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耗能型震后自复位的梁柱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106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耗能型震后自复位的梁柱节点,属于建筑结构工程领域,涉及自复位结构的消能减震技术。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一旦地震后存在较明显的残余变形或主要受力构件遭受严重损伤,则预示其修复难度的加大和相应成本的增加,甚至部分建筑物难以满足其使用功能要求而丧失了修复继续使用的价值。这种情况促使了自复位结构的诞生,这种结构具有在震后恢复到原位或基本恢复的能力,不需要或稍微修复即可使用,自复位结构主要是通过自复位节点来实现自动复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梁柱节点的缺陷,提供一种耗能型且震后具有自动复位能力的梁柱节点,该节点既能保证小震下结构稳定,又能提供较大的耗能能力,震后结构自复位的理想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耗能型震后自动复位的梁柱节点,包括钢梁和方钢管柱,所述的钢梁与方钢管柱通过预应力钢绞线和角钢连接,所述的钢梁端部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加强板,所述的方钢管柱靠近梁侧设有填板,背对梁侧设有钢板,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穿过方钢管柱和柱侧的钢板,用锚固件锚固在柱侧的钢板外侧。所述的角钢通过螺杆和螺母分别与钢梁和方钢管柱连接。所述的角钢与填板、加强板之间设有橡胶垫。所述方钢管柱内部与加强板等高处设有加劲肋。

所述的方钢管柱和柱侧的钢板上设有钢绞线孔,引导钢绞线穿过。

所述的方钢管柱和方钢管柱靠近梁侧所设填板上设有螺杆孔,引导螺杆穿过。

所述的钢梁以及梁侧的加强板和角钢上设有螺杆孔,引导螺杆穿过。

所述的角钢上设置有孔洞供螺杆穿过。

所述的加强板、方钢管柱靠近梁侧所设填板与角钢之间设有L型橡胶垫。

所述的钢梁和方钢管柱为预制,预留孔道引导钢绞线穿过。

所述的钢绞线位于钢梁的上下两侧,用量和预应力均匀配置。

对于钢梁,所述的螺杆通过螺母固定在角钢外侧;对于方钢管柱,所述的螺杆通过螺母固定在角钢外侧。

所述的锚固件为夹片式锚具、支承式锚具或锥塞式锚具。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耗能型震后自动复位的梁柱节点,方案简单,施工方便,可以很好的实现小震下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破坏、震后结构自复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消能减震结构体系中,在地震作用下既可提供良好的耗能能力,又能实现理想的消能减震效果,实现减小结构地震损害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梁、2.方钢管柱、3.预应力钢绞线、4.锚固件、5.钢板、6.加劲肋、7.填板、8.橡胶垫、9.角钢、10.加强板、11.螺杆、1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耗能型震后自动复位的梁柱节点,包括钢梁1和方钢管柱2,钢梁1和方钢管柱2通过预应力钢绞线3和角钢9连接,钢梁1端部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加强板10,方钢管柱2靠近梁侧设有填板7,背对梁侧设有钢板5,预应力钢绞线3穿过方钢管柱2和柱侧的钢板5,用锚固件4锚固在柱侧的钢板5外侧,角钢9通过螺杆11和螺母12分别与钢梁1和方钢管柱2连接,角钢9与填板7、加强板10之间设有橡胶垫8,方钢管柱2内部与加强板10等高处设有加劲肋6。

方钢管柱2和柱侧的钢板5上设有钢绞线孔,引导钢绞线穿过。

方钢管柱2和方钢管柱靠近梁侧所设填板7上设有螺杆孔,引导螺杆11穿过。

钢梁1以及梁侧的加强板10和角钢9上设有螺杆孔,引导螺杆11穿过。

角钢9上设置有孔洞供螺杆11穿过。

加强板10、方钢管柱2靠近梁侧所设填板7与角钢9之间设有L型橡胶垫8。

钢梁1和方钢管柱2为预制,预留孔道引导钢绞线3穿过。

钢绞线3位于钢梁1的上下两侧,用量和预应力均匀配置。

对于钢梁1,所述的螺杆11通过螺母12固定在角钢9外侧;对于方钢管柱2,所述的螺杆11通过螺母12固定在角钢9外侧。

锚固件4为夹片式锚具、支承式锚具或锥塞式锚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