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抗震性能多高层钢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916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体系,特别涉及一种高抗震性能多高层钢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钢结构配件已经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其具有自重轻、强度高的特点。传统的钢结构主要分为普通钢构的以F 钢柱和F、Z 钢柱为主。防腐以普通的防锈喷涂为主;另一种是薄壁超轻钢;还有一种是矩形钢。但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防腐、寿命、现场安装及使用科学合理性存在不足;2、局限性差、使用年限短、适用范围较小; 3、安全性能较低;4、抗震性能较差。基于以上原因,需要一种抗震型钢结构被设计出来,通过在结构梁的下方设置外伸圆筒和底座相配合,并在外伸圆筒内部安装弹簧结构,有效增加抗震时的结构稳定性,防止倾倒,通过设置橡胶垫圈降低结构梁和底座弹性碰撞时的磨损,增加结构梁使用寿命;通过设置进油孔,可以定期对弹簧结构进行加润滑油润滑防止生锈老化,提高了抗震型结构梁的实用性,操作较为简单,即一种抗震型钢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防腐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超强抗震性能、安全性能高及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的高抗震性能多高层钢结构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高抗震性能多高层钢结构体系,包括结构梁本体,结构梁本体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置安装螺栓,结构梁本体两外侧均设有梯形板,梯形板一体连接在结构梁本体上,其不止一个,两两梯形板宽度均不一致,梯形板表面均设有防滑凸纹,结构梁本体顶部连接有架体,架体可拆卸连接在结构梁本体上,其内设有弹性板材结构层,弹性板材结构层固定在架体上,架体内还设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竖向固定在架体上。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孔顶部及底部均设有垫片,垫片固定在安装孔上。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垫片为不锈钢垫片。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梁本体表面包覆有钢片,钢片固定在结构梁本体上。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梯形板宽度匹配结构梁本体侧面宽度设置。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机构为钢支撑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高抗震性能多高层钢结构体系具有结构简单、防腐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超强抗震性能、安全性能高及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同时,可以定期对弹簧结构进行加润滑油润滑防止生锈老化,提高了抗震型结构梁的实用性,操作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结构梁本体;2.安装孔;3.梯形板;4.架体;5.弹性板材结构层;6.支撑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高抗震性能多高层钢结构体系的优选实施例,包括结构梁本体1,结构梁本体1上开设有安装孔2,安装孔2内置安装螺栓,结构梁本体1两外侧均设有梯形板3,梯形板3一体连接在结构梁本体1上,其不止一个,两两梯形板3宽度均不一致,梯形板3表面均设有防滑凸纹,结构梁本体1顶部连接有架体4,架体可拆卸连接在结构梁本体1上,其内设有弹性板材结构层5,弹性板材结构层5固定在架体1上,架体1内还设有支撑机构6,支撑机构6竖向固定在架体1上。

所述安装孔2顶部及底部均设有垫片,垫片固定在安装孔2上。在安装时,能有效保护安装孔2。

所述垫片为不锈钢垫片。使用寿命更长。

所述结构梁本体1表面包覆有钢片,钢片固定在结构梁本体1上。可以更好的保护结构梁。

所述梯形板3宽度匹配结构梁本体1侧面宽度设置。设计十分合理,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所述支撑机构6为钢支撑条。支撑力度大,避免受损。

本实用新型的高抗震性能多高层钢结构体系具有结构简单、防腐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超强抗震性能、安全性能高及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同时,可以定期对弹簧结构进行加润滑油润滑防止生锈老化,提高了抗震型结构梁的实用性,操作较为简单。结构梁本体1上开设有安装孔2,安装孔2内置安装螺栓,方便进行安装;结构梁本体1两外侧均设有梯形板3,梯形板3一体连接在结构梁本体1上,其不止一个,两两梯形板3宽度均不一致,通过梯形板3的设计,方便对其进行维护;梯形板3表面均设有防滑凸纹,避免踩滑现象;结构梁本体1顶部连接有架体4,架体可拆卸连接在结构梁本体1上,其内设有弹性板材结构层5,弹性板材结构层5固定在架体1上,架体1内还设有支撑机构6,支撑机构6竖向固定在架体1上,具有弹性支撑的作用,使用效果更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