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型薄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651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L型薄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住宅共用排气道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L型薄壁结构。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于2011年1月21日申请了名称为“共用排气道”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110024368.8),该共用排气道设置于房间阴角处,阴角处的楼板预设洞口,该排气道由L型薄壁结构穿过洞口或设置于楼板上围合所述洞口及部分墙面而形成,共用排气道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口,进气口上安装有功能阀。

该共用排气道取消了现有国家行业标准中的专用水泥砂浆薄壁管道,通过L型薄壁结构围合洞口及部分墙面而形成共用排气道,废气经共用排气道由其顶部排出,既保证了原来水泥砂浆管的排气功效,又不产生原来管道壁与墙面的缝隙问题,保证了排气系统的使用永久性,便于防水处理,结构简单可靠,施工方便,成本低。

虽然该共用排气道具有上述优点,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该共用排气道的L型薄壁结构与墙面之间封堵粘接面积小,会出现附着力不牢而裂开的现象,导致密封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型薄壁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L型薄壁结构附着力不牢、密封性能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L型薄壁结构,设置于房间的阴角处,所述阴角处的楼板预设洞口,所述L型薄壁结构穿过所述洞口叠加围合部分墙面/或设置于楼板上围合所述洞口及部分墙面而形成共用排气道,所述L型薄壁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两平板,所述相互垂直的两平板靠近墙面的端部内侧设有内板,所述内板沿所述平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内板与所述平板靠近墙面的端部形成用于填充密封材料的第一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为矩形,弧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图形。

可选地,所述内板至少为两个,相邻内板之间形成用于填充密封材料的第二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为矩形,弧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图形。

可选地,至少一所述平板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上安装有功能阀。

可选地,两所述平板和所述内板由浆料一体固化成型;或者由平板拼接装订、粘接而成。

可选地,两所述平板和所述内板内设有增强物,所述增强物为钢筋、钢丝、钢筋网、纤维、纤维丝束、纤维网格布、无纺布、金属薄条带、有孔薄条带、包装带、编织带、秸秆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两所述平板和所述内板内设有轻质物,所述轻质物为木屑、秸秆、泡沫、聚苯烯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中,L型薄壁结构应用于共用排气道后,由于两相互垂直平板端部具有与内板形成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墙面相交形成通空,从而可实现机械化填充密封材料作业,减小人工劳动强度,同时内板增加了相互垂直平板端部与墙面相交处的填充密封材料的粘附面积,不易空鼓、不易漏气,增强了密封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L型薄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L型薄壁结构与阴角围合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L型薄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L型薄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L型薄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型薄壁结构,设置于房间的阴角处,所述阴角处的楼板预设洞口,所述L型薄壁结构穿过所述洞口叠加围合部分墙面/或设置于楼板上围合所述洞口及部分墙面而形成共用排气道,所述L型薄壁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两平板,各所述平板靠近墙面的端部内侧设有内板,所述内板沿各所述平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内板与所述平板靠近墙面的端部形成用于填充密封材料的第一开口。

本实用新型中,L型薄壁结构应用于共用排气道后,由于两相互垂直平板端部具有与内板形成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墙面相交形成通空,从而可实现机械化填充密封材料作业,减小人工劳动强度,同时内板增加了相互垂直平板端部与墙面相交处的填充密封材料的粘附面积,不易空鼓、不易漏气,增强了密封可靠性。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L型薄壁结构,设置于房间的阴角10处,阴角10处的楼板预设洞口,L型薄壁结构穿过所述洞口叠加围合部分墙面而形成共用排气道20,所述L型薄壁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两平板30,各平板30靠近墙面的端部内侧均设有内板40,内板40沿各平板30高度方向设置,内板40与平板30靠近墙面的端部之间形成用于灌浆的第一开口50。

由图2中可以看出,内板40为弧形板,这样,第一开口50的形状为弧形开口。当然,内板40也可以为平板。由于增加了内板40,两相互垂直平板30端部具有与内板40形成的第一开口50,第一开口50与墙面相交形成通空,通空可以为四周全封闭,或不封闭,当四周全封闭时由通空的顶部填充密封材料,当为不封闭时,可由顶部或外开放侧填充密封材料。具体地,密封材料可以为浆料或发泡密封料60。填充时可采用机械化灌浆填充密封作业,减小人工劳动强度,同时内板40增加了相互垂直平板30端部与墙面相交处的填充密封材料的粘附面积,不易空鼓、不易漏气,增强了密封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其中一平板30上开设有进气口31,进气口31上安装有功能阀(未示出),功能阀一般为止回阀或防火阀或止回、防火、导向多功能组合阀,功能阀主要用于防止共用排气道内废气倒灌或防止火灾蔓延等功能。当然,也可以于两平板30上均设置进气口,在各进气口上均设置功能阀。

本实施例中,两平板30和内板40由浆料一体固化成型。或者,由平板拼接装订、粘接而成。

本实施例中,两平板30和内板40内设有增强物,所述增强物为钢筋、钢丝、钢筋网、纤维、纤维丝束、纤维网格布、无纺布、金属薄条带、有孔薄条带、包装带、编织带、秸秆中的至少一种。通过设置增强物,提高薄壁结构的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两平板30和内板40内设有轻质物,轻质物为木屑、秸秆、泡沫、聚苯烯中的至少一种。轻质物可以适当降低重量,便于搬运和安装。

实施例二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内板40的形状不同。本实施例中,内板40为不规则板,其具有一折角。这样,内板40与平板30的端部形成的第一开口50形状为不规则。

实施例三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内板40的形状不同。本实施例中,内板40为平板,其与平板30呈一定倾斜角度设置。这样,形成的第一开口50的形状为三角形。

当然,内板40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内板40也可以为L型板,这样,形成的第一开口50形状为矩形。

实施例四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内板40为两个。其中一内板40为平板,另一内板40为弧形板,这样,靠近平板30的内板40与平板30的端部形成第一开口50,而两内板40之间形成第二开口70。第一开口50与第二开口70均用于填充密封材料。这样,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填充量,增加了平板30端部与墙面相交处填充密封材料的粘附面积,增强了密封的牢固可靠性。当然,根据现场需要,在本实施例基础上也可以设置更多的内板40从而形成更多的开口来增强密封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