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化墙砖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448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文化墙砖制备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文化墙砖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文化墙砖,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建造文化墙的砖,这种砖上面一般有文字或者图案,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性。建筑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越来越注重它外在的装饰艺术性,内在的文化韵味。现在的文化墙砖一般是先制作模具,然后在模具中灌入原料(一般为水泥),然后将凝结的墙砖从模具中取出用于建造中。但是由于文化砖墙上的文字和图案大都是从整个墙来看,所以大部分的墙砖个体跟个体之间往往都不相同,这就导致制作文化墙砖需要制作很多模具,一方面导致制作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另一方面导致制作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文化墙砖制作存在周期长、成本高和制作效率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文化墙砖制备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文化墙砖制备装置,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底板、固定板、调整板以及模具,所述固定板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互相平行布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开设有模具槽,所述模具槽的长度大于所述模具的长度,所述调整板包括第一调整板和第二调整板,所述调整板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所述调整板可以竖直放置于所述模具槽内模具的两侧从而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调整板围成一个矩形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位置对应的调整螺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位置相同的两个调整螺孔之间设有调整螺杆,可以通过改变调整螺杆的位置改变调整板的倾斜角度,便于成型符合上述用于墙角连接的文化墙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通过合页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若干紧固螺杆,所述第一固定板对应所述紧固螺杆的位置开设有若干紧固螺孔,通过紧固螺杆来实现第二固定板将调整板紧紧地固定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成型有若干位置对应的凸起,所述凸起与凸起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调整板的厚度相等,所述调整板可以通过所述凸起插入两个固定板之间,从而使固定板和调整板形成一个闭合的工作腔。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开设有两条位置对应的调整槽,所述调整槽内设有调整螺杆,所述调整槽上设有若干卡位,所述调整槽和所述卡位对应所述空腔的一面设有挡板,防止空腔内的原料从调整槽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板的底部成型为与所述模具侧边对应的形状,保证调整板角度改变的情况下固定板和调整板形成的工作腔能够正常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文化墙砖制备装置,利用固定板和调整板围成且底部设有模具的工作腔内灌入原料从而形成文化墙砖,由于模具和调整板的角度均可以调整,从而使该文化墙砖底层的图案或者文字以及侧面的形状均可以改变,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缩短了制作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文化墙砖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文化墙砖制备装置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文化墙砖制备装置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文化墙砖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文化墙砖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文化墙砖制备装置俯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文化墙砖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文化墙砖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文化墙砖制备装置俯视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文化墙砖制备装置第二固定板与底板的连接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文化墙砖制备装置固定板内壁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文化墙砖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1、砖体,101、固定面,102、调整面,2、本体,201、固定板,2011、第一固定板,2012、第二固定板,202、调整板,2021、第一调整板,2022、第二调整板,203、底板,204、模具,205、模具槽,206、调整螺杆,207、调整螺孔,208、紧固螺杆,209、合页,210、凸起,211、调整槽,212、卡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文化墙砖制备装置,包括底板203、固定板201、调整板202以及模具204,固定板201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203上且互相平行布置的第一固定板2011和第二固定板2012,底板203上位于第一固定板2011和第二固定板2012之间开设有模具槽205,模具槽205的长度大于模具204的长度,调整板202包括第一调整板2021和第二调整板2022,调整板202的宽度等于第一固定板2011与第二固定板2012之间的距离,调整板202可以竖直放置于模具槽205内模具204的两侧从而使固定板201和调整板202围成一个矩形空腔。该装置制备出的文化墙砖包括矩形的砖体1,砖体1的底面成型为功能面,砖体1与底面相邻的四个面分别为两个相对的调整面102和两个相对的固定面101。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体2的第一固定板2011和第二固定板2012上开设有若干位置对应的调整螺孔207,第一固定板2011和第二固定板2012上位置相同的两个调整螺孔之间设有调整螺杆206,可以通过改变调整螺杆206的位置改变调整板202的倾斜角度,便于成型符合上述用于墙角连接的文化墙砖。调整板202的底部成型为与模具204侧边对应的形状,保证调整板202角度改变的情况下固定板201和调整板202形成的工作腔能够正常的工作。实施例2制备出的文化墙砖的砖体1的调整面102与底面不垂直,使砖体1的固定面101为梯形结构,从而使砖体1能够用于墙角等连接处。

实施例3

请参阅图8至图10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固定板2011固定于底板203上,第二固定板2012的底部通过合页209与底板203连接,第二固定板2012上设有若干紧固螺杆208,第一固定板2011对应紧固螺杆208的位置开设有紧固螺孔,可以通过紧固螺杆208来实现第二固定板2012将调整板202紧紧地固定住。

实施例4

请参阅图11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固定板2011和第二固定板2012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成型有若干位置对应的凸起210,凸起与凸起之间的距离与调整板202的厚度相等,调整板202可以通过凸起210插入两个固定板之间,从而使固定板201和调整板202形成一个闭合的工作腔。

实施例5

请参阅图12所示,实施例5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体2的第一固定板2011和第二固定板2012上均开设有两条位置对应的调整槽211,所述调整槽211内设有调整螺杆206,所述调整槽211上设有若干卡位212,所述调整槽211和所述卡位212对应所述空腔的一面设有挡板。

本制备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指定的模具放置于底板上的模具槽内,然后在模具槽内模具的两侧竖直放入第一调整板和第二调整板,再然后通过调整螺杆和紧固螺杆分别使调整板的倾斜角度和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满足加工要求,使固定板、调整板和底板构成一个工作腔,最后在工作腔内注入水泥,待水泥干燥后取出即可用于文化砖墙的建造。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