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空间结构建筑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9232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体系,特别涉及一种大跨度空间结构建筑体系。



背景技术:

空间结构是目前应用范围广泛的结构形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以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与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空间结构在我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建筑的跨度愈来愈大,建筑创意与建筑风格的多样化,既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同时也对结构技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采用最合理的结构形式,以达到节约投资的效果,因此发明一种受力合理、能充分发挥结构构件强度的新型的结构体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形成了抗双向侧力空间结构体系,简化了传力路径的大跨度空间结构建筑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大跨度空间结构建筑体系,包括桁架本体,桁架本体内设有弹性材料结构层,弹性材料结构层固定在桁架本体上,桁架本体下表面设有支板,支板不止一个,其均匀竖向固定在桁架本体上,其内设有抗压材料板,抗压材料结构板一体连接在支板上,两两支板之间均设有Y型框架结构,Y型框架结构固定在支板上,支板底部位于一底板上,其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底板下表面靠近两侧处均安装有支撑立柱,支撑立柱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抗压材料板不止一个。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Y型框架柱呈空心结构,Y型框架柱内填充有混凝土砂石层。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板采用双层结构。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立柱底部设有护垫。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立柱底部连接有抓地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大跨度空间结构建筑体系,形成了抗双向侧力空间结构体系,简化了传力路径,充分发挥了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新型结构体系,同时,加工方便,能适应复杂的受力条件,可更好的满足建筑造型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桁架本体;2.弹性材料结构层;3.支板;4.抗压材料结构板;5.底板;6.Y型框架结构;7.支撑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大跨度空间结构建筑体系的优选实施例,包括桁架本体1,桁架本体1内设有弹性材料结构层2,弹性材料结构层2固定在桁架本体1上,桁架本体1下表面设有支板3,支板3不止一个,其均匀竖向固定在桁架本体1上,其内设有抗压材料板4,抗压材料结构板4一体连接在支板3上,两两支板3之间均设有Y型框架结构6,Y型框架结构6固定在支板3上,支板3底部位于一底板5上,其与底板5之间固定连接,底板5下表面靠近两侧处均安装有支撑立柱7,支撑立柱7与底板5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抗压材料板4不止一个。能更好的承受压力。

所述Y型框架柱6呈空心结构,Y型框架柱6内填充有混凝土砂石层。增强了自身结构性

所述底板5采用双层结构。加大了承受力度,避免出现断裂等情况。

所述支撑立柱7底部设有护垫。能对支撑立柱7起到保护作用。

所述支撑立柱7底部连接有抓地钉。可以更好的与地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大跨度空间结构建筑体系,形成了抗双向侧力空间结构体系,简化了传力路径,充分发挥了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新型结构体系,同时,加工方便,能适应复杂的受力条件,可更好的满足建筑造型的要求。桁架本体1内设有弹性材料结构层2,弹性材料结构层2固定在桁架本体1上,具有一定弹性缓冲作用;桁架本体1下表面设有支板3,支板3不止一个,其均匀竖向固定在桁架本体1上,支板3能更好的支撑桁架本体1;其内设有抗压材料板4,抗压材料结构板4一体连接在支板3上,能更好的承受来自上部的压力;两两支板3之间均设有Y型框架结构6,Y型框架结构6固定在支板3上,支板3底部位于一底板5上,其与底板5之间固定连接,底板5下表面靠近两侧处均安装有支撑立柱7,支撑立柱7与底板5之间固定连接,加大了支撑力度,使其重心更加稳定、整体结构更加牢固。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