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高层建筑烟囱施工用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1679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矩形高层建筑烟囱施工用滑模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滑模施工领域,具体涉及矩形高层建筑烟囱施工用滑模板。



背景技术:

滑模不仅包含普通的模板或专用模板等工具式模板,包括滑升组件1和配套施工工艺等综合技术,滑升组件1如图3所示,由多个门架、以及与门架配套的千斤顶、套管6组成,门架分别将模板以及支承系统连接固定,而套管6贯穿门架持续向上延伸,千斤顶套设在套管6上且与固定在门架上。目前主要以液压千斤顶为滑升动力,在成组千斤顶的同步作用下,带动1米多高的工具式模板或滑框沿着刚成型的混凝土表面或模板表面滑动,混凝土由模板的上口分层向套槽内浇灌,每层一般不超过30cm厚,当模板内最下层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模板套槽依靠提升机具的作用,沿着已浇灌的混凝土表面滑动或是滑框沿着模板外表面滑动,向上再滑动约30cm左右,这样如此连续循环作业,直到达到设计高度,完成整个施工。滑模施工技术作为一种现代(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高效率的快速机械施工方式,在土木建筑工程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滑模技术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取消了固定模板,变固定死模板为滑移式活动钢模,从而不需要准备大量的固定模板架设技术,仅采用拉线、激光、声纳、超声波等作为结构高程、位置、方向的参照系,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经济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施工制作效率成倍增加。

目前,操作平台支承系统有两大类,一类是刚性支承系统,其中又有由中心筒及辐射布置的桁架结构组成的"轮毂式"支承系统及由主副桁架、主副梁组成的紧贴内圈布置的多连形支承系统;另一类是柔性支承系统。然而对于非筒状的仓体结构在施工时,如矩形的仓体结构,传统的支承系统则无法与之相匹配,在汽车制造领域内,汽车的喷涂生产线中需要对喷涂车间内部的气体进行排空,排空用的烟囱一般选用矩形结构,对此,普通操作平台支承系统的支承平台无法与该矩形结构匹配,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制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矩形高层建筑烟囱施工用滑模板,以提高模板在对矩形建筑施工时成型效果。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矩形高层建筑烟囱施工用滑模板,包括滑升组件、支撑板、四个端部相互连接的外模板所构成的外模组以及四个端部相互连接的内模板所构成的内模组,所述内模组设在外模组内且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矩形的环空,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连接板,且多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与内模组的四个内侧壁连接,在每一个所述外模板内侧壁上段均设置有两个支承杆,且所述支承杆贯穿内模板后向支撑板中心延伸,在所述支承杆延伸段的下表面上安装有光源,在支撑板上设有正对光源的感光电路板。针对现有技术中,截面呈圆形的筒仓所使用的支承系统无法满足矩形建筑的滑模施工标准,并且在重新设计后支承系统中,滑模施工需要实时监测矩形建筑的垂直度,以便施工人员随时进行纠偏,而现有的监测系统需要根据矩形建筑的具体尺寸,在众多点位进行铺设监测机构,多个监测机构在使用时不仅占用过多的支承平面面积,对滑模施工造成阻碍,同时还增加了监测成本;对此,申请人在重新设计符合矩形建筑滑模施工支承系统的同时,在外模组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多个支承杆,支承杆在贯穿内模组后向支撑板中部延伸,支承杆的延伸段端部下表面安装有光源,在支撑板上表面对应设置能够接受光线的感光电路板,感光电路板与外界的显示器连接,施工人员能够通过显示器观察外模组与内模组在上升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即两者的垂直度,当光源发射出的光线偏离感光电路板上的初始点位时,施工人员能够立即进行纠偏工序,以防止矩形建筑在施工过程局部发生倾斜。

具体使用时,内模组与外模组分别在滑升组件的连接固定作用下形成一个整体,即在多个千斤顶的提升作用下同步实现上升,而支承杆延伸段段末的光源正对支撑板上的感光电路板,此时光源发射出的最大光强度的光线所投影的点位为测量的初始点位,也是标准点位,滑模施工时,内模组与外模组上升的同时,向矩形环空中注入混凝土,以实现矩形烟囱的成型施工,当最大光强度的光线偏离所谓的标准点位时,外界的显示器能够实时显示偏离的整个过程,此时说明内模组与外模组的局部发生了倾斜,通过相关的计算施工人员能够得出偏离的方向以及距离大小,并且能够通过该数据及时对滑升组件进行快速纠偏,以确保最大光强度的光线的投影点位重新回复至标准点位。

