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吊式二层智能侧方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2462发布日期:2019-03-05 20:2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吊式二层智能侧方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吊式二层智能侧方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停车问题是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静态交通问题。静态交通是相对于动态交通而存在的一种交通形态,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对城市中的车辆来说,行驶时为动态,停放时为静态。停车设施是城市静态交通的主要内容。随着城市中各种车辆的增多,对停车设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如果两者之间失去平衡,停车设施难以满足车辆增长对停车空间的需求,就会出现城市停车难的问题。

立体停车是指利用空间资源,把车辆进行立体停放,节约土地并最大化利用的新型停车。立体停车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从而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

但是,现有的立体停车装置主要采用机械旋转式或者家庭简易式,其中,机械旋转式立体停车装置包括一个以上水平装设在主柱上的旋转平台,旋转平台与跑道边缘相切,且旋转平台上表面与跑道路面平齐,汽车开上跑道后可以直接驶入旋转平台上,旋转平台再将汽车停放到对应楼层的对应停车位上,这种停车设备主要适用于大型停车库或者停车楼;家庭简易式立体停车装置采用垂直升降的停车平台,如果上层车辆要下来,必须把下层车辆开走,这种停车设备主要用于家庭和小型停车场或者4s店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悬吊式二层智能侧方停车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停车效率高、稳定性好,并且无需移动下层车辆,可兼使用于公共空间停车及家庭私用停车,适用范围更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悬吊式二层智能侧方停车装置,包括受力柱(10)和停车棚(20),所述受力柱(10)至少包括左右两个受力柱和中间受力柱,且所述受力柱(10)设置于所述停车棚(20)的同侧,所述左右两个受力柱(10)与所述停车棚(20)之间分别设有转向臂(30),所述转向臂(30)的一端与所述受力柱(10)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臂(30)的另一端与所述停车棚(20)可转动连接;所述中间受力柱(10)与所述停车棚(20)之间还设有拉线(40),所述中间立柱(10)上设有收放线装置(50)和驱动装置(60),所述拉线(40)的一端与所述停车棚(20)固定连接,所述拉线(40)的另一端缠绕设置在所述收放线装置(50)上,通过所述驱动装置(60)控制所述收放线装置(50)正转或反转从而带动所述停车棚(20)上升或下降。

优选的,所述左右两个受力柱(10)中,每个受力柱(10)设有纵向间隔布置的两个以上的转向臂(30),所述转向臂长度相等且平行布置。

优选的,所述收放线装置(50)包括驱动轮(51)和卷线轮(52),所述驱动装置(60)驱动所述驱动轮(51)转动,所述驱动轮(51)与所述卷线轮(52)传动连接带动所述卷线轮(52)转动。

优选的,所述受力柱(10)与所述停车棚(20)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一个侧方停车位的宽度,且左右两个受力柱10的间距大于或等于侧方停车位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受力柱(10)设有纵向的导向槽(11),所述转向臂(30)可转动装接在所述导向槽(11)内。

优选的,所述停车棚(20)靠近所述受力柱(10)的侧面设有转动接头(21),所述转向臂(30)通过所述转动接头(21)与所述停车棚(20)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停车棚(20)的底部设有载车板。

优选的,所述拉线(40)的一端与所述停车棚(20)的顶部或者靠近所述受力柱(10)的侧面的上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停车棚(20)的底部还设有障碍物感应装置(22),该障碍物感应装置(22)包括四个并分别设置在所述停车棚(20)的四个角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停车装置通过转向臂和拉线同步作用带动停车棚平移升降,稳定性更好,可靠性更高;

(2)、本发明通过收放线装置对拉线进行缠绕收线和放线,结构简单紧凑;

(3)、本发明的受力柱上设有纵向的导向槽,转向臂沿着该导向槽带动停车棚纵向升降运动,使得运动更平稳;

(4)、所述停车棚的底部还设有障碍物感应装置,以在停车过程或取车过程中感应停车棚下方的人或物,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悬吊式二层智能侧方停车装置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悬吊式二层智能侧方停车装置的升起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中:

10-受力柱;11-导向槽;

20-停车棚;21-转动接头;22-障碍物感应装置;

30-转向臂;40-拉线;50-收放线装置;51-驱动轮;52-卷线轮;

60-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悬吊式二层智能侧方停车装置,包括受力柱10和停车棚20,所述受力柱10至少包括左右两个受力柱和中间受力柱,且所述受力柱10设置于所述停车棚20的同侧,所述左右两个受力柱10与所述停车棚20之间分别设有转向臂30,所述转向臂30的一端与所述受力柱10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臂30的另一端与所述停车棚20可转动连接;所述中间受力柱10与所述停车棚20之间还设有拉线40,所述中间立柱10上设有收放线装置50和驱动装置60,所述拉线40的一端与所述停车棚20固定连接,所述拉线40的另一端缠绕设置在所述收放线装置50上,通过所述驱动装置60控制所述收放线装置50正转或反转从而带动所述停车棚20上升或下降。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右两个受力柱10中,每个受力柱10设有纵向间隔布置的两个以上的转向臂30,所述转向臂长度相等且平行布置,成平行四边形式安装,保证停车棚20的停车过程或取车过程的运动为平动,稳定性更好,可靠性更高。

优选的,所述受力柱10与所述停车棚20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一个侧方停车位的宽度,并且,左右两个受力柱10的间距大于或等于侧方停车位的长度,确切的说,左右转向臂30的间距大于或等于侧方停车位的长度,从而使得下层车辆的停放不影响上层车辆的停车棚20的升降。

所述拉线40可采用钢丝绳或者链条,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60包括电机和减速器,所述收放线装置50包括驱动轮51和卷线轮52,所述驱动装置60驱动所述驱动轮51转动,所述驱动轮51与所述卷线轮52传动连接带动所述卷线轮52转动。

所述受力柱10设有纵向的导向槽11,所述转向臂30可转动装接在所述导向槽11内。所述停车棚20靠近所述受力柱10的侧面设有转动接头21,所述转向臂30通过所述转动接头21与所述停车棚20可转动连接。所述停车棚20的底部设有载车板(图中未示出),所述停车棚20采用镂空结构,且左右两侧贯通以便车辆驶入载车板。所述拉线40的一端与所述停车棚20的顶部或者靠近所述受力柱10的侧面的上部固定连接。

另外,所述停车棚20的底部还设有障碍物感应装置22,该障碍物感应装置22包括四个并分别设置在所述停车棚20的四个角部。所述障碍物感应装置22可采用限位开关或传感器,以在停车过程或取车过程中感应停车棚20下方的人或物,例如下层车辆的侧方停车不规范的情况,从而保证安全停车。

本发明停车装置的使用方法简述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初始状态下,停车棚20位于下层地面上,停车棚20与受力柱10之间间隔一个侧方停车位的距离;

如图3和图4所示,停车时,车辆进入停车棚20的载车板上,启动驱动装置60的电机,带动收放线装置50的驱动轮51和卷线轮52正向转动进行收线,带动停车棚20上升,停车棚20在转向臂30的支撑下绕着受力柱10平移至上层位置;

此时,受力柱10旁边的位于下层位置的侧方停车位可自由进出其他车辆,在下层车辆未移动的情况下,可通过启动驱动装置60的电机带动收放线装置50反向转动进行放线,从而带动停车棚20下降,停车棚20绕着受力柱10平移至初始状态的位置。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