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环保及装饰层的室内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35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环保及装饰层的室内墙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内装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环保及装饰层的室内墙体。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居民住宅工程档次逐步提高,现行房屋建筑中楼层设计多采用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浇构,工程中施工单位广泛应用竹胶板和木胶合板等大模板制作底模,在主体施工中提高了现浇混凝土构件的浇筑质量和施工速度,但是在后期施工抹灰过程中,因混凝土表面光洁平整,若仍采用传统抹灰做法,易造成抹灰层厚、自重大饰面可能粘结不牢等现象。且往往因采取措施不到位或管理不善导致天棚抹灰层开裂、空鼓、甚至脱落,而且在装修后期室内会释放出有害物质,累积一定量后会夹杂在室内的空气中,人在室内活动势必会吸入有害物质,长期的积累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通过耐水腻子层的粘接,避免墙面下垂开裂导致空鼓、脱落,同时植绒层可吸附室内中的有害物质,提高空气质量的具有环保及装饰层的室内墙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具有环保及装饰层的室内墙体,包括墙体、耐水腻子层,所述耐水腻子层刮接在所述墙体的表面上,所述耐水腻子层上粘接有饰面层,所述饰面层包括乳胶层、壁纸层,所述乳胶层与所述耐水腻子层粘接为一体,所述壁纸层吸附在所述乳胶层的表层上,所述耐水腻子层上粘接有环保层,所述环保层包括藻泥层、植绒层,所述藻泥层与所述耐水腻子层粘接为一体,所述植绒层吸附在所述藻泥层的表层上,所述植绒层与所述壁纸层无缝粘接形成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饰面层与所述环保层相互刮接形成无缝的饰面表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墙体为混凝土结构墙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耐水腻子层厚度不超过3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植绒层的内部为垂直编结构造。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环保及装饰层的室内墙体通过耐水腻子层的粘接,避免墙面下垂开裂导致空鼓、脱落,同时植绒层可吸附室内中的有害物质,提高空气质量,达到环保的目的,壁纸层具有层次感,使墙面整体更具美感,从整体上提升室内艺术层次。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环保及装饰层的室内墙体结构图。

图2为环保层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2,一种具有环保及装饰层的室内墙体,包括墙体1、耐水腻子层2,具体地,墙体1为混凝土结构墙体,耐水腻子层2刮接在墙体1的表面上,作为优选,耐水腻子层2厚度不超过3mm,施工时,首先清理、修补墙体1,将墙体1松动处清除干净,并用水泥砂浆补抹,将残留灰渣铲干净,然后将墙体1扫净,接着用水石膏将墙体1磕碰处及坑洼缝隙等处找平,干燥后用砂纸凸出处磨掉,将浮尘扫净,之后刮耐水腻子层2,其次数由墙体1平整程度决定,用胶皮刮板横向满刮,一刮板紧接着一刮板,接头不得留槎,干燥后用磨砂纸将浮腻子及斑迹磨光,再将表面清扫干净,耐水腻子层2批刮总厚度应在2-3mm为佳,最好不要超过3mm以上的厚度,以防由于时间过长会出现局部空鼓现象,避免留下不必要的隐患。

进一步,耐水腻子层2上粘接有饰面层3,饰面层3包括乳胶层31、壁纸层32,乳胶层31与耐水腻子层2粘接为一体,壁纸层32吸附在乳胶层31的表层上,耐水腻子层2上粘接有环保层4,环保层4包括藻泥层41、植绒层42,藻泥层41与耐水腻子层2粘接为一体,植绒层42吸附在藻泥层41的表层上,在刮耐水腻子层2工序结束以后对其表面刮涂乳胶层31与藻泥层41,按照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由一端开始逐渐刮涂向另外一端,要注意乳胶层31与藻泥层41的相互衔接且整体上要厚薄一致、涂层均匀,同时要保证乳胶层31与藻泥层41表面微湿状态与耐水腻子层2粘接为一体,紧接着把壁纸层32与植绒层42分别吸附在乳胶层31与藻泥层41的表层上,然后用填缝材料把植绒层42与壁纸层32无缝粘接形成一体,植绒层42可吸附室内中的有害物质,提高空气质量,壁纸层32使墙面整体更具美感,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进一步,饰面层3与环保层4相互刮接形成无缝的饰面表层,从整体上提升室内艺术层次。

进一步,植绒层42的内部为垂直编结构造,植绒层42可伸缩改变自身尺寸,这样在后期干燥的过程中,防止乳胶层31与藻泥层41蒸发水分收缩引起壁纸层32与植绒层42出现断裂,影响墙面的整体美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环保及装饰层的室内墙体通过耐水腻子层的粘接,避免墙面下垂开裂导致空鼓、脱落,同时植绒层可吸附室内中的有害物质,提高空气质量,达到环保的目的,壁纸层具有层次感,使墙面整体更具美感,从整体上提升室内艺术层次。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