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的预铸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3345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的预铸墙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的预铸墙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围墙施工方式为在基地上依照施工图挖掘沟渠,在沟渠中设置钢筋笼、围设板模,然后再浇注混凝土使其构成围墙的地基,并在地基上的间隔一定距离处设置垂直钢筋、围设板模,然后再浇注混凝土使构成围墙的立柱,如此可在地基上与各立柱之间叠设砖块,组成围墙的毛胚构造,最后再使用水泥粉刷墙面多次,直到围墙的墙面平整。由此可见,即使是一道建筑物周围的围墙,其施工时需要耗费许多工时与人力成本,而且施工过程容易受天气影响而停工,导致工程延误。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的预铸墙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的预铸墙板,用于组装成围墙或建筑物墙面,其包含:一采用混凝土预先模造成型的建筑墙板,所述建筑墙板为矩形板体,所述建筑墙板排列地设有多个直通顶端面与底端面的垂直通孔,所述垂直通孔用于穿置一垂直钢筋,并可在所述垂直通孔中浇注用于包覆所述垂直钢筋的二次混凝土。

所述建筑墙板的顶端面与底端面分别凹设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延伸至所述建筑墙板的二端,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在二块所述建筑墙板上下靠合时形成一水平通孔,所述水平通孔用于穿置一水平钢筋,并可在所述水平通孔中浇注用于包覆所述水平钢筋的二次混凝土。

所述建筑墙板的二端分别凹设有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延伸至所述建筑墙板的顶端面及底端面,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在所述建筑墙板与其他物体靠合时,在所述第二凹槽中浇注固着所述建筑墙板与所述物体的二次混凝土。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简化围墙或建筑物墙面施工程序及缩短施工时间的功效;能够视需求上下叠靠在一起,或并排连接在一起,也可以与栽培槽或其他物体组接在一起,达到应用范围广的功效;能节省人工成本,可克服施工时天气影响的因素,达到降低成本的功效;可用于暂时性设置的围墙构造,一旦使用目的达成,可随时拆解移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预铸墙板与栽培槽组接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预铸墙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二块预铸墙板上下叠靠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预铸墙板的垂直通孔及应用构造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预铸墙板的第一凹槽及应用构造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预铸墙板的第二凹槽及应用构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的预铸墙板,包含:一采用混凝土预先模造成型的建筑墙板1,使所述建筑墙板1凝固形成为矩形板体,所述建筑墙板1的板体当中排列地形成有多个直通顶端面与底端面的垂直通孔2,所述垂直通孔2可为矩形孔或圆形孔,圆形孔可为预埋的水管所构成;所述建筑墙板1的顶端面与底端面分别凹设有一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3可为矩形凹槽或半圆形凹槽,并使所述第一凹槽3延伸至所述建筑墙板1的二端,以此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预铸墙板。

本实用新型的预铸墙板使用时,可用于将二端分别组接在一植物座10侧面的凹槽101或其他物体,所述植物座10用于在上端的一栽培槽102中种植树木等植物,以此组成一道以植物构筑而成的绿化围墙构造,或与其他物体组接成建筑物的墙面。

本实用新型组接应用时,可在所述建筑墙板1的各垂直通孔2中央穿置一垂直钢筋20,并可在所述垂直通孔2中浇注用于包覆所述垂直钢筋20的二次混凝土30,用以增进其结构强度,也可以此将其固定在地面上;当所述建筑墙板1为二块呈上下叠靠时,可使所述垂直钢筋20穿过二块所述建筑墙板1相对齐的垂直通孔2,二次混凝土30浇注于相通的垂直通孔2中,以此使二块所述建筑墙板1上下固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建筑墙板1顶端面与底端面的第一凹槽3设计,可用于在二块所述建筑墙板1上下靠合时合并形成为一水平通孔3a,如此可在所述水平通孔3a中穿置一水平钢筋40,并可在所述水平通孔3a中浇注二次混凝土30,使二次混凝土30用于包覆所述水平钢筋40同时结合住上下二块所述建筑墙板1。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墙板1的二端可在成型时分别凹设有一第二凹槽4,所述第二凹槽4同样可为矩形凹槽或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二凹槽4延伸至所述建筑墙板1的顶端面及底端面;以此,当所述建筑墙板1的二端分别与一植物座10侧面的凹槽101或其他物体组接时,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4中浇注用于固着所述建筑墙板1与所述植物座10的二次混凝土30。

当然,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