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5196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防护棚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防护棚。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建设空间越来越狭窄,在新建、改建等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需要考虑邻近区域现有建筑设施的保护。在这部分需保护的建筑设施中,有很多跨度较大,现有技术中难以形成大跨度的保护措施,很难符合现场施工条件,也不易满足施工现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护棚,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邻近区域现有建筑设施难以形成大跨度的保护措施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棚,包括:

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通过横向拉结杆连接固定,所述支撑骨架包括: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柱;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多个顶棚单元,所述多个顶棚单元相互对接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顶棚单元固定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包括一体形成、且向对应的所述顶棚单元延伸的一对加强段。

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防护棚通过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连接多个顶棚单元形成支撑骨架,其中多个顶棚单元相互对接连接、且相邻两个顶棚单元固定有加强杆,加强杆加强了相邻两个顶棚单元处的对接连接,防止相邻两个顶棚单元之间发生断裂而脱离损坏支撑骨架。多个支撑骨架间隔设置,通过横向拉结杆连接固定形成具有一定跨度的防护棚,这样的防护棚能够有效解决当需要保护的建筑物的跨度较大时,难以形成大跨度的保护措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符合现场施工条件,也满足施工现场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棚单元包括:

上下相对设置的一对顶棚单元层;

竖向腹杆,竖向连接于所述一对顶棚单元层之间;以及

斜向腹杆,斜向连接于所述一对顶棚单元层之间。

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棚单元层包括相互连接的横杆和纵杆。

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顶棚单元层的横杆通过对接扣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强杆通过旋转扣件固定于相邻两个所述顶棚单元层的横杆。

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棚单元层上铺设有隔离层。

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隔离层为竹笆或钢板网。

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包括:

相对设置的立杆;以及

横向连接于所述立杆的水平杆。

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斜向固定有斜向拉结杆。

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顶棚单元之间斜向固定有斜向加固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A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的主视图。参阅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的侧视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需要受保护的建筑物的跨度较大,在需要受保护的建筑物的附近进行施工时,需要在现有需要受保护的建筑物的外侧支设本实用新型防护棚,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对现有需要受保护的建筑物1造成破坏。本实用新型防护棚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骨架10,支撑骨架10通过横向拉结杆20连接固定,支撑骨架10包括: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12以及多个顶棚单元13,其中第二支撑柱12与第一支撑柱11相对设置,多个顶棚单元13连接于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多个顶棚单元13相互对接连接、且相邻两个顶棚单元13处固定有加强杆14,加强杆14包括一体形成、且向对应的顶棚单元13延伸的一对加强段。本实用新型防护棚通过采用加强杆,加强了相邻两个顶棚单元处的对接连接,防止相邻两个顶棚单元之间发生断裂而脱离损坏支撑骨架。这样的多个支撑骨架间隔设置,通过横向拉结杆连接固定形成具有一定跨度的防护棚,防护棚能够有效解决当需要保护的建筑物的跨度较大时,难以形成大跨度的保护措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符合现场施工条件,也满足施工现场的需求。

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柱11包括:立杆110和水平杆111,其中立杆110相对设置,水平杆111横向连接于立杆110之间,从而能够形成格构柱结构,相比利用单独一个立杆110作为支撑柱,采用多个立杆110相互连接,以形成格构柱结构的第一支撑柱11,增加了第一支撑柱11的整体性和刚度,第一支撑柱11的承载能力更强,这也就加强了第一支撑柱11的支撑效果,不容易发生损坏。

第二支撑柱12和第一支撑柱11的结构相同,第二支撑柱12和第一支撑柱11分别支设于现有需要受保护的建筑物的相对两侧。第二支撑柱12和第一支撑柱11高于现有需要受保护的建筑物,以方便后续安装在第二支撑柱12和第一支撑柱11上的多个顶棚单元13位于现有需要受保护的建筑物的上方,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有杂物掉落到现有需要受保护的建筑物上而损坏现有需要受保护的建筑物。

结合图1和图2所示,顶棚单元13包括:一对顶棚单元层130、竖向腹杆131以及斜向腹杆132,其中一对顶棚单元层130上下相对设置,竖向腹杆131竖向连接于一对顶棚单元层130之间,斜向腹杆132斜向连接于一对顶棚单元层130之间,以形成桁架结构,从而形成的顶棚单元13的结构牢固,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在将多个顶棚单元13安装在第二支撑柱12和第一支撑柱11之间时,多个顶棚单元层130之间需要对接连接固定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上下相对设置的一对顶棚单元层130之间的距离根据规范和需要设置,一般为500mm至1000mm。

在本实施例中,顶棚单元层130包括相互连接的横杆1300和纵杆。相邻两个顶棚单元层130的横杆1300通过对接扣件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显示了图1的A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相邻两个顶棚单元13的顶棚单元层130的横杆1300通过对接扣件133固定连接。为防止相邻两个顶棚单元层130的对接连接处发生断裂而脱离,将加强杆135通过旋转扣件134固定于相邻两个顶棚单元层130的横杆1300上,加强杆135包括一体形成、且向对应的顶棚单元层130延伸的一对加强段,即加强杆135的中部位于相邻两个顶棚单元层130的横杆1300的对接处,从而利用加强杆135加强相邻两个顶棚单元层130的对接连接,使得顶棚单元13的结构更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当防护棚的跨度大于6m时,相邻两个顶棚单元层130采用对接扣件对接连接,并在对接处附加一根水平钢管作为加强杆135,加强杆135搭接于相邻两个顶棚单元层130的对接处,从而加强了对接处结构的强度。加强杆135的长度不得少于1m,且至少采两个旋转扣件134将加强杆135连接固定在相邻两个顶棚单元层130的横杆1300上。

为将顶棚单元13的表面封闭,在多个顶棚单元层130上铺设有隔离层。在本实施例中,隔离层为竹笆或钢板网。隔离层能够防止杂物从顶棚单元13的缝隙中落下而损坏现有需要受保护的建筑物。

顶棚单元13和第一支撑柱11之间通过扣件固定连接,从而将多个顶棚单元13固定连接在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之间,从而形成支撑骨架10。

如图2所示,为将相邻的两个支撑骨架10固定连接,采用斜向拉结杆30斜向固定于相邻的两个支撑骨架10的第一支撑柱11之间,以形成剪力撑,加强了结构的稳定性,防止相邻的两个支撑骨架10之间发生脱离损坏。

第一支撑柱11和顶棚单元13之间斜向固定有斜向加固杆40,从而第一支撑柱11、顶棚单元13以及斜向加固杆40形成三角稳定结构,不容易发生变形问题,使得防护棚的整体结构稳定而牢固。

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防护棚通过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连接多个顶棚单元形成支撑骨架,其中多个顶棚单元相互对接连接、且相邻两个顶棚单元处固定有加强杆,加强杆加强了相邻两个顶棚单元处的对接连接,防止相邻两个顶棚单元之间发生断裂而脱离损坏支撑骨架。这样的多个支撑骨架间隔设置,通过横向拉结杆连接固定形成具有一定跨度的防护棚,防护棚能够有效解决当需要保护的建筑物的跨度较大时,难以形成大跨度的保护措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防护棚符合现场施工条件,也满足施工现场的需求。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