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建筑物内部防漏水的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608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实现建筑物内部防漏水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防水材料制作的若干外地底板或/和内地底板、墙面底板、内转角防水条、外转角防水条,外地底板或/和内地底板、墙面底板、内转角防水条、外转角防水条形成建筑物内部防漏水区,

外地底板的一面或者两面或者三面与墙壁接触,内地底板的四周分别与外地底板一边或者两边或者多边接触,在外地底板与内地底板相接触的边形成凸起接口,在相邻内地底板之间或相邻外地底板之间相接触的边也形成凸起接口,在相邻接触的凸起接口的上下端分别安装上密封条和下密封条,外地底板与墙壁接触的边形成堵水口;

墙面底板铺设于建筑物的墙体表面,内转角防水条和外转角防水条铺设于建筑物的内转角和外转角处,若干块墙面底板相互拼合密封连接在一起,墙面底板与内转角防水条和/或外转角防水条密封连接,墙面底板、内转角防水条和/或外转角防水条形成墙面防漏水区;

墙面底板的底部与堵水口之间设有相对应的密封配合结构, 所述密封配合结构为与堵水口紧密接触的Y型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建筑物内部防漏水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接口、上密封条和下密封条都是窄入口,入口处细,内腔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现建筑物内部防漏水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地底板和外地底板上分别设有用于地面凹凸明显较大的地方放置填充物料的填充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建筑物内部防漏水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地底板和外地底板上分别设有灌进混合浆料实现地底板固定与平整的灌浆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建筑物内部防漏水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空间铺设若干块可以连接在一起的外地底板或/和内地底板时,各地底板之间通过密封条或者粘合剂或者热熔方式实现密封连接;各墙面底板之间通过密封结构或者粘合剂或者热熔方式实现密封连接;所述密封连接结构包括紧密连接凹位、紧密连接凸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建筑物内部防漏水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连接结构分别设置在墙面底板、内转角防水条、外转角防水条的两侧,一则设有若干紧密连接凹位,另一侧设有与紧密连接凹位相对应的紧密连接凸位;

墙面底板、内转角防水条、外转角防水条一侧的紧密连接凸位插入到相邻墙面底板的紧密连接凹位中;

墙面底板、内转角防水条、外转角防水条另一侧的紧密连接凹位插入到相邻墙面底板的紧密连接凸位中;

所述的墙面底板上设有若干固定孔和灌浆调节孔,相邻的墙面底板之间设有相配合的密封连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建筑物内部防漏水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密连接凹位上设有若干凹条,紧密连接凸位上设有若干凸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建筑物内部防漏水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底板上的固定孔的上下左右分别设有灌浆调节孔,当墙面底板某方向倾斜时,在相应位置的灌浆调节孔中插入螺丝,通过旋转螺丝实现墙面底板的上下或者左右平整,在剩余灌浆调节孔中灌入混合浆料,之后密封灌浆调节孔等待凝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现建筑物内部防漏水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底板、内转角防水条、外转角防水条的一侧贴墙,另一侧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墙面面板的凹连接点和凸连接点、或者凹连接线和凸连接线、或凹连接槽或者凸连接槽,墙面面板的背面设有与凹连接点和凸连接点、凹连接线和凸连接线、凹连接槽或者凸连接槽相配合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4-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实现建筑物内部防漏水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底板的底面或者表面设有加强筋,或者地底板的底面和表面分别设有加强筋;所述墙面底板的一面或者两面分别设有不同形状加强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实现建筑物内部防漏水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地底板上设与外部管道连通的进水口或者排水口或者排污口,进水口或者排水口或者排污口连接外管道时通过密封的结构实现防漏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实现建筑物内部防漏水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水口高出预算地面1-20cm。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实现建筑物内部防漏水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在地底板的表面铺设地砖或者地面面板,地砖通过水泥混合浆固定在地底板上,地面面板通过相配合连接结构与地底板固定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实现建筑物内部防漏水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墙面面板可做成三角形、四边形、圆形、多边形,它们每块之间可以自由拼接,之后拼接成一个大的平面或者立体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实现建筑物内部防漏水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面板的背面还设有去水槽或者泄水槽。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