形钢管或者横向矩形钢管与砌块内的通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四个面的卡槽分为两组,其中相邻两个面的卡槽构成一组,另外相邻两个面的卡槽构成另一组,每组中两卡槽具有相同的深度和宽度,不同组的卡槽深度和宽度均不同。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本墙体砌块匹配两种不同尺寸的矩形钢管。因为同一砌块通常不会上下面都设置横向矩形钢管,往往需要间隔几层,那么砌块最多两个面与钢管卡接,所以在使用某规格钢管时,用其中一组卡槽卡接,采用另外规格钢管时,用另一组卡槽卡接。当然,如果只需要一种规格钢管,那么四个面的卡槽具有相同的深度和宽度即可。

四个面卡槽具有相同的深度和宽度实施例:墙体砌块为方形,长和宽均为494mm,厚100mm;卡槽深22mm,宽50mm,卡槽两边壁厚为25 mm;矩形钢管截面尺寸为50 mm×50mm;按这样的墙体砌块和矩形钢管搭配施工成墙体后,形成的竖向连接缝和横向连接缝深25 mm,宽6 mm。

卡槽为两组深度和宽度实施例:墙体砌块为方形,长和宽均为494mm,厚100mm;一组卡槽深17mm,宽40mm,卡槽两边壁厚为30 mm;另一组卡槽深22mm,宽50mm,卡槽两边壁厚为25 mm;槽深17mm宽40mm的对应矩形钢管截面尺寸为40 mm×40mm;槽深22mm宽50mm的对应矩形钢管截面尺寸为50 mm×50mm;两组卡槽和矩形钢管搭配施工成墙体后,形成的竖向连接缝和横向连接缝宽都是6 mm,只是深度不同,一个为25 mm,一个为30 mm。

当然,如果是分户墙或者外墙,厚度比隔断墙要厚些,如150mm;此时可以考虑设置两排竖向通孔。

所述横向矩形钢管按照每1-2米间隔设置。根据安装情况可以灵活选择,如强度需求高,可以将横向矩形钢管适当加密一些。实际施工时,每隔一米左右(刚好对应着三层砌块)设置横向矩形钢管即可满足强度需要,因为普通的住宅楼层层高通常在三米左右,这样一层楼设置两层横向矩形钢管就够了。如果单看矩形钢管,竖向矩形钢管和横向矩形钢管即构成井字架结构,为墙体骨架。其中竖向矩形钢管构成支撑柱,横向矩形钢管两端固定在竖向矩形钢管上以加强墙体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对墙体工程的升级换代有重大意义,不但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使墙体具有防震功能,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施工方法,使墙体实现了装配化施工。由于脱硫石膏、磷石膏为工业废渣,每年的产量高达几千万吨,不但占用土地堆放,还造成环境污染,本方法能够消化工业废渣,实现废物利用,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