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低层装配式建筑的墙板与框架的组合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8489发布日期:2018-06-30 04:2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低层装配式建筑的墙板与框架的组合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低层装配式建筑的墙板与框架的组合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主要的建筑物结构体系为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针对框架结构,目前,常见的类似框架结构体系有2种,一种是传统的现浇形式,一种采用装配式,装配式的预制结构中梁柱采用先张或后张预应力技术、楼板采用预应力叠合板或预应力空心板、墙板采用外挂板或者梁下墙而形成结构体系。对于上述的框架结构体系,传统现浇形式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材力,并导致大量的建筑垃圾,施工周期较长,且不环保。采用装配式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体系,构件比较大,例如外墙板,为实现外墙板保温装饰一体化,生产工序多,运输较为困难,总装技术难度较大,预制柱之间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柱子与梁采用现浇或预应力连接,制作、运输、安装成本较高,而且,现有的框架结构中柱与基础、梁柱等节点均为刚接连接,如柱与基础、柱与梁通过现浇连接的建筑,每层施工需要等待混凝土达到强度才能进行下一层施工,其施工周期相对较长,降低了装配式框架结构得建造灵活性和施工速度。

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施工可以连续不间断且周期短,同时满足建筑施工要求、承载力性能以及抗震要求的用于低层装配式建筑的墙板与框架的组合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可以连续不间断且周期短,同时满足建筑施工要求、承载力性能以及抗震要求的用于低层装配式建筑的墙板与框架的组合构件。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低层装配式建筑的墙板与框架的组合构件,包括由预制梁和预制柱构成的框架以及预制墙板,所述预制墙板嵌入预制柱和预制梁围成的空间内,所述预制梁和预制柱铰接,所述预制墙板具有承受竖向荷载和抗侧力的能力,所述预制墙板的顶端与预制梁紧密拼接并通过连接件与预制柱梁相连,所述预制墙板的两侧端与预制柱之间预留有填充空间。

本技术方案中构件采用纯干法连接方式,预制梁和预制柱通过干式铰接,预制墙板与预制梁采用连接件连接,其施工可以连续不间断,大大增加了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周期。装配的过程中,区别于传统的框架填充墙的方式,所述的预制墙板与框架一起装配,具体装配过程由下至上依次安装。采用纯干法的框架,通过铰接连接方式连接的建筑物体系是可变体系,整体性和稳定性无法满足抗震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在框架结构中引入能承受竖向荷载和抗侧力能力的预制墙板,构成组合构件,框架结构通过预制梁与预制墙板间的传力,由于上述的预制墙板的水平抗侧刚度大,水平地震力由预制墙板承担,框架结构仅承担竖向荷载,使建筑整体的稳定性满足要求。

当然,为保证建筑体系的稳定性,此结构仅限于低层结构,如低层别墅,优选层高不超过3层。上述预制墙板在框架结构中局部布置,优选可布置在不会拆除隔墙和变动户型的房间,如楼梯间、卫生间、外墙等。其他需要形成大开间,无墙板的地方采用传统的框架结构,后期采用填充墙进行围护或隔断即可。

进一步,所述墙板与框架的组合构件为双层结构,上层的预制墙板顶端和底端均通过连接件与预制梁相连。如此,预制墙板与框架结构中的构件连接强度更好,更能够保证建筑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预制柱的至少一侧设有牛腿,所述预制梁搭接在所述牛腿上,所述预制梁搭接在所述牛腿上的一端设有插入孔,所述牛腿设有锚固件,所述锚固件一端锚固在所述牛腿内,另一端插入所述插入孔中。通过预制梁搭接在牛腿上以及牛腿上的锚固件插入预制梁中的插入孔的方式将预制柱与预制梁形成有效的干式连接,在装配过程中,当预制柱立好后,仅需在预制梁的吊装过程中将预制梁的端部搭接在设置在预制柱上的牛腿上的同时使得锚固件插入所述预制梁中的插入孔中即可,上述结构有利于预制柱与预制梁之间力的传导,同时大大提高现场安装的效率,提高了建造速度。牛腿上的锚固件插入预制梁中的插入孔的方式不仅可实现预制柱与预制梁的可靠连接,同时可有效约束预制梁的端部,确保梁端在地震作用下破坏较小甚至不破坏。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预制柱的一侧或多侧均可设置牛腿,然后通过牛腿与多根预制梁相连,如预制柱仅一侧连接预制梁,预制柱的相对的两侧面连接预制梁,预制柱的两相邻侧面连接预制梁,预制柱的三侧面连接预制梁,也可以是预制柱的四侧面均连接预制梁。

进一步,所述插入孔中灌注有灌浆料。如此,通过灌浆料可将锚固件与预制梁连接成整体,进而增加牛腿与预制梁的整体性,连接更为可靠,所述灌浆料优选为砂浆。

当然,也可不在插入孔中灌注有灌浆料,此时,优选在所述预制梁的上部设有凹口,所述插入孔与所述凹口连通,所述锚固件穿过所述插入孔伸入所述凹口中,所述凹口中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锚固件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当凹口为圆形时,其直径应当大于所述插入孔的尺寸。本实用新型通过插入预制梁的插入孔中的锚固件以及紧固件将预制柱与预制梁形成有效的干式连接。优选锚固件为螺杆,紧固件为螺母,如此,施工操作更为简便。

