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342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



背景技术:

目前,输电塔被广泛的应用电力输送,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分为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和输电铁塔(角钢塔)。其中,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因其结构简单现场安装方便被广泛的应用低压供电领域。通常的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包括塔身和横担,塔身一般由多节支撑杆堆叠构成,横担连接在最上部的支撑杆上,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接法兰盘连接在一起,同样的,横担与支撑杆之间也是通过连接法兰盘连接在一起。现场安装时,通过吊车底部的支撑杆立起固定在地基上,再吊起上部的支撑杆与下部支撑杆的连接法兰盘对齐并利用螺栓紧固,最后,将横担水平吊起,横担的连接法兰盘对齐上部支撑单管侧壁的连接法兰盘,并通过螺栓紧固。对于横担的安装,由于高度位置较高,高空中对齐对应连接法兰盘的难度很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进行安装。并且,由于常规的输电塔通常仅是用于输电用,而且,输电塔通常布置在开阔地带,空间利用率较低。如何设计一种便于现场安装以提高安装效率的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实现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便于现场快速安装,并提高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包括塔身和至少一组横担组件,所述塔身包括底部支撑管和上部支撑单管,所述底部支撑管的端部和所述上部支撑单管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端部法兰盘,所述上部支撑单管通过所述端部法兰盘与所述底部支撑管固定连接,每组所述横担组件包括第一横担和第二横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多个模块化天线,所述模块化天线包括两个连接连接法兰盘、支撑筒和集束天线,所述支撑筒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法兰盘之间,两个所述连接法兰盘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集束天线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多个所述模块化天线由下至上依次布置在所述上部支撑单管的顶部,相邻两个所述模块化天线通过所述连接法兰盘固定连接;所述上部支撑单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上部支撑单管,所述上部支撑单管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上部还设置有吊钩;所述第一横担的安装端部设置有卸扣,所述第二横担的端部设置有拉钩,所述拉钩的钩头呈锥形结构,所述第一横担的安装端部上侧和所述第二横担的安装端部上侧分别设置有承载轴,所述第一横担和所述第二横担背向设置,所述第一横担和所述第二横担的承载轴卡在对应的所述吊钩中,所述卸扣和所述拉钩穿过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上部支撑单管中,所述拉钩勾住所述卸扣。

进一步的,位于顶部的所述模块化天线上还设置有风力发电组件,所述风力发电组件包括垂直风力发电机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减震座、下安装座和蜂窝减震套,所述上减震座的下端面开设有阶梯孔,所述下安装座的上端面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安装柱,所述蜂窝减震套套在所述安装柱上,所述安装柱和所述蜂窝减震套插在所述阶梯孔中,所述上减震座和所述下安装座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垂直风力发电机安装在所述上减震座上,所述下安装座固定在顶部的所述模块化天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柱的侧壁设置有减震涂层,所述上减震座和所述下安装座之间还设置有减震垫,所述螺栓外还套有金属橡胶套,所述金属橡胶套夹在所述螺栓的头部和所述上减震座的边缘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支撑单管的下端部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所述定位环插在所述底部支撑管的上端口中。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环的侧壁还开设有开口槽。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空间中绕所述支撑筒的外围均布有三块屏蔽隔断,所述屏蔽隔断的上下端部焊接两个所述连接法兰盘之间,所述屏蔽隔断的内侧边焊接在所述支撑筒的侧壁上,相邻两块所述屏蔽隔断之间形成安装子空间,每个所述安装子空间中设置有所述集束天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通过在横担的端部对应设置卸扣和拉钩,并在上部支撑单管上设置吊钩,在安装过程中,两个横担先通过自身的承载轴挂在吊钩上,使得横担的端部上侧被吊钩拉起,然后,放平横担的过程中,通过卸扣和拉钩配合能够将两个横担连接在一起,同时,由于拉钩的钩头呈锥形结构,使得拉钩勾住卸扣的过程中,逐渐拉紧两个横担,以实现两个横担相互拉紧并夹住上部支撑单管,实现快速的安装,现场安装时不需要水平吊装横担,简化了现场安装的过程,使得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便于现场快速安装,并提高安装效率。其中,利用两个连接法兰盘与支撑筒配合形成安装空间,将集束天线安装在安装空间中,不同模块中的天线被设置在安装空间中互不影响,可以在塔身的顶部安装多个模块化天线,有效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实现输电塔兼用于通信塔,实现功能多样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实施例上部支撑单管和横担的组装图一;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实施例上部支撑单管和横担的组装图二;

