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迷宫密封式粘滞阻尼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719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迷宫密封式粘滞阻尼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抗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迷宫密封式粘滞阻尼墙。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粘滞流体阻尼墙的构造是由与结构连接的顶板、内部作剪切流体钢板、内填剪切流体的外部钢箱、粘滞阻尼材料、密封件及导向机构等组成。地震或风荷载作用时,结构上、下楼层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或相对速度,固定在上楼层面梁的剪切钢板在钢箱内作往复运动,箱体内的粘滞材料发生剪切变形,使结构阻尼增大,通过材料流动时产生的内摩擦力做功来消耗能量,从而减小结构的地震或风致响应。而钢箱内流体在速度的往复运动下,会出现流体向钢箱外溢流,必须进行有效的密封。传统的密封采用普通的边缘唇形密封控制泄露,当它遇到高压力系统或极端的环境条件下时可能会失效。而且磨损较快,极大降低使用寿命,并且发生大量泄漏,不能很好密封效果。如果继续采用此种方式会造成频繁更换密封件,这样投入成本太高,目前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迷宫密封式粘滞阻尼墙。流体通过迷宫产生阻力并使其流量减少的机能称为“迷宫效应”。对液体,有流体力学效应,其中包括水力磨阻效应、流束收缩效应。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迷宫密封式粘滞阻尼墙,包括顶板、剪切流体钢板以及内置粘滞阻尼材料的阻尼墙箱体,阻尼墙箱体的顶部盖板上设有开口,剪切流体钢板上端与顶板连接,下端从开口插入阻尼墙箱体内,并置于粘滞阻尼材料中,其特征是:阻尼墙箱体的顶部盖板上表面围着开口设置有若干圈依次排列的箱体迷宫齿,剪切流体钢板的中段固定有密封板,密封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密封板迷宫齿,密封板迷宫齿的位置与箱体迷宫齿相对应,密封板能盖在阻尼墙箱体的顶部盖板上,密封板迷宫齿和箱体迷宫齿接触,对开口形成迷宫密封。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阻尼墙箱体的顶部盖板上固定有左右两个纵向限位结构,纵向限位结构为U形板,纵向限位结构的两端与阻尼墙箱体的顶部盖板固定,密封板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纵向限位结构与阻尼墙箱体的顶部盖板之间的空腔中,当密封板上移时,密封板被纵向限位结构的中部位置阻挡。

上述的纵向限位结构的内侧固定有横向限位结构,横向限位结构为固定块,横向限位结构填充密封板与纵向限位结构两端之间的间隙,使密封板不能前后移动。

上述的密封板迷宫齿和箱体迷宫齿均采用改性聚四氟乙烯制作。

上述的阻尼墙箱体为钢质箱。

上述的顶板为钢板。

本实用新型密封板迷宫齿与箱体迷宫齿组成若干排依次排列的密封齿,齿与齿之间形成一系列截流间隙与膨胀空腔,被密封介质在通过曲折迷宫的间隙时产生节流效应而达到阻漏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迷宫密封有如下特点:

1、迷宫密封是非接触密封,无固相摩擦,不需润滑,适用于高温、高压、高速和大尺寸密封条件。

2、迷宫密封工作可靠,功耗少,维护简便,寿命长。

3、摩阻效应:泄漏液体在迷宫中流动时,因液体粘性而产生的摩擦,使流速减慢流量(泄漏量)减少。

4、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横向限位结构和纵向限位结构,使剪切流体钢板和密封板上下和前后移动受到限制,只能进行预定的左右移动,当然,左右和前后只是撰写时的方向限定,实际中也可以是限定左右移动,使剪切流体钢板和密封板只能前后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剪切流体钢板插入阻尼墙箱体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5是密封板的下表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迷宫密封处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顶板1、剪切流体钢板2、阻尼墙箱体3、开口31、箱体迷宫齿32、密封板4、密封板迷宫齿41、纵向限位结构5、横向限位结构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迷宫密封式粘滞阻尼墙,包括顶板1、剪切流体钢板2以及内置粘滞阻尼材料的阻尼墙箱体3,阻尼墙箱体3的顶部盖板上设有开口31,剪切流体钢板2上端与顶板1连接,下端从开口31插入阻尼墙箱体3内,并置于粘滞阻尼材料中,其特征是:阻尼墙箱体3的顶部盖板上表面围着开口31设置有若干圈箱体迷宫齿32,剪切流体钢板2的中段固定有密封板4,密封板4的下表面设置有密封板迷宫齿41,密封板迷宫齿41的位置与箱体迷宫齿32相对应,密封板4能盖在阻尼墙箱体3的顶部盖板上,密封板迷宫齿41和箱体迷宫齿32接触,对开口31形成迷宫密封。

实施例中,阻尼墙箱体3的顶部盖板上固定有左右两个纵向限位结构5,纵向限位结构5为U形板,纵向限位结构5的两端与阻尼墙箱体3的顶部盖板固定,密封板4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纵向限位结构5与阻尼墙箱体3的顶部盖板之间的空腔中,当密封板4上移时,密封板4被纵向限位结构5的中部位置阻挡。

实施例中,纵向限位结构5的内侧固定有横向限位结构6,横向限位结构6为固定块,横向限位结构6填充密封板4与纵向限位结构5两端之间的间隙,使密封板4不能前后移动。

实施例中,密封板迷宫齿41和箱体迷宫齿32均采用改性聚四氟乙烯制作。

实施例中,阻尼墙箱体3为钢质箱。

实施例中,顶板1为钢板。

本新型的迷宫密封的粘滞阻尼墙,顶板1与剪切流体钢板2及密封板4整体焊接连接, 密封板迷宫齿41固定在密封板4下端面,箱体迷宫齿32固定在阻尼墙箱体3的顶部盖板上。迷宫密封件采用改性聚四氟乙烯材质,密封板迷宫齿41和箱体迷宫齿32中至少有一组形成一系列有规则的(如同两齿轮啮合方式)节流间隙和膨胀空腔,通过介质的粘性摩擦以及能量的转化产生逐级节流效应,从而实现高效密封。顶板1在验过程中往复运动,当阻尼墙内部压力较大时可能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在顶板周围设置了纵向限位结构5,使其保持在水平面内运动,从而更有利于实现高效迷宫密封。

迷宫密封有以下效应:

摩阻效应:泄漏液体在迷宫中流动时,因液体粘性而产生的摩擦,使流速减慢流量(泄漏量)减少。

流束收缩效应:由于流体通过迷宫缝口,会因惯性的影响而产生收缩,流束的截面减小。

热力学效应:理想的迷宫流道模型,它是由一个个齿隙和齿间空腔串联而成的。

透气效应:在理想迷宫中,认为通过缝口的气流在膨胀室内动能,全部变成热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