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台压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2262阅读:1411来源:国知局
窗台压顶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台压顶施工设备,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窗台压顶模具。



背景技术:

窗户是人员活动较多部位,窗台压顶位于窗户底部,用于减少或者避免砌体墙体因应力集中或不均匀沉降会引起窗下墙体裂缝。同时窗台压顶还可以保护其周围的砌体不受碰撞、松动、破损,以及雨水引起的渗漏等问题。然后在施工中传统木质模具性能单一,固定结构不合理,导致夹具破损老化情况严重,施工速度慢,施工质量差。如何保证窗台压顶的快速高效施工,是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实用性强、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施工效果好的窗台压顶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窗台压顶模具,它包括一对相向设置的边框和多根直角定位杆,其中一个所述边框的外侧对应所述直角定位杆分别设置有固定座,多根所述直角定位杆的一侧分别铰接在所述固定座上,另一个所述边框的外侧对应所述直角定位杆分别设置有定位座,所述直角定位杆的另一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直角定位杆的另一侧穿设于所述定位座内,所述直角定位杆的外端部拧设有调节螺母。

基于上述,所述边框由前底板和后底板构成,所述前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滑道,所述后底板滑设在所述滑道内。

基于上述,所述前底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后底板设置有多个定位弹珠,每个所述定位弹珠上分别设置有长度标记,使用时,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弹珠卡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基于上述,所述边框上横向设置有高度刻度线。

基于上述,所述定位座对应所述直角定位杆分别开设有U形卡槽。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对边框和多根直角定位杆,利用所述直角定位杆将一对所述边框固定在砌墙上,根据需要进行宽度的调节;进一步说所述边框由前底板和后底板构成,可根据需要进行窗台压顶长度的调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适用性强;进一步说设置长度标记和高度刻度线,便于施工人员控制窗台压顶的尺寸;其具有设计科学、实用性强、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施工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直角定位杆和所述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边框;2. 固定座;3. 定位座;4. 直角定位杆;5.调节螺母; 11. 前底板;12. 后底板;13. 滑道;14. 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窗台压顶模具,它包括一对相向设置的边框1和两根直角定位杆4,一对所述边框1构成模具的主体,根据需要固定在砌墙上,然后向所述边框1灌注水泥,以此形成窗台压顶。

为了便于边框的固定,其中一个所述边框1的外侧对应两根所述直角定位杆4分别设置有固定座2,两根所述直角定位杆4的一侧分别铰接在所述固定座2上,另一个所述边框1的外侧对应所述直角定位杆4设置有定位座3,所述直角定位杆4的另一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直角定位杆4的另一侧穿设与所述定位座3内,所述直角定位杆4的外端部拧设有调节螺母5。采用上述结构完成一对所述边框1的定位和固定,根据需要分别将一对所述边框1放置在砌墙上,然后拧动所述调节螺母5使得一对所述边框1靠近且固定在砌墙上,以此形成整个窗台压顶模具。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直角定位杆的个数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以满足固定为准,设置所述直角定位杆的同时配套相应的固定座、定位座和调节螺母。

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模具的适用性,所述边框1由前底板11和后底板12构成,所述前底板11的底部设置有滑道13,所述后底板12滑设在所述滑道13内。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所述边框1为可伸缩的结构,根据施工需求进行长度的调整,以此满足各类窗台压顶的施工需求。

为了便于施工人员设置窗台压顶的长度,所述前底板11上设置有定位孔14,所述后底板12设置有多个定位弹珠,每个所述定位弹珠上分别设置有长度标记,便于施工人员和监测人员及时了解窗台压顶的长度;使用时,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弹珠卡设于所述定位孔14内,根据需要抽拉所述后底板12,并在合适位置进行固定,此时所述定位弹珠与所述定位孔14固定。

为了便于施工人员设置窗台压顶的高度,所述边框1上横向设置有高度刻度线,根据需要选择需要的刻度,并进行标记便于后续施工人员及时了解窗台压顶的施工情况。

为了方便所述直角定位杆的固定,所述定位座3对应所述直角定位杆4分别开设有U形卡槽,以此使得所述直角定位杆4卡设于所述定位座3,保证使用时一对所述边框1的牢固固定。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