套管固定在相互对应的外模板与内模板之间,且以所述套管为对称中心,两个所述支承杆对称分布在所述套管的两侧。套管作为整个滑模施工过程的主要支承部件,套管的个数根据矩形建筑的具体尺寸来设定,而在本技术方案中以一个套管为例,将支承杆对称设置在该套管的两侧,使得单个外模板或是内模板的两侧受力能够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支承杆进行传递,以确保对外模板或是内模板的整体进行实时监控,防止外模板或是内模板上的局部受力出现监测遗漏。

分别相邻的两个所述外模板上的两个支承杆延伸段在支撑板上方相交,所述光源设置在交点上且正对支撑板上表面。两个支承杆的延伸段在支撑板上方相交,即使得两个支承杆与相邻的两个外模板构成一个矩形框架结构,此时两个支承杆能够共用同一个监测光源,并且通过此种方式的布局,支承杆在支撑板上的空间占用减小,同时还能减小监测成本,避免对支撑板上的施工人员造成干扰;而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当相邻的两个外模板中的一个上出现偏移时,四个光源所投影的点位均会发生偏移,使得外界显示屏上均能实现偏离数据显示,避免在某一个的光源以及感光电路板出现故障而使得监测失效。

所述感光电路板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光源投影在所述支撑板上的面积。感光电路板的表面积足够大,以满足光源在随外模板或是内模板发生偏移时能够实时显示至显示屏上,防止光源的投影点位在显示屏上出现空白而无法为纠偏提供数据支持。

所述光源为直线光源。作为优选,选用直线光源,使得光源发出的任意光线均能直射至感光电路板上,而无需感光电路板接收到传统光源中最大光强度的光线才能实现较大范围的监测,提高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同时为滑升组件的纠偏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相邻的两个外模板相互接触的端面为相契合的斜面,且在一个外模板的端面上沿其倾斜方向开有多个卡槽,在另一个外模板的端面上设有多个与卡槽相配合的突起。为进一步提高外模板与内模板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监测,将相邻的两个外模板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改为活动连接方式,即在相邻的两个外模板中的一个外模板端面上开有多个卡槽,而在另一个外模板端面上设置与卡槽相配合的突起,而外模板的外侧壁则通过滑升组件固定,以保证矩形的外模组的稳定性;其中,内模组与外模组的区别而在滑模施工过程中,当单个外模板的局部出现较小的应力变化而迫使其本体发生偏移时,该外模板上的突起能够在另一个外模板上的卡槽内做相对运动,以缓冲该部分所受到的应力,避免外模组发生相对偏移;当单个外模板局部的受力较大时,会带动支承杆移动,使得支承杆上的光源与感光电路板之间发生错位,同时不会对与该外模板相邻的另一个外模板的稳定性形成干扰,以方便外界显示屏显示偏移的数据,施工人员依据该数据对相应的外模板进行快速纠偏;当单个外模板局部的受力过大时,该外模板上的突起会移动至另一个外模板上凹槽的极限位置,使得两个相邻的外模板发生同步移动,此时施工人员则需要同时对相邻的两个外模板进行纠偏调节,以确保矩形建筑的符合标准的垂直度。进一步地,内模组与外模组均采用相同的合金板料,依据具体的修建尺寸,内模组与外模组的区别仅仅在于其自身的尺寸差别,其余部分均相同。

以所述外模板端面的倾斜方向为基准,所述突起的厚度为卡槽槽宽的三分之一。作为优选,外模板端面上的突起厚度为卡槽槽宽的三分之一,且在初始状态下,相邻的两个外模板的连接处,突起位于卡槽的中部,当一个外模板的一端受力变化时,突起与凹槽之间的相对位移随该应力的变化而同步变化,即相邻的两个外模板能够实现两种状态的相互切换,其一为两者保持相对运动,利用突起与卡槽之间的预留间隙,其中一个外模板相对于另一个外模板发生相对移动;其二为两者保持同步运动,利用突起移动至卡槽的极限位置以实现两个外模板的同步移动,即能满足两个支承杆共用一个光源便能够监测出外模组或是内模组的哪个部分出现了偏移,以便定位纠偏。

所述卡槽的截面呈矩形。作为优选,卡槽的截面呈矩形,使得与之配合的突起能够下卡槽内平滑移动,方便监测单元及时准确地得出外模组或是内模组的偏移量,以方便施工人员及时纠偏。

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侧边的中部。作为优选,将连接板设置在支撑板侧边的中间位置,使得支撑板与内膜组以及外模组之间连接受力更加均衡,在滑模施工过程中,成型的矩形烟囱更加规整。

