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墙施工作业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635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墙施工作业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建筑室内墙体和天花板在粉墙施工作业,广泛使用的各种类型的脚手架,一般都存在着使用材料多、搭设时间长、平台高度升降调节不便、安全施工隐患多等诸多问题;另外,对于平台调节到一个高度后施工面积较小导致频繁调节平台高度以及每次施工都需要进行组装,严重影响了施工效率、 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易于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平台面积大且便于折叠、安全可靠、能提高施工效率的粉墙施工作业升降平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粉墙施工作业升降平台,包括水平设置且呈矩形的底板,底板底部设有万向轮和用于定位万向轮的脚踏式锁紧结构,底板中部垂直设有方管,方管下部与底板表面之间设有下支撑筋板,方管顶部设有电机减速机,方管左右两侧部沿垂直方向分别开设有一道导向孔,方管内沿垂直方向设有一根与电机减速机的主轴传动连接的丝杠,丝杠下端通过下推力轴承转动连接在底板内,丝杠上端通过上推力轴承转动连接在方管内,丝杠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方管外穿套有滑动框架,滑动框架左侧设有两个均沿方管左侧面上下滚动的左支撑滚轮,滑动框架右侧设有两个均沿方管右侧面上下滚动的右支撑滚轮,滑动框架内部设有穿过左侧的导向孔与螺母左侧固定连接的左连接板,滑动框架内部设有穿过右侧的导向孔与螺母右侧固定连接的右连接板;滑动框架左侧固定连接有折叠支撑架;

底板上设有位于方管右侧的液压站,底板中部设有位于方管左侧并与方管平行的下液压缸,下液压缸设有两个,两个下液压缸下部与底板之间设有下斜撑板,两个下液压缸上端水平设有下支板,下支板上垂直设有一个上液压缸,上液压缸下部与下支板之间设有上斜撑板,上液压缸上端水平设有上支板,液压站通过高压油管分别与两个下液压缸和一个上液压缸连接。

折叠支撑架包括均水平设置的固定平板和活动平板,固定平板右侧边沿与滑动框架左侧固定连接,固定平板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滑动框架左侧之间设有上支撑筋板,固定平板左侧边沿与活动平板右侧边沿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固定平板和活动平板上表面均沿左右水平方向设有防滑加强筋,固定平板下表面左侧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一个用于支撑活动平板的斜撑架。

斜撑架包括水平支撑板和立杆,水平支撑板右侧通过定位轴水平转动连接在固定平板左侧,定位轴下端设有用于限定水平支撑板的支撑块,立杆上端与水平支撑板右侧下表面固定连接,立杆下端与水平支撑板左侧下表面之间设有斜撑杆,活动平板与水平支撑板之间通过沿垂直方向设置的插销连接。

以方管下端为分界点,底板沿左右水平方向在分界点左侧的长度大于在分界点右侧的长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调节过程为:启动电机减速电机,电机减速电机带动丝杠转动,由于方管左右两侧的导向孔阻挡了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转动,因此,与丝杠螺纹连接的螺母带动滑动框架上下运动,左支撑滚轮和右支撑滚轮沿方管表面上下滚动,滑动框架左侧的折叠支撑架随着滑动框架上下运动上下移动,施工工人站在折叠支撑架上即可进行升降调节。当折叠支撑架固定到某一高度时,操控液压站使下液压缸和/或上液压缸伸长,上液压缸上端的上支板与折叠支撑架的固定平板接触并稍微受力时,下液压缸和/或上液压缸停止伸长,对固定平板进一步支撑,安全可靠性大大增强。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部件的具体作用如下:

左支撑滚轮和右支撑滚轮起到导向并防止折叠支撑架和右折叠支撑架偏重而倾斜的作用。

万向轮用于在房间内移动本实用新型,移动到位后操作锁紧机构将万向轮定位。

下支撑筋板用于加强方管与底板之间连接更加牢靠;上支撑筋板用于固定平板与滑动框架之间连接更加牢靠,提高安全性能。

防滑加强筋起到防滑功能,并增强固定平板和活动平板在左右方向的受力强度。活动平板在使用时展开到水平位置由斜撑架支撑,并由插销定位斜撑架,活动平板可大大提高施工面积;活动平板在不用可翻转到固定平板上,并转动斜撑架到固定平板下方,这样可节约空间放置,便于搬运。

