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网片、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及混凝土结构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8646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金属网片、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及混凝土结构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中的金属网片。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保温材料、装饰板通常都分开形成,一般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墙的外立面上粘贴保温材料,而为了满足防火的要求,保温材料只能采用A级防火材料,例如岩棉、发泡水泥、泡沫混凝土、发泡陶瓷等,使得经济性降低,并且这种防火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较不防火的保温材料,例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的保温性能有所下降。装饰板一般也是粘贴在保温材料的外侧,随着长时间的风吹雨淋,部分装饰板会剥离脱落,违背了其装饰作用的初衷。

在公开号为CN104405097A和公开号为CN204804107U的中国专利申请中都公开了一种保温装饰模板一体化结构及包括其的结构墙,其中的金属网片为由钢筋或钢丝焊接而成的框架结构,金属网片加工过程复杂,并且整个保温装饰模板一体化结构在厚度方向上通过绑扎钢筋进行固定,由于钢筋的金属材料性质,在绑扎钢筋的地方形成冷热桥,外面的低温或者高温环境容易通过绑扎钢筋传导到室内,对室内的温度造成影响,不利于建筑的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装饰模板一体化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金属网片,包括金属网基础层和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从所述金属网基础层分别沿各自的平面延伸,所述凸起与所述金属网基础层所在平面垂直,所有凸起都向所述金属网 基础层的同一侧凸出,所述多个凸起中至少两个凸起所在平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金属网基础层由多条第一金属丝和多条第二金属丝交叉构成,在所述第一金属丝上形成第一凸起,在所述第二金属丝上形成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包括两条与第一金属丝连接的第一段以及连接两第一段自由端的第二段,所述第二凸起包括两条与第二金属丝连接的第三段以及连接两第三段自由端的第四段。

优选地,所述多个凸起包括多个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凸起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等于90°。

优选地,包括多排所述第一凸起和多排所述第二凸起;

相邻两排所述第一凸起之间设置至少一排所述第二凸起,和/或,相邻两排所述第二凸起之间设置至少一排所述第一凸起。

优选地,所述金属网基础层由金属丝交叉构成,所述凸起由所述金属丝向一侧折弯形成。

优选地,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金属丝的交叉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凸起所在平面之间相互垂直。

优选地,相邻所述凸起之间设置有连接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金属网片、保温层、保温材料防护层以及外表面装饰层,所述金属网片嵌入所述保温层中,所述金属网片的凸起穿出位于所述保温层内侧表面上的所述保温材料防护层。

优选地,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与所述金属网片相匹配的凹槽,所述金属网片嵌入所述凹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墙,包括如上所述的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所述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的凸起和墙体中的钢筋框架通过固定筋相互连接,所述混凝土将所述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和墙体中的钢筋框架浇筑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网片具有多个凸起,并且在多个凸起中至少 两个凸起所在平面之间具有夹角,由于具有不同方向的凸起,当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通过凸起与其他结构连接时,能够有效提高连接强度,并且使得装置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内部各个方向受力均匀,提高装置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整体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具有上述的金属网片,提高了其自身的结构强度以及与其他结构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结构墙具有上述的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结构强度高,并且,保温装饰模板一体化结构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墙浇筑支模时,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墙浇筑模的一部分,浇筑后无需拆模,节省人力物力,且缩短了建筑工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的剖视图;

图2示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保温板的剖视图;

图4示出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断桥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图5中C-C截面剖视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金属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混凝土结构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1、金属网片;11、金属网基础层;111、第一金属丝;112、第二金属丝;12、凸起;121、第一凸起;1211、第一段;1212、第二段;122、第二凸起;1221、第三段;1222、第四段;2、保温层;21、凹槽;211、第一槽;212、第二槽;213、连接槽;3、保温材料防护层;4、外表面装饰层;5、断桥件;51、第一插 入部;52、第二插入部;53、连接部;6、粘结层;7、锚固螺栓;8、连接筋;200、混凝土结构墙;201、钢筋框架;202、内模板;203、固定筋;204、浇筑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100包括金属网片1、保温层2、保温材料防护层3和外表面装饰层4。保温层2与外表面装饰层4可通过粘结固定,例如,保温层2与外表面装饰层4之间通过粘结层6连接,也可以将外表面装饰层4直接喷涂在保温层2上。所述外表面装饰层4设置在保温层2的外侧表面上,所述保温材料防护层3设置在保温层2除外侧表面的所有表面上,这样所述保温材料防护层3和外表面装饰层4将所述保温层2包裹起来,在所述保温层2与所述外表面装饰层4相对的表面上开设有网状凹槽21,所述金属网片1嵌入所述凹槽21中。外表面装饰层4、保温层2以及保温材料防护层3依次经锚固螺栓7例如空心螺栓固定在一起。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凹槽21的截面为“工”字型,为两端宽中间窄的形状,包括位于靠近所述外表面装饰层4一侧的第一槽211、远离所述外表面装饰层4的第二槽212和位于所述第一槽211、第二槽212之间的连接槽213。所述第一槽211、第二槽212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槽213的宽度。所述金属网片1嵌入所述第二槽212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所述凹槽21中设置有断桥件5,如所述断桥件5的形状与所述凹槽21的形状相匹配,也呈网状结构,由多条断桥件单元交叉构成,图5和图6所示,断桥件单元的截面也为“工”字型,断桥件单元包括第一插入部51、第二插入部52和连接部53,所述第一插入部51、第二插入部52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53的宽度。所述第一插入部51插入所述第一槽211中,所述第二插入部52插入所述第二槽212中,所述连接部53位于所述连接槽213中。这种结构中,由于第一插入部51、第二插入部52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53的宽度,能够更有 利于对所述金属网片1进行定位固定。优选地,所述断桥件5的材料为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等隔热材料,由于断桥件5的设置,可有效隔断金属网片1和所述外表面装饰层4所在一侧的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传导,避免室内热量通过金属网片1传导到室外,造成能量浪费。优选的,断桥件5的第二插入部52的端面呈圆弧面,方便断桥件5的插入并且其插入第一槽211能够提高密封隔热的效果。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简化结构,可将第二插入部52省去,断桥件单元的截面呈“T”字型,将连接部53直接插入第二槽212中,也可以实现一定的隔热密封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的“宽度”是相对于整个“工”字型结构而言的。

