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房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156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房屋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设备,具体是一种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房屋。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房屋还是主要通过拉电线,通过电网进行电能的使用,而国家的电能源的来源主要是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这些发电方法都需要进行大的工程建设,才能保障人民的正常用电,而光伏发电如果用在了房屋上,则会方便很多,并且容易建设,避免了一些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房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房屋,包括屋顶和墙体;所述屋顶设置有支柱、放置框、聚光板、连接柱、透光玻璃板、转换器和导线管;所述支柱有两个,分别垂直设置在屋顶前后两端;所述放置框水平设置在两个支柱的上端头处;所述聚光板有若干块,均等布置在放置框上;所述连接柱垂直设置在放置框上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透光玻璃板水平设置在连接柱的上端头处;所述转换器设置在聚光板的下侧;所述导线管一端连接在转换器上,另一端延伸至墙体上;所述墙体设置有储能电池板、固定柱、固定块、逆变器、分线头、保护盖和散热孔;所述储能电池板嵌合在墙体内且储能电池板连接着穿过导线管的导线;所述固定柱垂直设置在储能电池板下端面;所述逆变器设置在墙体的内壁上且逆变器通过导线连接着储能电池板;所述分线头有若干个,从上至下等距布置在储能电池板的左右两侧;所述保护盖设置在墙体的外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块固接在固定柱的下端头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盖的外表面均匀布置有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聚光板用于收集光能;透光玻璃板用于阻挡雨雪覆盖在聚光板上,并且便于阳光透过照射在聚光板上;转换器用于将聚光板收集的光能转换为电能;导线管用于穿插导线;储能电池板用于将转换的电能储存起来;固定柱用于支撑着处于墙体内的储能电池板;固定块便于使用螺栓将储能电池板固定在墙体内;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从而便于家庭生活使用;分线头用于分接导线,穿入房屋的其他房间内,进行使用;保护盖便于检修者打开设备所在位置,进行检修;散热孔便于墙体内部热量散出,避免高温损坏设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简单,工作性能好,实用性强,充分展现了现代化工具的特点,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房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房屋中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房屋中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透光玻璃板,2-放置框,3-连接柱,4-支柱,5-聚光板,6-转换器,7-屋顶,8-导线管,9-保护盖,10-散热孔,11-储能电池板,12-固定柱,13-逆变器,14-墙体,15-固定块,16-分线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房屋,包括屋顶7和墙体14;所述屋顶7设置有支柱4、放置框2、聚光板5、连接柱3、透光玻璃板1、转换器6和导线管8;所述支柱4有两个,分别垂直设置在屋顶7前后两端;所述放置框2水平设置在两个支柱4的上端头处;所述聚光板5有若干块,均等布置在放置框2上,聚光板5用于收集光能;所述连接柱3垂直设置在放置框2上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透光玻璃板1水平设置在连接柱3的上端头处,透光玻璃板1用于阻挡雨雪覆盖在聚光板5上,并且便于阳光透过照射在聚光板5上;所述转换器6设置在聚光板5的下侧,转换器6用于将聚光板5收集的光能转换为电能;所述导线管8一端连接在转换器6上,另一端延伸至墙体14上,导线管8用于穿插导线;所述墙体14设置有储能电池板11、固定柱12、固定块15、逆变器13、分线头16、保护盖9和散热孔10;所述储能电池板11嵌合在墙体14内且储能电池板11连接着穿过导线管8的导线,储能电池板11用于将转换的电能储存起来;所述固定柱12垂直设置在储能电池板11下端面,固定柱12用于支撑着处于墙体14内的储能电池板11;所述固定块15固接在固定柱12的下端头处,固定块15便于使用螺栓将储能电池板11固定在墙体14内;所述逆变器13设置在墙体14的内壁上且逆变器13通过导线连接着储能电池板11,逆变器13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从而便于家庭生活使用;所述分线头16有若干个,从上至下等距布置在储能电池板11的左右两侧,分线头16用于分接导线,穿入房屋的其他房间内,进行使用;所述保护盖9设置在墙体14的外表面上,保护盖9便于检修者打开设备所在位置,进行检修;所述保护盖9的外表面均匀布置有散热孔10,散热孔10便于墙体14内部热量散出,避免高温损坏设备。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