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建筑进风口与敞口楼梯间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4394阅读:8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建筑进风口与敞口楼梯间组合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建筑进风口与敞口楼梯间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地下建筑已由较为单一的停车库、设备间等传统功能用房逐步转变为商业、交通枢纽等多功能复杂综合体。伴随地下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不同功能用房或防火分区等均需设置独立的进风系统及进风井,但过多分散布置的出地面进风井对项目地面使用功能及景观效果都会造成一定影响。敞口楼梯间作为地下建筑联系地面的主要垂直交通设施,设计中广泛应用,且联通室外大气成为建立与进风口组合设计的良好切入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敞口楼梯间整合后的进风井有效地隐藏了自身的高度、体量,相应减少地下建筑出地面构筑物的数量,有利于项目地面室外空间及景观的布置,增加使用人群的感官舒适度的地下建筑进风口与敞口楼梯间组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建筑进风口与敞口楼梯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地下的新风机房,与所述新风机房相连通的进风井,以及与所述进风井相连通的敞口楼梯间;在所述进风井与所述敞口楼梯间连通处设有上下两个百叶送风口,且两百叶送风口分别与地下一层敞口楼梯间和地下二层敞口楼梯间相连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风井紧临敞口楼梯间侧墙布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风井顶板与地下建筑顶板一体设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百叶送风口下缘距离敞口楼梯间地坪高度在450-600mm范围内,满足防淹要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新风机房与所述进风井通过风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敞口楼梯间联通室外大气的特点,且进风井的进风口取风点低于室外场地地坪,灰尘碎屑相对较少,进风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较优,同时减少了出地面构筑物的数量,有利于地面室外空间及景观的布置,增强了地下建筑地面场地的整体美观性;

2.本实用新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风井的取风点个数及总取风面积,同时可降低机械进风的风速,配合机械进风提升了地下建筑室内空间环境的质量;

3.本实用新型针对地下建筑的项目,尤其适用于城市广场、绿地、道路、公园等对地面使用功能及景观效果要求较高的工程,已在苏州太湖新城、高铁新城等在建的地下建筑工程项目中实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下一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地下一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地下一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地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其中:1新风机房,2进风井,3敞口楼梯间,31地下一层敞口楼梯间,32地下二层敞口楼梯间,4百叶送风口,5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照图1-6所示,一种地下建筑进风口与敞口楼梯间组合结构,包括设于地下的新风机房1,通过风管5与新风机房1相连通的进风井2,以及与进风井2相连通的敞口楼梯间3;在进风井2与敞口楼梯间3连通处设有上下两个百叶送风口4,且两百叶送风口4分别与地下一层敞口楼梯间31和地下二层敞口楼梯间32相连通,同时百叶送风口4下缘距离敞口楼梯间3地坪高度在450-600mm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风井2紧临敞口楼梯间3侧墙布置,且进风井2顶板与地下建筑顶板一体设计。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