所述支承杆为螺杆,且所述内模板与所述支承杆螺纹配合。作为优选,支撑杆为螺杆,使得在不同尺寸的矩形建筑在滑模施工时,通过转动支撑杆即能实现内模组与外模组之间的矩形环空与矩形建筑相匹配,以提高支承系统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矩形高层建筑烟囱施工用滑模板,在外模组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多个支承杆,支承杆在贯穿内模组后向支撑板中部延伸,支承杆的延伸段端部下表面安装有光源,在支撑板上表面对应设置能够接受光线的感光电路板,感光电路板与外界的显示器连接,施工人员能够通过显示器观察外模组与内模组在上升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即两者的垂直度,当光源发射出的光线偏离感光电路板上的初始点位时,施工人员能够立即进行纠偏工序,以防止矩形建筑在施工过程局部发生倾斜;

2、本发明矩形高层建筑烟囱施工用滑模板,选用直线光源,使得光源发出的任意光线均能直射至感光电路板上,而无需感光电路板接收到传统光源中最大光强度的光线才能实现较大范围的监测,提高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同时为滑升组件的纠偏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3、本发明矩形高层建筑烟囱施工用滑模板,当单个外模板局部的受力过大时,该外模板上的突起会移动至另一个外模板上凹槽的极限位置,使得两个相邻的外模板发生同步移动,此时施工人员则需要同时对相邻的两个外模板进行纠偏调节,以确保矩形建筑的符合标准的垂直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模板各直角处的结构图;

图3为烟囱滑模施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滑升组件、2-外模板、3-内模板、4-支撑板、5-烟囱、6-套管、7-支承杆、8-光源、9-连接板、10-卡槽、11-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滑升组件1、支撑板4、四个端部相互连接的外模板3所构成的外模组以及四个端部相互连接的内模板3所构成的内模组,所述内模组设在外模组内且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矩形的环空,所述支撑板4上设有多个连接板9,且多个所述连接板9分别与内模组的四个内侧壁连接,在每一个所述外模板3内侧壁上段均设置有两个支承杆7,且所述支承杆7贯穿内模板3后向支撑板4中心延伸,在所述支承杆7延伸段的下表面上安装有光源8,在支撑板4上设有正对光源8的感光电路板。针对现有技术中,截面呈圆形的筒仓所使用的支承系统无法满足矩形建筑的滑模施工标准,并且在重新设计后支承系统中,滑模施工需要实时监测矩形建筑的垂直度,以便施工人员随时进行纠偏,而现有的监测系统需要根据矩形建筑的具体尺寸,在众多点位进行铺设监测机构,多个监测机构在使用时不仅占用过多的支承平面面积,对滑模施工造成阻碍,同时还增加了监测成本;对此,申请人在重新设计符合矩形建筑滑模施工支承系统的同时,在外模组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多个支承杆7,支承杆7在贯穿内模组后向支撑板4中部延伸,支承杆7的延伸段端部下表面安装有光源8,在支撑板4上表面对应设置能够接受光线的感光电路板,感光电路板与外界的显示器连接,施工人员能够通过显示器观察外模组与内模组在上升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即两者的垂直度,当光源8发射出的光线偏离感光电路板上的初始点位时,施工人员能够立即进行纠偏工序,以防止矩形建筑在施工过程局部发生倾斜。

具体使用时,内模组与外模组分别在滑升组件1的连接固定作用下形成一个整体,即在多个千斤顶的提升作用下同步实现上升,而支承杆7延伸段段末的光源8正对支撑板4上的感光电路板,此时光源8发射出的最大光强度的光线所投影的点位为测量的初始点位,也是标准点位,滑模施工时,内模组与外模组上升的同时,向矩形环空中注入混凝土,以实现矩形烟囱5的成型施工,当最大光强度的光线偏离所谓的标准点位时,外界的显示器能够实时显示偏离的整个过程,此时说明内模组与外模组的局部发生了倾斜,通过相关的计算施工人员能够得出偏离的方向以及距离大小,并且能够通过该数据及时对滑升组件1进行快速纠偏,以确保最大光强度的光线的投影点位重新回复至标准点位。

进一步地,套管6固定在相互对应的外模板3与内模板3之间,且以所述套管6为对称中心,两个所述支承杆7对称分布在所述套管6的两侧。套管6作为整个滑模施工过程的主要支承部件,套管6的个数根据矩形建筑的具体尺寸来设定,而在本技术方案中以一个套管6为例,将支承杆7对称设置在该套管6的两侧,使得单个外模板3或是内模板3的两侧受力能够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支承杆7进行传递,以确保对外模板3或是内模板3的整体进行实时监控,防止外模板3或是内模板3上的局部受力出现监测遗漏。

