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围挡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3580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围挡制作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围挡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围挡是指为了将建设施工现场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使施工现场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所采取的物品,包括采用各种砌体材料砌筑的围墙、采用各种成型板材构成的维护体。

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在生产长方体且混凝土制成的围挡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将混凝土倾倒在一个一体化成型的铁质容器中,待到混凝土凝固成围挡之后,再将围挡从铁质容器中取出,但是围挡的表面较为粗糙,与铁质容器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使得围挡的取出过程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围挡制作装置,通过螺纹的作用,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产生位移,达到容易取出围挡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围挡制作装置,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底板形成用于放置混凝土的容纳腔,所述的第一侧板背对容纳腔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驱动套,所述驱动套螺纹连接有推杆,所述的推杆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驱动套转动,使驱动套通过螺纹的作用推动推杆往靠近第二侧板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侧板能够与围挡分离,从而使第二侧板与围挡之间不再有摩擦力,而仅有第一侧板与围挡之间的摩擦力,从而给使得工人将围挡取出更为容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套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的第一侧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齿轮转动,使第二齿轮通过第一齿轮带动驱动套转动,通过第二齿轮的作用,能够增加力矩,使得工人转动驱动套更为容易,从而使第二侧板与围挡的分离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杠杆远离,使第二齿轮带动驱动套转动更为省力,从而使驱动套的转动更为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齿轮上铰接有驱动杆,所述的第二齿轮上开设有用于放置驱动杆的放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转动第二齿轮时,将驱动杆沿着铰接处翻转,将驱动杆从放置槽内取出,通过驱动杆能够进一步增加力矩,使工人通过第二齿轮转动驱动套更为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侧板沿自身的高度方向滑动连接有若干个夹块,相邻所述的夹块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内嵌设有吊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夹块沿着第二侧板的高度方向移动,使吊环置于混凝土中,继而将夹块往远离混凝土的方向移动,使吊环与夹块分离,从而能够使用行车通过吊环将围挡吊起,从而使围挡的取出更为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夹块往远离支架方向的横截面积呈逐渐减小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吊环置于混凝土内的过程中,夹块也会与混凝土抵触,夹块从混凝土中取出时能够更为简便,且不易将混凝土带出而对围挡造成较大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夹块固定有支架,所述的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板滑动连接,所述的支架上固定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支架的一端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将支架往靠近混凝土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压缩产生弹力,在将吊环置于混凝土中之后,松开支架,通过弹力的作用能够使夹块与吊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分离,使吊环不易从混凝土中掉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侧板上铰接有用于与支架抵触的压板,所述的压板通过第二弹性件与第二侧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支架往靠近混凝土的方向移动,使支架与压板抵触,使压板通过第二弹性件的弹力对支架施加下压力,对支架限位,待吊环固定于混凝土上之后,将压板沿着铰接处翻转,使压板与支架分离,即可将支架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与吊环分离,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压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支架抵触的引导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架与引导斜面抵触时,能够通过引导斜面减小压板的翻转角度,从而使压板对支架的限位更为简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推杆远离驱动套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推杆通过所述连接板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杆通过连接板能够增加与第二侧板的接触面积,减小对第二侧板产生的压强,提升了对第二侧板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混凝土倒在容纳腔中,将支架往靠近混凝土的方向移动,使吊环置于混凝土中,继而将支架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往远离混凝土的方向移动,使夹块与吊环分离,在混凝土凝固成围挡之后,通过驱动杆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驱动套转动,使推杆通过螺纹的作用发生移动,使推动带动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分离,继而使用行车通过吊环对围挡起吊,此时,只有第一侧板与围挡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使得围挡与本围挡制作装置的分离更为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方向视图;

图3为图2的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1、底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2、容纳腔;31、支撑块;32、轴承;33、放置块;41、驱动套;42、推杆;43、连接板;44、第一齿轮;45、第二齿轮;51、驱动杆;52、定位块;53、放置槽;61、引导槽;62、第一弹性件;63、第二弹性件;64、压板;641、引导斜面;7、支架;71、夹块;72、安装槽;73、吊环;8、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围挡制作装置,包括一个底板11、两个第一侧板12和两个第二侧板13。底板11呈长方体设置,平铺于地面上。两个第一侧板12竖直放置,并且相对设置,将两个第一侧板12分别置于底板11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二侧板13竖直放置,并且相对设置,将两个第二侧板13分别置于底板11的前后两侧。

