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深孔植筋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13236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具体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实施深孔植筋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0710053610.8的中国专利提出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深孔植筋施工方法,步骤是:1、确定混凝土结构内钢筋的平面位置,用钻孔机钻孔;2、孔壁打毛和清孔;3、采用对中支架将植筋钢筋和注胶管置于植筋孔内;4、边注胶边抽出注胶管,至植筋胶灌注满植筋钢筋与植筋孔内壁的间隙;5、24小时内不扰动植筋钢筋,48小时后植筋完成。该方法有效确保了深孔植筋时植筋的垂直度,但是对于深孔成孔时还存在以下技术难点:成孔过程中钻头附近的混凝土内芯容易受震断裂,断裂块较大位置较深,很难通过水压返渣的方式清出,如果继续使用原钻头很难钻碎这些断裂块,反而容易破坏植筋孔内壁。因此有必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深孔植筋施工方法,其通过多次变钻头复钻成孔技术,实现了钻碎混凝土内芯断裂块及减少混凝土内芯断裂块的双重施工效果,有效确保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进行深孔植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钢筋混凝土结构深孔植筋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埋设的钢筋位置,再根据现场施工偏差和植筋孔参数确定植筋孔位置,所述植筋孔参数包括有植筋孔直径及植筋孔深度,植筋孔直径为25~40毫米,植筋孔深度为600~850毫米,植筋孔位置以避开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钢筋为确定原则,之后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标记出植筋孔钻孔位。

步骤2,进行植筋钻孔。

步骤2.1,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植筋孔钻孔位,使用大钻头的水钻打孔机,所述大钻头的成孔直径与植筋孔直径相当,先轻钻定植筋孔位,然后向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钻孔并水压返渣;大钻头水钻打孔机钻入钢筋混凝土结构内100~200毫米,使混凝土结构内具有100~200毫米深的植筋孔。

步骤2.2,将水钻打孔机的大钻头更换为小钻头,所述小钻头的成孔直径是植筋孔直径的1/2~2/3,沿植筋孔继续向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钻孔并水压返渣;小钻头水钻打孔机钻入钢筋混凝土结构内50~100毫米,使混凝土结构内具有植筋预钻孔。

步骤2.3,将水钻打孔机的小钻头更换为大钻头,沿植筋预钻孔钻孔并水压返渣,使大钻头水钻打孔机将植筋预钻孔的孔径扩大至植筋孔的孔径;

依次重复步骤2.2和步骤2.3,直至植筋孔深度达到设计的成孔深度。

钻孔过程中,水钻打孔机应尽量保持垂直、缓慢及均匀的钻孔操作,钻孔同时使用水钻打孔机进行水压返渣将孔内钻碎物清出孔。

步骤3,植筋孔成孔后,用清水将植筋孔内的泥浆冲刷干净,再用棉丝将植筋孔擦净。

步骤4,步骤3的植筋孔晾干后,使用灌浆器向植筋孔内灌注入植筋胶,灌浆器的注胶咀伸入植筋孔的孔底附近,边注胶边抽出灌浆器的注胶咀,植筋胶灌注至距离植筋孔的孔口200~300毫米后,停止注胶并完全抽出灌浆器的注胶咀。

步骤5,步骤4的注胶完成后立即植筋,将植筋钢筋缓缓插入植筋孔内,边插入边沿一定方向缓慢转动,使植筋胶与植筋钢筋表面以及植筋孔内壁粘结密实;植筋钢筋插入植筋孔孔底后,常温下保证24小时不扰动,48小时后植筋完成。

