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发光地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126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式发光地砖。



背景技术:

地砖是一种地面装饰材料,也叫地板砖,具有质坚、耐压耐磨、能防潮等特性,多用于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地面或楼面。为了增加城市的亮化效果,在一些特定的场合需要使用可发光的地砖。

中国专利ZL 201320510677.0于2014年1月15日公开了一种装饰地砖,主砖体包括一个透明砖板及两个由该砖板两侧分别延伸出来的支撑脚,砖板包括一个入光面及一个与该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砖体的入光面上贴付有雾化玻璃,砖板与支撑脚相结合形成一个收容空间,该两个支撑脚的侧壁上分别开设一个导向槽,支撑电路板由两个导向槽可拆卸地设置在收容空间内,支撑电路板上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以上装饰地砖能够实现发光二极管的更换及维护,但结构复杂、成本高,不利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中国专利ZL 201620134880 .6于2016年6月29日公开了一种发光地砖,在砖体上设有楔形槽,在楔形槽内设有发光带。以上发光地砖的发光带为荧光材料制成的带体,也可以是发光材料制成的带体,一方面发光的效果欠佳;另一方面,发光带上部为圆弧形凸起并高于砖体的顶面,行人的脚部直接踩踏在发光带上,容易造成发光带损坏。

另外,现有的地砖通常由黏土烧制而成,强度及韧性不够,容易发生损坏,使用寿命没有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式发光地砖。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式发光地砖,具有地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砖本体为长方体结构,由从上往下依次粘接的第一发泡水泥层、聚丙烯纤维层和第二发泡水泥层构成,在第一发泡水泥层的顶部开有贯通其前后端面的通槽,该通槽中装有与之形状大小相适应的透光板,所述透光板左右两边的下端一体形成有卡条,该卡条从透光板的前端面延伸至后端面,且卡条卡入所述通槽槽壁上对应设置的卡槽中,在所述通槽的槽底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长条形凹槽,各凹槽中均装有与之形状大小相适应的LED发光带。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地砖为三层复合结构,最上面和最下面为发泡水泥,强度可靠,抗压性好,中间为聚丙烯纤维,依靠其独特的抗拉强度及韧性,能够有效防止地砖发生脆裂或损坏,从而确保了地砖的使用寿命。LED发光带发出的光线通过透光板向上射出,满足了地砖发光的功能需求。LED发光带定位在凹槽中,向上由透光板限位,这样安装的牢靠性好,并且受透光板的保护不会发生损伤。透光板采用两侧的卡条与地砖本体卡接配合,拆装时沿前后方向推动透光板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为了方便选材,降低成本,确保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所述透光板由有机玻璃制成。

为了使发射出的光线柔和而均匀,所述透光板的底面为磨砂面。

为了在铺装时与下方的混凝土接合紧密,以确保在地面上安装牢靠,所述第二发泡水泥层的底面设置有按矩阵分布的凸起。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容易、生产成本低、强度及韧性好,不易发生损坏,使用寿命长,并且发射出的光线柔和、均匀,能够在地面铺装牢靠,适宜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地砖本体1,该地砖本体1为长方体结构,由从上往下依次粘接的第一发泡水泥层11、聚丙烯纤维层12和第二发泡水泥层13构成。作为优选,第一发泡水泥层11的厚度大于聚丙烯纤维层12的厚度,聚丙烯纤维层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发泡水泥层13的厚度。在第二发泡水泥层13的底面设置有按矩阵分布的凸起14,凸起14与第二发泡水泥层13为一体结构,凸起14的大小及形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此不作赘述。

如图1所示,在第一发泡水泥层11的顶部开有矩形的通槽,该通槽贯通第一发泡水泥层11的前后端面,且通槽左右两边槽壁的底部开有卡槽,卡槽也贯通第一发泡水泥层11的前后端面。在通槽中装有与之形状大小相适应的透光板2,透光板2左右两边的下端一体形成有卡条21,该卡条21从透光板2的前端面延伸至后端面,且卡条21卡入通槽槽壁上对应设置的卡槽中。透光板2优选由有机玻璃制成,该透光板2的底面为磨砂面。在通槽的槽底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长条形凹槽,各凹槽中均装有与之形状大小相适应的LED发光带3。LED发光带3发出的光线通过透光板2向上射出,满足了地砖发光的功能需求。当然,为了便于LED发光带3的导线引出,地砖本体1上根据实际需要开设有线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