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帐篷架杆,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带照明功能的帐篷。
背景技术:
现有帐篷在白天时,只要简单地张开支撑后便可使用,而在夜晚时,由于户外常常缺少光源,就需要在现有帐篷上从外部牵入照明装置,为户外露营的人们提供光源。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带照明功能的帐篷架杆(专利号为201520745019.9),其顶部包括复数根支杆和用以连接各支杆的连接巢,支杆的下侧面上沿着其自身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照明灯条,安装槽上罩设有与安装槽配合的透光灯罩,连接巢的下方安装有一可控制各个照明灯条开关的控制盒。在控制盒内设置有对应于各个照明灯条的电池槽,每个电池槽内安装有干电池,每个电池槽上设置有可旋转开合的电池盖,电池盖的一侧通过销钉活动固定在对应的电池槽上,电池盖的另一侧上设置有卡扣,对应的电池槽的相应位置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槽。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直接将照明灯条安装在支杆内,电源和电源线都放置在控制盒内,自带照明功能的同时不会影响帐篷的收折和整体外观。
但是在该实用新型帐篷架杆中,因控制盒中的各电池槽是分离设置的,组装时就需要依个对干电池进行组装,如要更换电池时,也需要依次将电池盖旋转打开,将干电池取出更换,再固定电池盖,这样操作就较为繁琐,且每个电池槽中都需要设置电池盖来固定,这样就增加了控制盒中部件,令控制盒的结构更加复杂。在控制盒中方便操作的位置上没有设置按钮,当遥控器出现故障或者丢失,无法方便对控制盒进行操作,例如需要控制帐篷照明的开闭时就存在不便。所以上述的帐篷架杆在结构和使用上仍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照明功能的帐篷,其自带照明功能,同时不会影响帐篷的收折和整体外观,且帐篷中的控制照明的控制盒结构更加简单,需要更换干电池时更加方便快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带照明功能的帐篷,帐篷顶部包括多根顶杆和用以连接各顶杆的连接巢,顶杆的下侧面上沿着其自身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照明灯条,安装槽上罩设有透光灯罩,连接巢的下方安装有一可控制各个照明灯条开关的控制盒,控制盒包括一控制盒本体及套设于控制盒本体外侧的外壳,控制盒本体上设置有对应于各照明灯条的电池槽,干电池放置于电池槽上,外壳从下至上将控制盒本体套置于内,且外壳的上方活动连接至连接巢。
进一步,外壳外侧面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推钮,推钮形成一可向下按压的弹性悬片,推钮上设有一外凸的定位凸条,连接巢上对应于推钮位置的上方设有一可供推钮推入的定位滑槽,定位滑槽的外侧面形成一挡片,定位凸条弹起后受挡片挡止定位。
进一步,控制盒本体形成一放置干电池的座体,控制盒本体中部设置一可与连接槽连接的连接柱,在连接柱外侧连接设置有将电池槽分隔的分隔板。
进一步,各个电池槽间形成有电线通道,电线通道与连接柱连通,电线通道内装有电源线,电源线的一端与连接柱内的插槽连接,电源线的另一端与一电路板连接,电路板固定在控制盒本体下方的底盖内。
进一步,控制盒下方设置一按钮,按钮设置于电路板下方,按进一步,外壳的形状对应控制盒本体安装干电池后的外侧边的形状,外壳从下至上将安设有干电池的控制盒本体套设其中。
进一步,顶杆为四根。
进一步,控制盒外接有一无线遥控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帐篷整体结构简单紧凑,直接将照明灯条安装在顶杆内,电源和电源线都放置在控制盒内,自带照明功能的同时不会影响帐篷的收折和整体外观。而本实用新型对于控制盒结构加以改进,当要更换干电池时,只需通过按压控制盒上的推钮,将控制盒的外壳取下,将干电池进行更换即可,免去需要依次进行更换干电池,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且也令控制盒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部中顶杆连接控制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杆、连接巢和控制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巢连同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巢、控制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带照明功能的帐篷,如图1至图3所示,该帐篷的架杆1的顶部包括四根顶杆2和用以连接各顶杆2的连接巢3,以该帐篷架杆的安装状态为准,顶杆2朝向地面的方向为下,顶杆2的下侧面上沿着其自身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安装槽(图中未具体示出),安装槽内安装有照明灯条21,照明灯条21可以为LED灯条,安装槽上罩设有与安装槽配合的透光灯罩22,透光灯罩22与安装槽2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常规的连接方式,比如可以为卡设连接。连接巢3上方可连接一上盖30,连接巢3的下方安装有一可控制各个照明灯条21的控制盒4。照明灯条21靠近连接巢3的一端上设置有与控制盒4连接的接口211,当照明灯条211安装在安装槽内时,接口211暴露在顶杆下侧面的安装槽外。
