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4795阅读:15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模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模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模板。



背景技术:

现阶段,预制块的拼装式结构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越来越多,但是,每个工程之间各有不同,往往都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来设计不同的预制块,预制模板也就随之变化,这样造成了预制模板极大的浪费,进而导致成本增加;而且,现阶段所用的预制模板重复利用性差,且不便于运输。

同时,随着路桥等基础工程的建设发展,在施工中遇到的地形条件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遇到边坡或桥涵端部挡墙的部位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现阶段经常使用的有混凝土整体浇筑、砖石砌筑和大型预制块拼装等方法。采用这些方法一方面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有时还需要专门的工程人员和专门的设备;另一方面这些挡墙结构都是一次成型,刚性较强,但柔性较弱,相对于容易变形的边坡来说,后期发生开裂、坍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给主体工程造成极大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模板,达到提高预制模板的重复利用性,避免预制模板浪费,以及便于运输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模板,包括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一起的至少两个固定架,每个所述固定架上均设有一预制块成型板,所述固定架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预制块成型板拼接在一起并形成用于成型预制块的成型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挂钩和弹簧手扣,所述挂钩和所述弹簧手扣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且所述挂钩和所述弹簧手扣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预制块成型板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多个套筒;所述套筒上插装有延伸至所述成型腔内并用于成型所述预制块上钢筋孔的钢管。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成型腔为“工”字型成型腔;每块所述预制块成型板的边角处均设有第一倾斜部。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架有两个,分别为“C”型架和一字型架,所述一字型架与所述“C”型架的开口相匹配。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套筒有六个。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成型腔为“T”字型成型腔;每块所述预制块成型板的边角处均设有第二倾斜部。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架有两个且均为L型架。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套筒有三个。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预制模板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该预制模板包括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一起的至少两个固定架,每个固定架内均设有一预制块成型板,预制块成型板拼接在一起形成用于成型预制块的成型腔,从而在使用时,直接往成型腔内灌浆混凝土便可,将固定架及其上的预制块成型板移除后便是成型后的预制块;处于非使用状态时,连接机构处于非连接状态,两固定架处于分体状态,为便于运输奠定了基础;同时,该预制模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重复利用性强,且生产工艺简单,省时省力,预制效率高,能批量生产预制块,进而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而且,该预制模板制造的预制块砌筑成的挡墙可迎合不同工程,进而提高了该预制模板的通用性,有效避免了预制模板随预制块的变化而变化,导致预制模板浪费和成本增加的问题。

由于连接机构包括挂钩和弹簧手扣,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而且,有效保证了固定架连接的可靠性,同时,为便于拆卸形成分体结构提供保障。

由于预制块成型板上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多个套筒,套筒上插装有延伸至成型腔内并用于成型预制块上钢筋孔的钢管,从而通过支撑架和套筒对钢管进行支撑,便于在灌浆混凝土时在钢管位置形成钢筋孔,为预制块砌筑成的挡墙后插入钢筋奠定了基础。

由于成型腔为“工”字型成型腔或“T”字型成型腔,即:该预制模板有两种(种类少),分别成型工字型预制块和T字型预制块,之后通过这两种预制块配合使用并砌筑成挡墙,配合后产生的缝隙灌浆混凝土,钢筋孔内置入钢筋,进而使多个拼装的预制块形成一个挡墙整体,不仅克服传统中预制挡墙单一性的特点,而且,对于容易变形的边坡来说适应能力强,可有效避免后期发生开裂、坍塌的可能性;同时,很好的保证了挡墙能够起到抵抗侧向土压力的作用;此外,该挡墙拼装结构造型美观,结构强度高,经济性好;采用这两种预制块还可以拼装出多种尺寸的挡墙,进而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由于每块预制块成型板的边角处均设有倾斜部,从而通过倾斜部不仅便于工字型预制块和T字型预制块进行配合,而且,在相邻两预制块配合后便于形成空隙,为灌浆混凝土、提高挡墙的整体性和结构强度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所成型预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处于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除去支撑架后);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所成型预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处于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除去支撑架后);

图7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成型预制块配合使用所砌筑成的挡墙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成型预制块配合使用所砌筑成的挡墙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固定架;101-挂钩;102-弹簧手扣;2-预制块成型板;201-第一倾斜部;202-第二倾斜部;3-成型腔;4-预制块;401-倾斜边;402-钢筋孔;403-倾斜边;5-支撑架;501-套筒;502-钢管;6-挡墙;7-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一种预制模板,包括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一起的至少两个固定架1,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架1采用两个,分别为“C”型架和一字型架,该一字型架与“C”型架的开口相匹配;每个固定架1内均点焊有镜像设置的预制块成型板2,两固定架1处于连接状态时,两预制块成型板2拼接在一起并形成用于成型预制块4的成型腔3;该成型腔3为“工”字型成型腔,成型后的预制块4为工字型预制块;每块预制块成型板2的边角处均设有第一倾斜部201,成型后的工字型预制块的边角处成型有倾斜边401。

该连接机构包括挂钩101和弹簧手扣102,该挂钩101和弹簧手扣102设置于固定架1上,该挂钩101和弹簧手扣102一一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C”型架上设置两挂钩101,一字型架上设置两弹簧手扣102。

两预制块成型板2上点焊有支撑架5,该支撑架5上设有多个套筒501,在本实施例中,套筒501设置的个数为六个;该套筒501上插装有延伸至成型腔3内并用于成型预制块4上钢筋孔402的钢管502。

为了降低制造成本,该固定架1由不低于8号的槽钢制造而成,并设置于预制块成型板2的中部;该支撑架5由不低于3号的角钢制造而成。

作为优选,该预制块成型板2由钢板折弯而成,其高度为20厘米,厚度至少为2毫米;该套筒501为圆钢筒,且直径为5厘米,但在本方案中并不仅限定该具体尺寸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该数值范围内上下浮动。

实施例二:

如图4至图6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该成型腔3为“T”字型成型腔,成型后的预制块4为T字型预制块;每块预制块成型板2的边角处均设有第二倾斜部202,成型后的T字型预制块的边角处成型有倾斜边403。

该固定架1有两个且均为L型架;该支撑架5上套筒501的个数为3个。

当然,实施例一中的固定架1(“C”型架和一字型架)可以应用到实施例二中;实施例二中的固定架1(L型架)可以应用到实施例一中。

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一种挡墙6结构,该挡墙6由工字型预制块和T字型预制块配合砌筑成型,一块工字型预制块配合两块T字型预制块使用,工字型预制块和T字型预制块的钢筋孔402内设有钢筋7,同时,工字型预制块和T字型预制块配合后产生的缝隙及倾斜边之间形成的空隙灌浆混凝土(图中未示出),进而使多个拼装的预制块4(包括工字型预制块和T字型预制块)形成一个挡墙整体。

采用该挡墙6,不仅克服传统中预制挡墙单一性的特点,而且,对于容易变形的边坡来说适应能力强;同时,很好的保证了挡墙能够起到抵抗侧向土压力的作用;此外,该挡墙6拼装结构造型美观,结构强度高,经济性好;采用这两种预制块4还可以拼装出多种尺寸的挡墙6,进而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