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垃圾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4405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建筑垃圾运输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垃圾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垃圾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的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施工电梯及塔吊是高层建筑中建筑垃圾运输的常用方法,采用施工电梯及塔吊运输不仅效率低下,且占用施工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运输通道,施工效率低,工作量大,运输成本高。

为此,公开号为CN20462688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垃圾防尘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包括垃圾池、循环喷淋系统、垃圾运输管、倒料口、运输管固定装置,所述垃圾池设置在楼层底部,所述垃圾池垂直安装有垃圾运输管,所述垃圾运输管通过运输管固定装置安装在各楼层,所述垃圾运输管在各楼层上开设有倒料口,所述垃圾池内设置有循环喷淋系统,所述垃圾池边上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污水沉淀处理系统。

倒料口开设在垃圾运输管的侧壁,并且只具有一定的口径,工作人员在向倒料口倾倒垃圾时,由于垃圾运输管的阻碍,倾倒角度具有局限性,倾倒角度过大时垃圾会从倒料口两旁掉落下,需要工作人员重新聚拢并收集垃圾进行二次倾倒,因此垃圾运输管的侧壁开设倒料口,导致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建筑垃圾全部倾倒入垃圾运输管内,具有不方便工作人员处理建筑垃圾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垃圾运输装置,方便工作人员向垃圾管内倒入建筑垃圾。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层建筑垃圾运输装置,包括连接于楼层之间且具有开口的垃圾管,所述垃圾管位于开口处向上延伸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垃圾管呈连通设置,且所述进料管背离开口的一端设置有朝向上的进料口;所述进料管位于进料口处固定连接有集料罩,所述集料罩具有朝向上的集料口,且所述集料口大于所述进料口;所述进料管包括相连接的斜置管和竖直管,所述斜置管连接于开口,所述竖直管连接于集料罩;所述斜置管和竖直管呈可拆卸连接;所述垃圾管内位于开口处设有竖直设置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上部穿设有水平设置的转动销,所述转动销转动连接于垃圾管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接的进料管具有朝向上方的进料口,相对于设置在垃圾管侧面的开口,工作人员只要由上竖直向下倾倒垃圾即可,能够较为容易地向进料口内倒入建筑垃圾,而且建筑垃圾不容易从进料口的边缘漏出,因此本技术方案具有方便工作人员向垃圾管内倒入建筑垃圾的优点;集料罩与进料管相连通,集料口的大小大于进料口的大小,工作人员向集料罩内倒入建筑垃圾时更加容易,建筑垃圾不容易从集料口处洒落出来,因此达到更加容易向进料管内倒入建筑垃圾的目的;建筑垃圾在竖直管自由落体以获得一定的动能,掉落到斜置管底面后能够快速沿着斜置管的底面向下流到垃圾管内,避免一些重量较轻的建筑垃圾颗粒因斜置管的倾斜角度过小而不容易流下;工作人员会将楼层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与建筑垃圾一并倒入到进料管内,建筑垃圾掺杂水分后具有一定的粘度,会粘附在斜置管和竖直管的内壁,而将斜置管和竖直管设置成可拆卸连接,能够将竖直管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内壁,从而达到便于清洗的目的;当建筑垃圾从斜置管中流入到开口碰撞到活动板时,活动板发生转动,开口被打开,建筑垃圾能够流入到进料管内,而一般状态下,活动板呈封闭开口设置,垃圾管内的灰尘不容易进入到斜置管内,也就不容易进入到楼层内。

作为优选地,所述垃圾管下部的管口处设有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包括在竖直方向上转动连接于垃圾管的缓冲板、一端连接于缓冲板且另一端连接于垃圾管的拉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垃圾掉落到垃圾管下方的时候,先碰撞到缓冲板,缓冲板受到作用力后发生转动,拉簧被拉伸,缓冲板对建筑垃圾具有反作用力,避免建筑垃圾下落时的动能过大。

作为优选地,所述垃圾管下部设有收集槽,所述垃圾管底部位于收集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垃圾从垃圾管下方流出并流入到收集槽内,继而被收集起来,达到便于工作人员收集和后续处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外接的进料管具有朝向上方的进料口,相对于设置在垃圾管侧面的开口,工作人员较为容易地向进料口内倒入建筑垃圾;同时设置的集料罩具有更大进料口径的集料口,建筑垃圾不容易从集料口的两边漏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用于展示缓冲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用于展示开口和活动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垃圾管;2、开口;3、进料管;31、斜置管;32、竖直管;4、进料口;5、集料罩;51、集料口;6、活动板;7、缓冲板;8、拉簧;9、收集槽;10、楼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见图1和图3,一种高层建筑垃圾运输装置,包括设置在各楼层10之间的垃圾管1,每层之间的垃圾管1外壁较下方开设有开口2,建筑垃圾可以从开口2处被倒进垃圾管1内,并随着垃圾管1掉落到垃圾管1下方;为了将建筑垃圾收集起来,在垃圾管1的下方设置有收集槽9,垃圾管1的下端位于收集槽9内。

由于开口2设置在垃圾管1的侧壁,工作人员在倾倒建筑垃圾的时候,建筑垃圾容易从开口2边缘漏出,同时倾倒时也不方便,因此本实施例在开口2处外接有进料管3,进料管3包括斜置管31和竖直管32,斜置管31呈由开口2斜向上延伸;竖直管32管径小于斜置管31管径,斜置管31套接在竖直管32外,并且两者通过紧固件实现可拆卸连接,斜置管31和上部和竖直管32的下部对应开设有通孔,紧固件穿过两个管道上对应的通孔并且穿设端螺纹连接有紧固帽。将竖直管32从斜置管31上拆卸下来,工作人员能够较为清晰地观察到斜置管31内壁的垃圾粘附状况,继而达到针对性地清除的目的。

竖直管32背离斜置管31的一端为进料口4,并且在进料口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集料罩5,集料罩5呈倒置,其集料口51朝向上方;垃圾管1在其开口2处设有竖直的活动板6,活动板6上部固定连接有水平的转动销,转动销的两端穿设活动板6并且穿设端插入到垃圾管1内,同时转动销的两端与垃圾管1内壁呈转动配合。当工作人员向集料罩5内倒入建筑垃圾时,由于集料口51口径大于进料口4口径,所以建筑垃圾几乎能够全部流入到集料罩5内,进而流入到竖直管32内,建筑垃圾在竖直管32内自由落体获得一定的动能掉落到斜置管31上,再随着斜置管31的底面流入到开口2处碰撞到活动板6,活动板6发生转动继而打开开口2,建筑垃圾能够进入到垃圾管1中,最后掉落到垃圾管1的下端并流入到收集槽9内。

同时为了避免掉落的建筑垃圾动能过大而将收集槽9的内已经被收集的建筑垃圾溅起,因此在垃圾管1的下端设置有缓冲部件,缓冲部件在图2中有所展示,缓冲部件包括缓冲板7和拉簧8,缓冲板7的左端铰接在垃圾管1左端,其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翻转;拉簧8相对于竖直面呈倾斜设置,拉簧8设置有两条,每条拉簧8一端固定连接于缓冲板7,另一端固定连接垃圾管1,建筑垃圾掉落到垃圾管1下方的时候,先碰撞到缓冲板7,在拉簧8的弹性势能下,缓冲板7对建筑垃圾具有反作用力,进而避免建筑垃圾下落时的动能过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