如图2和图5所示,连接巢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1和位于第一连接部31下方的第二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1呈十字形,具有四个外延段,每个外延段上开设有分别与各顶杆2对应的连接槽311,连接槽311由第一连接部31的中心向外延伸,连接槽311分别与各个顶杆2的相应端端部相枢接。顶杆2在连接槽311的导向下,各顶杆在帐篷收折时只可朝下方收折。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连接部32具有一容置腔321,容置腔321相对的两侧壁上开设有螺丝孔,螺丝孔上安装有螺丝,控制盒4中设有可插入容置腔321的连接柱41,连接柱41上方相对的两侧壁上也开设有螺丝孔,螺丝穿过容置腔321的螺丝孔和连接柱41的螺丝孔,并与一螺母锁紧,由此将连接巢3和控制盒4固定连接在一起。
各个连接槽311与第二连接部32连接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通孔312(即各个通孔312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1上),各个通孔312均与第二连接部32的容置腔321连通,照明灯条21的接口211穿过对应的通孔312并伸入第二连接部32的容置腔321中, 控制盒4的连接柱41内部设置控制盒4的凸台41内设置有四个可供各个接口211插入的插槽411,将各个接口211插入相应的插槽411中,便将照明灯条21与控制盒4连接起来,使得控制盒4能够控制照明灯条21的开关和亮度。
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盒4中,为使控制盒中的干电池的安装结构更加简单,且干电池可简单进行全部更换,控制盒包括一控制盒本体40及套设于控制盒本体40外侧的外壳46。控制盒本体40形成一可放置干电池的座体,将连接柱41设置在控制盒本体40中部,控制盒本体上设置有对应于各照明灯条21的电池槽42,连接柱41外侧形成各分隔的电池槽,如图所示,以连接柱为中心形成4个分隔的电池槽42,可将干电池43放置于电池槽42中,可在连接柱41的两侧分别连接设置一分隔板421,分隔板两侧还可向外延伸出分隔片形成电池槽中包覆在干电池外侧的围片。4个干电池43分别置于各电池槽42中,在干电池43的上方和下方设有电池弹片431、432。位于上方的电池弹片431可设置于连接巢3的下方,位于两第一连接部31之间的下方,而位于下方的电池弹片432分别位于各电池槽42下方。一电路板44位于控制盒本体40下方,在各电池槽42之间形成有电线通道(图中未示出),电线通道与连接柱41连通,连接柱41内装有电源线412,电源线412的一端与连接柱41内的插槽411连接,另一端与一电路板44连接,电路板板44固定在控制盒本体40下方的底盖45内。通过上述设置,为照明灯条21提供电源的干电池43以及电源线412都设置在控制盒本体40中。在控制盒主体40外侧套设一外壳46,外壳46的形状对应控制盒本体安装干电池后的外侧边的形状,外壳46从下至上将安设有干电池的控制盒本体40套设其中,控制盒本体40的下方连接有电路板44及底盖45,从而一并将4个干电池都组装于控制盒本体40上,并连同电路板44及底盖45套设于外壳46内,干电池43放置于控制盒主体40后再通过外盒套置后装设定位于控制盒4内提供电源。
外壳46活动套置在控制盒4外,其通过活动连接至连接巢3上,当需要更换干电池时,将外壳46从连接巢3上向下取出外壳46,4个装设在电池槽42中的干电池可直接取出后更换即可。可在外壳46外侧面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推钮47,推钮47形成一可向下按压的弹性悬片,推钮46上设有一外凸的定位凸条471,定位凸条471下方可形成具有条纹凸起推动部472。在连接巢3的第一连接部31上对应于推钮位置的上方设有一可供推钮推入的定位滑槽33,定位滑槽33的外侧面形成一挡片331,当外壳46套合向上推动时,外壳46上的推钮47在定位滑槽33中向上滑动,开始时定位凸条471落入定位滑槽中且位于挡片331下方,推钮47继续向上推动至定位凸条从挡片31下方弹起,定位凸条471弹起后,令推钮47受到挡止定位,推钮定位于定位滑槽中,外壳的在推钮的定位作用不会向下掉落。反之,要将外壳取下时,下压推钮47,令定位凸条朝定位滑槽中向下活动后,直至推钮脱离定位滑槽,即可将外壳取下,从而可对干电池更换。
结合图2所示,控制盒4还外接有一无线遥控器5,无线遥控器5上可设置档位开关,可用以控制各个照明灯条21的开关和调节照明灯条21的亮度,从而丰富了产品的功能,更加方便用户的操作。进一步,可在控制盒下方设置一按钮,如图4、图5所示,在电路板44下方设置一按钮48,按钮48穿过底盖46及外壳的底部,从外壳底部穿出,在底盖46中部及外壳46底面上对应按钮设有供按钮穿过的通孔。可令按钮48实现对各照明灯条的控制,如控制帐篷照明的开闭,进一步也可令其也可控制各个照明灯条21的开关和调节照明灯条21的亮度,从而令操作只需按压该位于外壳下方的按钮48即可,可避免遥控器故障或丢失时,无法对帐篷照明进行操作,且该按钮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帐篷安装时,通过连接巢3的第一连接部31将各个顶杆2枢接在连接巢3上,照明灯条21的接口211穿过第一连接部31上的通孔312并伸入到第二连接部32的容置腔321中,然后将控制盒4的连接柱41伸入到容置腔321中,再将接口211插入到凸台41对应的插槽411中,最后用螺丝将控制盒4和连接巢3固定在一起。帐篷整体结构简单紧凑,直接将照明灯条安装在顶杆内,电源和电源线都放置在控制盒内,自带照明功能的同时不会影响帐篷的收折和整体外观。而本实用新型对于控制盒4结构加以改进,当要更换干电池时,只需通过按压控制盒上的推钮47,将控制盒的外壳46取下,将干电池进行更换即可,免去需要依次进行更换干电池,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且也令控制盒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