图5为图4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实施例模块化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C向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实施例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包括塔身1和至少一组横担组件2,所述塔身1包括底部支撑管11和上部支撑单管12,所述底部支撑管11的端部和所述上部支撑单管12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端部法兰盘(未标记),所述上部支撑单管12通过所述端部法兰盘与所述底部支撑管11固定连接,每组所述横担组件2包括第一横担21和第二横担22,而为了实现利用输电塔进行安装通信天线,本实施例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还包括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多个模块化天线5,所述模块化天线5包括两个连接法兰盘51、支撑筒52和集束天线53,所述支撑筒52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法兰盘51之间,两个所述连接法兰盘51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集束天线53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多个所述模块化天线5由下至上依次布置在上部支撑单管12上,相邻两个所述模块化天线5通过所述连接法兰盘51固定连接;而为了实现现场快速安装横担,所述上部支撑单管12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孔121,所述安装孔121贯穿所述上部支撑单管12,所述上部支撑单管12位于所述安装孔121的上部还设置有吊钩122;所述第一横担21的安装端部设置有卸扣211,所述第二横担22的端部设置有拉钩221,所述拉钩221的钩头呈锥形结构,使得所述拉钩221的钩头内侧壁为倾斜面,所述钩头221的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横担21的安装端部上侧和所述第二横担22的安装端部上侧分别设置有承载轴23,所述第一横担21和所述第二横担22背向设置,所述第一横担21和所述第二横担22的承载轴23卡在对应的所述吊钩122中,所述卸扣211和所述拉钩221穿过所述安装孔121位于所述上部支撑单管12中,所述拉钩221勾住所述卸扣211。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中在上部支撑单管12上形成贯穿杆体的安装孔121,而横担组件2中的第一横担21和第二横担22对应设置有卸扣211和拉钩221,其中,拉钩221的钩头呈锥形结构,使得拉钩221与卸扣211连接的过程中,拉钩221能够逐渐拉筋卸扣211,从而使得第一横担21和第二横担22夹紧上部支撑单管12;更重要的是,在安装过程中,横担可以采用常规的竖直吊装的方式,使得横担上的承载轴23先挂在吊钩122上,然后逐渐放平横担,而在放平过程中,第一横担21和第二横担22便通过卸扣211和拉钩221紧固在一起,而为了提高连接可靠性,可以在第一横担21和第二横担22的安装端部下边采用较少的螺栓与上部支撑单管12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横担不需要水平吊装,同时,也减少现场高空作业来调整横担的端面与上部支撑单管12的安装面对齐的步骤,仅需要将横担挂在吊钩122上即可完成预装,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横担固定来讲节省了大量的螺栓,减少操作人员高空作业的时间,提高了现场安装的效率。而为了充分利用输电塔的高度空间,可以在上部支撑单管12的顶部堆叠安装多个模块化天线5,位于最底部的模块化天线5的下方的连接法兰盘51固定在上部支撑单管12上。而为了安装多个集束天线53,安装空间中还设置有多块屏蔽隔断54,相邻两块所述屏蔽隔断54之间形成安装子空间,每个所述安装子空间中设置有所述集束天线53,利用屏蔽隔断54可以避免同一模块化天线5中的多个集束天线53相互影响,优选的,安装空间中均布有三块所述屏蔽隔断54,所述安装空间中形成三个所述安装子空间,模块化天线5整体呈圆柱状,三个集束天线53呈120度角分布。进一步的,为了有效保护集束天线53,屏蔽隔断54的外侧边还设置有屏蔽挡板241,相邻两块所述屏蔽挡板241之间还设置有非金属板55,所述非金属板55、两块相邻的所述屏蔽隔断54、以及两个所述连接法兰盘51之间形成封闭式的所述安装子空间,具体的,集束天线53封闭安装在安装子空间中,集束天线53发出的信号透过非金属板55射出。