如图7所示,所述金属网片1包括金属网基础层11和凸起12,凸起12从金属层基础网11分别沿各自的平面延伸,并且凸起12所在平面与金属网基础层11所在平面垂直。所述金属网基础层11优选由金属丝,例如钢筋交叉后构成,例如可以由钢筋横竖交叉焊接固定后构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凸起12连接例如焊接于金属网基础层11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12由金属网基础层11上的金属丝形成,例如弯折形成,例如通过冲压形成。所有凸起12都向所述金属网基础层11的同一侧凸出,本申请中,所述凸起12向远离所述外表面装饰层4的一侧凸出。在凸起12中至少两个凸起12所在平面之间具有夹角,如此,由于具有不同方向的凸起12,当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100通过凸起12与其他结构连接时,能够有效提高连接强度,并且使得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100内部各个方向受力均匀,提高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100整体的结构强度。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金属网基础层11由多条间隔设置的第一金属丝111和多条间隔设置的第二金属丝112交叉构成,第一金属丝111与第二金属丝112优选相互垂直交叉设置。在第一金属丝111上形成多个第一凸起121,在第二金属丝112上形成多个第二凸起122,其中,第一凸起121所在平面和第二凸起122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凸起12的具体形状不限,可以是如图7中所示的矩形,也可以为梯形、圆弧形等其他结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凸起121包括两条与第一金属丝111连接的第一段1211以及连接两第一段1211自由端的第二 段1212,第一段1211与金属网基础层11垂直,第二段1212与第一金属丝111平行,第二凸起122包括两条与第二金属丝112连接的第三段1221以及连接两第三段1221自由端的第四段1222,第三段1221与金属网基础层11垂直,第四段1222与第二金属丝112平行。优选的,相邻两排第一凸起121之间设置至少一排第二凸起122,和/或,相邻两排第二凸起122之间设置至少一排第一凸起121,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凸起121以及第二凸起122设置在第一金属丝111与第二金属丝112的交叉位置处。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凸起12不局限于上述的第一凸起121和第二凸起122两种,还可以设置其他方向上的凸起12,只要其所在平面与其他凸起12所在平面之间具有夹角即可,不同凸起1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也不局限于是上述的90°,也可以为其他角度,例如15°、30°、45°、60°、75°等等。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起12穿出保温材料防护层3,方便与其他结构的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相邻凸起12之间经连接筋8连接,能够对凸起12起到相应的支撑作用,进一步的提高结构强度。其中,连接筋8优选为金属丝,例如钢筋。

保温材料防护层3的具体材料不限,能够对保温层2起到防护作用即可,例如可以是抗碱网格布。

本申请中的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的一种形成过程为:

步骤1:将金属网片1嵌入保温层2的凹槽21中,并使得金属网片1的凸起12穿出保温层2一定距离,将断桥件5插入凹槽21中;

步骤2:在所述保温层2设置凹槽21的一侧表面上喷涂外表面装饰层4,外表面装饰层4形成预定的图案;在保温层2其他的表面上喷涂保温材料防护层3,所述凸起121露出所述保温材料防护层3。

由此,形成本实用新型中的保温装饰模板一体化结构100。

具体应用时,如图8所示,将所述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100设置有凸起12的一侧朝向混凝土结构墙的钢筋框架201放置,在所述凸起12与结构墙的钢筋框架201之间绑缚或者焊接固定筋203,从而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100与框架结构固定连接在一起。 这样,本申请中的所述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100构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墙200的外模板,在与所述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100的相对的另外一侧设置内模板202,在所述内模板202和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100之间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墙的浇筑腔体204。向所述浇筑腔体204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撤掉内模板202,所述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100、框架结构和浇筑混凝土牢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墙200。

本申请中,由于所述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100上设置有露出保温材料防护层3的凸起12,方便所述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100与所述框架结构之间的连接固定,并且,由于具有不同方向的凸起,当装饰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100通过凸起12与其他结构连接时,能够有效提高连接强度,并且使得装置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100内部各个方向受力均匀,提高装置保温模板一体化结构100整体的结构强度。在凹槽21中设置断桥件5,通过断桥件5可有效隔断金属网片1和所述外表面装饰层4所在一侧的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传导,避免室内热量通过金属网片传导到室外,造成能量浪费。由于金属网片1嵌入所述保温层2内,外表面装饰层4和保温材料防护层3喷涂在保温层2的表面上与所述保温层形成一个整体,金属网片1、固定筋203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墙200中的框架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保温层、装饰层不会剥离脱落,能够经受长时间的风雨侵蚀。所述外表面装饰层4和保温材料防护层3由防火等级高的防火材料形成,例如聚合物砂浆、防火涂料等,保温层2可以选择的范围更大,甚至可以选择非防火材料。并且,本申请中的保温装饰模板一体化结构100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墙200浇筑支模时,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墙200浇筑模的一部分,浇筑后无需拆模,节省人力物力,且缩短了建筑工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 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