进一步地,分别相邻的两个所述外模板3上的两个支承杆7延伸段在支撑板4上方相交,所述光源8设置在交点上且正对支撑板4上表面。两个支承杆7的延伸段在支撑板4上方相交,即使得两个支承杆7与相邻的两个外模板3构成一个矩形框架结构,此时两个支承杆7能够共用同一个监测光源8,并且通过此种方式的布局,支承杆7在支撑板4上的空间占用减小,同时还能减小监测成本,避免对支撑板4上的施工人员造成干扰;而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当相邻的两个外模板3中的一个上出现偏移时,四个光源8所投影的点位均会发生偏移,使得外界显示屏上均能实现偏离数据显示,避免在某一个的光源8以及感光电路板出现故障而使得监测失效。

进一步地,所述感光电路板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光源8投影在所述支撑板4上的面积。感光电路板的表面积足够大,以满足光源8在随外模板3或是内模板3发生偏移时能够实时显示至显示屏上,防止光源8的投影点位在显示屏上出现空白而无法为纠偏提供数据支持。

作为优选,选用直线光源8,使得光源8发出的任意光线均能直射至感光电路板上,而无需感光电路板接收到传统光源8中最大光强度的光线才能实现较大范围的监测,提高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同时为滑升组件1的纠偏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外模板3相互接触的端面为相契合的斜面,且在一个外模板3的端面上沿其倾斜方向开有多个卡槽10,在另一个外模板3的端面上设有多个与卡槽10相配合的突起11。为进一步提高外模板3与内模板3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监测,将相邻的两个外模板3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改为活动连接方式,即在相邻的两个外模板3中的一个外模板3端面上开有多个卡槽10,而在另一个外模板3端面上设置与卡槽10相配合的突起11,而外模板3的外侧壁则通过滑升组件1固定,以保证矩形的外模组的稳定性;其中,内模组与外模组的区别而在滑模施工过程中,当单个外模板3的局部出现较小的应力变化而迫使其本体发生偏移时,该外模板3上的突起11能够在另一个外模板3上的卡槽10内做相对运动,以缓冲该部分所受到的应力,避免外模组发生相对偏移;当单个外模板3局部的受力较大时,会带动支承杆7移动,使得支承杆7上的光源8与感光电路板之间发生错位,同时不会对与该外模板3相邻的另一个外模板3的稳定性形成干扰,以方便外界显示屏显示偏移的数据,施工人员依据该数据对相应的外模板3进行快速纠偏;当单个外模板3局部的受力过大时,该外模板3上的突起11会移动至另一个外模板3上凹槽的极限位置,使得两个相邻的外模板3发生同步移动,此时施工人员则需要同时对相邻的两个外模板3进行纠偏调节,以确保矩形建筑的符合标准的垂直度。进一步地,内模组与外模组均采用相同的合金板料,依据具体的修建尺寸,内模组与外模组的区别仅仅在于其自身的尺寸差别,其余部分均相同。

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以所述外模板3端面的倾斜方向为基准,所述突起11的厚度为卡槽10槽宽的三分之一。作为优选,外模板3端面上的突起11厚度为卡槽10槽宽的三分之一,且在初始状态下,相邻的两个外模板3的连接处,突起11位于卡槽10的中部,当一个外模板3的一端受力变化时,突起11与凹槽之间的相对位移随该应力的变化而同步变化,即相邻的两个外模板3能够实现两种状态的相互切换,其一为两者保持相对运动,利用突起11与卡槽10之间的预留间隙,其中一个外模板3相对于另一个外模板3发生相对移动;其二为两者保持同步运动,利用突起11移动至卡槽10的极限位置以实现两个外模板3的同步移动,即能满足两个支承杆7共用一个光源8便能够监测出外模组或是内模组的哪个部分出现了偏移,以便定位纠偏。

作为优选,卡槽10的截面呈矩形,使得与之配合的突起11能够下卡槽10内平滑移动,方便监测单元及时准确地得出外模组或是内模组的偏移量,以方便施工人员及时纠偏。

作为优选,将连接板9设置在支撑板4侧边的中间位置,使得支撑板4与内膜组以及外模组之间连接受力更加均衡,在滑模施工过程中,成型的矩形烟囱5更加规整。

作为优选,支撑杆为螺杆,使得在不同尺寸的矩形建筑在滑模施工时,通过转动支撑杆即能实现内模组与外模组之间的矩形环空与矩形建筑相匹配,以提高支承系统的适用范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