进一步的,上部支撑单管12的下端部设置有定位环123,所述定位环123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所述定位环123插在所述底部支撑管11的上端口中。具体的,在组装塔身1的过程中,上部支撑单管12被吊起后,可以通过定位环123更加方便快捷的完成上部支撑单管12和底部支撑管11对齐,由于定位环123呈漏斗状,定位环123能够进行导向,使得上部支撑单管12整体落到底部支撑管11上后自动定位对齐,从而减少了工人高空作业的时间,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优选的,为了实现上部支撑单管12与底部支撑管11在吊装后预紧,定位环123的侧壁还开设有开口槽124,由于定位环123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定位环123的下端部能够不受阻力的插入到底部支撑管11的上端口中,而在上部支撑单管12逐渐落下的过程中,定位环123与底部支撑管11的上端口相对的直径逐渐增大,继续下落后,定位环123将卡在底部支撑管11的上端口中,而开口槽124能够实现定位环123进行变形以更加贴服底部支撑管11的内壁。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多功能输电管塔还包括风力发电组件,所述风力发电组件包括垂直风力发电机4和连接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上减震座31、下安装座32和蜂窝减震套33,所述上减震座31的下端面开设有阶梯孔(未标记),所述下安装座32的上端面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安装柱321,所述蜂窝减震套33套在所述安装柱321上,所述安装柱321和所述蜂窝减震套33插在所述阶梯孔中,所述上减震座31和所述下安装座32通过螺栓34连接在一起;所述垂直风力发电机4安装在所述上减震座31上,所述下安装座32固定在顶部的所述模块化天线5上。具体的,由于利用支撑筒22作为模块化天线5的支撑件,确保模块化天线5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以实现顶部的模块化天线5上设置风力发电组件,而垂直风力发电机4通过连接组件3安装在模块化天线5的顶部,蜂窝减震套33能够对上减震座31因垂直风力发电机4运行产生的震动进行减弱,从而减少了垂直风力发电机4运行震动对模块化天线5和塔身1的影响,提高使用可靠性。同时,连接组件3通过上减震座31和下安装座32能够方便快捷的现场将垂直风力发电机4吊装到塔身1的顶部。其中,所述安装柱321的侧壁设置有减震涂层322,减震涂层322进一步的起到减震的作用,提高减震性能。而所述上减震座31和所述下安装座32之间还设置有减震垫36,所述螺栓34外还套有金属橡胶套35,所述金属橡胶套35夹在所述螺栓34的头部和所述上减震座31的边缘之间,具体的,上减震座31和所述下安装座32之间完全被减震组件间隔开,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上减震座31向下安装座32传递震动。

本实施例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通过在横担的端部对应设置卸扣和拉钩,并在上部支撑单管上设置吊钩,在安装过程中,两个横担先通过自身的承载轴挂在吊钩上,使得横担的端部上侧被吊钩拉起,然后,放平横担的过程中,通过卸扣和拉钩配合能够将两个横担连接在一起,同时,由于拉钩的钩头呈锥形结构,使得拉钩勾住卸扣的过程中,逐渐拉紧两个横担,以实现两个横担相互拉紧并夹住上部支撑单管,实现快速的安装,现场安装时不需要水平吊装横担,简化了现场安装的过程,使得输电通信复合式铁塔便于现场快速安装,并提高安装效率。其中,利用两个连接法兰盘与支撑筒配合形成安装空间,将集束天线安装在安装空间中,不同模块中的天线被设置在安装空间中互不影响,可以在塔身的顶部安装多个模块化天线,有效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实现输电塔兼用于通信塔,实现功能多样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