液压站设置的底板左侧,起到配重的作用。由于折叠支撑架设置在方管左侧,因此需要将底板沿左右水平方向在分界点左侧的长度大于在分界点右侧的长度,这样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折叠支撑架和底板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安全可靠、升降方便快捷、并可折叠后减小存放空间,展开后提高施工作业的面积,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并可重复多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粉墙施工作业升降平台,包括水平设置且呈矩形的底板1,底板1底部设有万向轮2和用于定位万向轮2的脚踏式锁紧结构(为现有成熟技术,具体构造不再赘述),底板1中部垂直设有方管4,方管4下部与底板1表面之间设有下支撑筋板5,方管4顶部设有电机减速机6,方管4左右两侧部沿垂直方向分别开设有一道导向孔7,方管4内沿垂直方向设有一根与电机减速机6的主轴传动连接的丝杠8,丝杠8下端通过下推力轴承9转动连接在底板1内,丝杠8上端通过上推力轴承10转动连接在方管4内,丝杠8上螺纹连接有螺母11,方管4外穿套有滑动框架12,滑动框架12左侧设有两个均沿方管4左侧面上下滚动的左支撑滚轮13,滑动框架12右侧设有两个均沿方管4右侧面上下滚动的右支撑滚轮14,滑动框架12内部设有穿过左侧的导向孔7与螺母11左侧固定连接的左连接板15,滑动框架12内部设有穿过右侧的导向孔7与螺母11右侧固定连接的右连接板16;滑动框架12左侧固定连接有折叠支撑架。

底板1上设有位于方管4右侧的液压站17,底板1中部设有位于方管4左侧并与方管4平行的下液压缸18,下液压缸18设有两个,两个下液压缸18下部与底板1之间设有下斜撑板19,两个下液压缸18上端水平设有下支板20,下支板20上垂直设有一个上液压缸21,上液压缸21下部与下支板20之间设有上斜撑板22,上液压缸21上端水平设有上支板23,液压站17通过高压油管24分别与两个下液压缸18和一个上液压缸21连接。

折叠支撑架包括均水平设置的固定平板25和活动平板26,固定平板25右侧边沿与滑动框架12左侧固定连接,固定平板25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滑动框架12左侧之间设有上支撑筋板27,固定平板25左侧边沿与活动平板26右侧边沿之间通过铰链28连接,固定平板25和活动平板26上表面均沿左右水平方向设有防滑加强筋29,固定平板25下表面左侧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一个用于支撑活动平板26的斜撑架。

斜撑架包括水平支撑板30和立杆31,水平支撑板30右侧通过定位轴32水平转动连接在固定平板25左侧,定位轴32下端设有用于限定水平支撑板30的支撑块33,立杆31上端与水平支撑板30右侧下表面固定连接,立杆31下端与水平支撑板30左侧下表面之间设有斜撑杆34,活动平板26与水平支撑板30之间通过沿垂直方向设置的插销35连接。

以方管4下端为分界点,底板1沿左右水平方向在分界点左侧的长度大于在分界点右侧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调节过程为:启动电机减速电机,电机减速电机带动丝杠8转动,由于方管4左右两侧的导向孔7阻挡了左连接板15和右连接板16的转动,因此,与丝杠8螺纹连接的螺母11带动滑动框架12上下运动,左支撑滚轮13和右支撑滚轮14沿方管4表面上下滚动,滑动框架12左侧的折叠支撑架随着滑动框架12上下运动上下移动,施工工人站在折叠支撑架上即可进行升降调节。当折叠支撑架固定到某一高度时,操控液压站17使下液压缸18和/或上液压缸21伸长,上液压缸21上端的上支板23与折叠支撑架的固定平板25接触并稍微受力时,下液压缸18和/或上液压缸21停止伸长,对固定平板25进一步支撑,安全可靠性大大增强。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部件的具体作用如下:

左支撑滚轮13和右支撑滚轮14起到导向并防止折叠支撑架和右折叠支撑架偏重而倾斜的作用。

万向轮2用于在房间内移动本实用新型,移动到位后操作锁紧机构将万向轮2定位。

下支撑筋板5用于加强方管4与底板1之间连接更加牢靠;上支撑筋板27用于固定平板25与滑动框架12之间连接更加牢靠,提高安全性能。

防滑加强筋29起到防滑功能,并增强固定平板25和活动平板26在左右方向的受力强度。活动平板26在使用时展开到水平位置由斜撑架支撑,并由插销35定位斜撑架,活动平板26可大大提高施工面积;活动平板26在不用可翻转到固定平板25上,并转动斜撑架到固定平板25下方,这样可节约空间放置,便于搬运。

液压站17设置的底板1左侧,起到配重的作用。由于折叠支撑架设置在方管4左侧,因此需要将底板1沿左右水平方向在分界点左侧的长度大于在分界点右侧的长度,这样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折叠支撑架和底板1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