使第一侧板12、底板11以及第二侧板13围成一个用于放置混凝土的容纳腔2。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均呈长方体设置。

在每个第一侧板12背对容纳腔2的一侧焊接有一个支撑块31,支撑块31内转动连接有一个轴承32,轴承32的轴心水平设置且与第一侧板12的表面平行,将驱动套41穿设于轴承32中并与轴承32固定连接,使圆柱形的驱动套41能够沿着自身的轴心旋转。在驱动套41的两端均穿设有一根推杆42,将驱动套41和推杆42螺纹连接。且驱动套41两端的螺纹反向设置。

在驱动套41的外壁上套设并固定有一个第一齿轮44,将第一齿轮44与驱动套41同轴设置;在第一侧板12背对容纳腔2的一侧还焊接有放置块33,放置块33通过转轴连接有一个第二齿轮45,将第一齿轮44和第二齿轮45啮合。第一齿轮44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45的直径。第一齿轮44与第二齿轮45均为直齿轮。

在第二齿轮45背对放置块33的一侧铰接有一个驱动杆51,驱动杆51呈圆柱形设置,且驱动杆51与第二齿轮45的铰接处不是第二齿轮45的轴心。

在第二齿轮45背对放置块33的一侧固定有一个定位块52,在定位块52上开设有放置槽53,通过将驱动杆51沿着铰接处翻转,使驱动杆51能够嵌设于放置槽53中。

推杆42远离第一齿轮44的一端焊接有一个连接板43,连接板43呈圆盘状,使连接板43与第二侧板13焊接。

在第二侧板13上开设有引导槽61,引导槽61位于容纳腔2的开口处。将长条状的支架7置于引导槽61中,第一弹性件62的两端分别与支架7、引导槽6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侧板13背对容纳腔2的一侧还铰接有压板64,压板64朝向容纳腔2的开口方向设置有引导斜面641。第二侧板13背对容纳腔2的一侧焊接有支撑板8,将第二弹性件6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8、压板64固定连接。支架7沿着引导槽61的深度方向移动时,能够使支架7与引导斜面641抵触,使压板64沿着铰接处发生转动,随着支架7的继续移动,支架7与压板64脱离,压板64通过第二弹性件63的弹力作用而复位,继而松开支架7,压板64与支架7抵触,通过第二弹性件63的弹力作用对支架7限位,使支架7无法从引导槽61中脱出。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62和第二弹性件63均为弹簧。

支架7朝向底板11的一侧固定有四个夹块71,每两个夹块71为一组。每组的两个夹块71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放置吊环73的安装槽72。

夹块71的横截面呈梯形设置,且靠近底板11一侧的面积小于远离一侧的面积。

综上所述,使用时,将支架7从引导槽61中取出,继而将混凝土倒入容纳腔2中,继而将支架7置于引导槽61中,并按压支架7,使压板64对支架7限位,此时,吊环73的一部分置于混凝土中,待到混凝土稍微凝固之后,按压压板64远离支架7的一端,使压板64发生翻转,将压板64与支架7分离,通过第一弹性件62的弹力作用将支架7快速从引导槽61中脱出,同时,使吊环73与夹块71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脱离,不易使夹块71将吊环73从混凝土中拉出。

在混凝土凝固成围挡之后,将驱动杆51翻转,驱动杆51从放置槽53内取出,通过驱动杆51转动第二齿轮45,使第二齿轮45带动第一齿轮44转动,第一齿轮44带动驱动套41转动,通过螺纹的作用,使推杆42推动第二侧板13往远离第一侧板12的方向移动,使第二侧板13与围挡分离;继而使用行车通过吊环73将围挡起吊,由于此时只有两个第一侧板12与围挡之间具有摩擦力,从而使围挡的取出更为简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