优化方案,本发明的步骤3中用棉丝将植筋孔擦净后,使用加热棒对植筋孔进行干燥处理。

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本发明采用多次变钻头复钻成孔技术,当钻孔至一定深度时,将大钻头更换为小钻头,一可有效避免孔内混凝土内芯发生断裂,一可将由大钻头钻出的混凝土内芯钻碎以便通过水压返渣排出,有效确保了植筋孔的成孔质量和成孔效率,非常适合深孔植筋的成孔施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深孔植筋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埋设的钢筋位置,再根据现场施工偏差和植筋孔参数确定植筋孔位置,所述植筋孔参数包括有植筋孔直径及植筋孔深度,本实施例中的植筋孔直径为32毫米、植筋孔深度为810毫米,植筋孔位置以避开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钢筋为确定原则,之后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标记出植筋孔钻孔位。

步骤2,进行植筋钻孔。

步骤2.1,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植筋孔钻孔位,使用大钻头的水钻打孔机,所述大钻头的成孔直径为32毫米、与植筋孔直径相当,先轻钻定植筋孔位,然后向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钻孔并水压返渣;大钻头水钻打孔机钻入钢筋混凝土结构内200毫米,使混凝土结构内具有200毫米深的植筋孔。

步骤2.2,将水钻打孔机的大钻头更换为小钻头,所述小钻头的成孔直径为18毫米,沿植筋孔继续向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钻孔并水压返渣;小钻头水钻打孔机钻入钢筋混凝土结构内50~100毫米,使混凝土结构内具有植筋预钻孔。

步骤2.3,将水钻打孔机的小钻头更换为大钻头,沿植筋预钻孔钻孔并水压返渣,使大钻头水钻打孔机将植筋预钻孔的孔径扩大至植筋孔的孔径;

依次重复步骤2.2和步骤2.3,直至植筋孔深度达到设计的成孔深度。

钻孔过程中,水钻打孔机应尽量保持垂直、缓慢及均匀的钻孔操作,钻孔同时使用水钻打孔机进行水压返渣将孔内钻碎物清出孔。

步骤3,植筋孔成孔后,用清水将植筋孔内的泥浆冲刷干净,再用棉丝将植筋孔擦净,之后使用加热棒对植筋孔进行干燥处理。

步骤4,步骤3的植筋孔晾干后,使用灌浆器向植筋孔内灌注入植筋胶,灌浆器的注胶咀伸入植筋孔的孔底附近,边注胶边抽出灌浆器的注胶咀,植筋胶灌注至距离植筋孔的孔口270毫米后,停止注胶并完全抽出灌浆器的注胶咀。

步骤5,步骤4的注胶完成后立即植筋,将植筋钢筋缓缓插入植筋孔内,边插入边沿一定方向缓慢转动,使植筋胶与植筋钢筋表面以及植筋孔内壁粘结密实;植筋钢筋插入植筋孔孔底后,常温下保证24小时不扰动,48小时后植筋完成。

本实施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深孔植筋施工方法中,当钻孔至200米深度时,大钻头的继续深入极易造成混凝土内芯断裂,因此将大钻头更换为小钻头,以有效避免孔内混凝土内芯发生断裂。本发明先用小钻头将混凝土内芯钻碎以便水压返渣,再通大钻头成孔,使用大钻头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混凝土内芯断裂块,可以通过随后更换的小钻头钻碎以便水压返渣,通过本发明使深孔植筋顺利、高效、高质量的完成。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深孔植筋施工方法,步骤有:1,植筋孔定位;2,植筋钻孔;2.1,使用大钻头水钻打孔机钻入钢筋混凝土结构内100~200毫米并水压返渣;2.2,小钻头替换大钻头,继续钻孔并水压返渣,钻孔深度50~100毫米成为植筋预钻孔;2.3,大钻头替换小钻头,沿植筋预钻孔钻孔使孔径扩大至植筋孔的孔径;依次重复步骤2.2和2.3,直至成孔;3,清孔;4,向植筋孔内注胶,至距离植筋孔的孔口200~300毫米后停止注胶;5,植筋,常温下保证24小时不扰动,48小时后植筋完成。本发明通过多次变钻头复钻成孔技术有效确保了深孔植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周岳峰;邱黎;李俊毅;陈家成;林谷;蒋成;杜向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18
技术公布日:2018.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