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保温岩棉彩钢夹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9269阅读:1122来源:国知局
防火保温岩棉彩钢夹芯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芯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火保温岩棉彩钢夹芯板。



背景技术:

夹芯板产品是由两层成型金属面板(或其他材料面板)和直接在面板中间发泡、熟化成型的高分子隔热内芯组成。这些夹芯板成品便于安装、轻质、高效。填充系统使用的也是闭泡分子结构,可以杜绝水汽的凝结。外层钢板的成型充分考虑了结构和强度要求,并兼顾美观,内面层成型为平板以适应各种需要,其中彩钢岩棉夹芯板芯材是以玄武岩及其它天然矿石等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熔融成纤维,加入适量粘结剂,固化加工而制成的。是同类(夹芯板系列)中耐火性能较好的一种防火板材,但是传统的彩钢岩棉夹芯板防火保温性能不足,板材稳定性差、强度低、抗压能力弱。

为了克服传统彩钢岩棉夹芯板防火保温性能不足,板材稳定性差、强度低、抗压能力弱缺点,因此需要一种防火保温岩棉彩钢夹芯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防火保温岩棉彩钢夹芯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防火保温岩棉彩钢夹芯板,包括上基板,所述上基板的下方设有上粘结层,所述上粘结层远离上基板的一侧粘附有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远离上粘结层的一侧粘附有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二隔热层的另一侧粘附有岩棉板,所述岩棉板的另一侧粘附有保持基板,所述保持基板为蜂窝结构,所述保持基板的内部填充有防火块,所述保持基板的另一侧粘附有下粘结层,所述下粘结层的另一侧粘附有下基板,所述岩棉板的内部等距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岩棉板长度方向垂直设置,所述通孔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从第一隔热层伸入上粘结层的内部,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从防火块伸入下粘结层的内部,所述上基板远离上粘结层的一侧涂覆有反光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热层的横截面为蜂窝状结构,所述支撑柱从蜂窝状通孔处伸入上粘结层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隔热层由一种聚氨酯泡沫塑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防火块由一种矿物玻镁防火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上粘结层和下粘结层的结构一致,所述上粘结层由一致粘结砂浆制成。

优选的,所述反光层由一种聚酰亚胺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上基板上设置的反光层,以及在上基板与岩棉板之间安装的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有效的隔绝外部热量的进入以及内部热量的散失,提高夹芯板的保温效果和隔热性能;

2、通过对第一隔热层和保持基板的蜂窝状设计,以及设置的支撑柱,提高了夹芯板整体的强度,提高夹芯板的抗压能力;

3、过在保持基板的内部设置的防火块,提高夹芯板的防火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火保温岩棉彩钢夹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火保温岩棉彩钢夹芯板喷涂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上基板、2上粘结层、3第一隔热层、4第二隔热层、5岩棉板、6保持基板、7防火块、8下粘结层、9下基板、10通孔、11支撑柱、12反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防火保温岩棉彩钢夹芯板,包括上基板1,上基板1的下方设有上粘结层2,上粘结层2远离上基板1的一侧粘附有第一隔热层3,第一隔热层3远离上粘结层2的一侧粘附有第二隔热层4,第二隔热层4的另一侧粘附有岩棉板5,岩棉板5的另一侧粘附有保持基板6,保持基板6为蜂窝结构,保持基板6的内部填充有防火块7,保持基板6的另一侧粘附有下粘结层8,下粘结层8的另一侧粘附有下基板9,岩棉板5的内部等距开设有通孔10,通孔10沿岩棉板5长度方向垂直设置,通孔10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柱11,支撑柱11的一端从第一隔热层3伸入上粘结层2的内部,支撑柱11的另一端从防火块7伸入下粘结层8的内部,上基板1远离上粘结层2的一侧涂覆有反光层12。

第一隔热层3的横截面为蜂窝状结构,支撑柱11从蜂窝状通孔处伸入上粘结层2的内部,第二隔热层4由一种聚氨酯泡沫塑料制成,防火块7由一种矿物玻镁防火材料制成,上粘结层2和下粘结层8的结构一致,上粘结层2由一致粘结砂浆制成,反光层12由一种聚酰亚胺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反光层12首先对夹芯板外界的热量进行反射,防止热量从夹芯板进入建筑内部,这时候第一隔热层3的蜂窝状设计,使第一隔热层3内部形成空腔,有效的阻止热量的传递,由矿物玻镁防火材料制成的防火块7提高夹芯板的防火性能,同时支撑柱11以及蜂窝状设计的第一隔热层3和保持基板6,保障夹芯板整体强度,该设计有效的隔绝外部热量的进入以及内部热量的散失,提高夹芯板的保温效果和隔热性能,提高了夹芯板整体的强度,提高夹芯板的抗压能力,提高夹芯板的防火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