另外,预制柱和预制梁也可用其他的铰接方式,如在所述预制柱设有至少一个预留孔,所述预制梁的至少一端预埋有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预制柱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预留孔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相连。

再如,在所述预制柱中预埋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端板以及至少一根与所述端板固定连接的套管,所述套管连通所述预制柱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至少在所述预制柱的第一侧壁设有牛腿,所述端板锚固在所述预制柱的第二侧壁处,所述牛腿设有操作口和连接孔,所述套管与所述牛腿采用螺栓连接,所述预制梁的一端搭接在所述牛腿上。

又或者是在所述预制柱的至少一侧设有牛腿,所述预制梁搭接在所述牛腿上,所述预制梁搭接在所述牛腿上的一端的底部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尺寸与所述牛腿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牛腿嵌入所述卡接槽内。

再或者是在所述预制柱中预埋有嵌套装置,所述嵌套装置包括外壳体和嵌入件,所述嵌入件嵌入所述外壳体中并与外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嵌入件可沿外壳体的内腔移动至所述预制梁的外部,所述预制梁搭接在所述嵌入件上。本实用新型在预制柱的预制过程中,将嵌套装置预埋在预制柱中,在装配过程中,吊装预制柱,预制柱立好后,将嵌入件从外壳体中抽出至预制梁的外部,再吊装预制梁,使得预制梁搭接在所述嵌入件上并优选与嵌入件形成可靠连接,上述的梁柱节点中预制柱与预制梁通过嵌套装置形成有效的干式连接,无湿作业,同时在装配过程中无需现浇混凝土,成本节约,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短。采用嵌套装置将其预埋在预制柱中用于连接预制梁,嵌入件嵌入在外壳体中,无需改变预制柱模具的形状,也不影响运输。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需要在预制柱的多侧均设置预制梁时,如预制柱的对侧都设置预制连的情况,嵌入件分为两部分,可以是分别向外壳体两端都伸出至预制柱的外部用于连接预制柱;当需在预制柱的三侧以上设置预制梁时,可设置多个嵌套装置。

进一步,所述外壳体的至少一内侧壁设有限位槽,所述嵌入件的设有限位销钉,所述限位销钉顶部嵌入所述限位槽中。如此,限位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限位槽与限位销钉的配合可避免嵌入件滑动过程时完全脱离外壳体,本领越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要能起到限位作用,限位槽的末端不能延伸外壳体的端部。

进一步,所述外壳体的两端开口,所述限位槽沿外壳体开口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所述限位槽的末端设有限位孔,所述嵌入件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中设有弹性件,所述限位销钉置于容置孔中并与弹性件相连,所述限位销钉的顶部卡入所述限位孔中。如此,安装时,将嵌入件滑出至预制柱的外部时,滑动至限位槽的末端时,限位销钉顶部卡入限位孔中,起到限位作用,可保证在预制梁的落位过程中嵌入件既不能向外部滑也不能因碰撞向外壳体内滑入。应当理解,限位孔的深度应当大于限位槽的深度。

进一步,所述限位槽的末端设有卡槽,所述限位销钉的顶部卡接入所述卡槽中。如此,安装时,将嵌入件滑出至预制柱的外部时,滑动至限位槽的末端时,限位销钉顶部卡入卡接槽中,起到限位作用,可保证在预制梁的落位过程中嵌入件既不能向外部滑也不能因碰撞向外壳体内滑入。

需要说明的是,梁柱铰接方式可以是任意能满足建筑要求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所述预制梁靠近预制柱的一端的底部设有缺口,所述牛腿位于所述缺口内。如此设置,可保证使牛腿不外露至预制梁的底部,即此时的牛腿隐藏在预制梁内形成暗牛腿,这样有利于后期装饰,不影响美观。

进一步,所述牛腿与预制梁的拼接处设有坐浆层或弹性垫。如此设置,一方面有利于预制梁的调平,另一方面在预制梁落位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预制梁落位过程对构件造成损坏,同时在设置坐浆层的情况下,可增加牛腿与预制梁拼接面的粘结性,提高二者的整体性。

进一步,所述牛腿上部设有承压板。如此设置,可增加牛腿与预制梁拼接部的刚度,一方面提高牛腿的承压性能,另一方面可进一步避免预制梁落位时对牛腿造成破坏。所述承压板可以在装配过程中后置,也可在预制件和牛腿的预制过程中预埋。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包括锚固在预制墙板内的第一预埋件以及锚固在预制梁内的第二预埋件,所述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通过螺栓连接。如此,预制墙板与预制梁连接可靠,有利预制梁与预制墙板之间力的传导,同时大大提高现场安装的效率,提高了建造速度。

进一步,所述预制墙板在设置第一预埋件处开设有操作口。操作口的设置便于安装过程中通过螺栓连接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优选,所述第一预埋件包括连接板和固定在连接板上的锚固支腿。

进一步,所述操作口中填充有浆料。如此设置,一方面可解决因预留操作口导致的不美观问题,另一方面,当操作口中的浆料凝固后,能够起到固定螺栓的作用,避免使用年限久或外力影响下螺栓松动。此时填充浆料并不影响施工进度,无需等待浆料硬化再进行下一预制件节点的安装。

进一步,所述第二预埋件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在连接板上的锚固支腿,所述连接板开设有穿接孔。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第二预埋件在预制梁中的锚固力,提高了第一预埋件与预制墙板连接的结构强度。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可以互换结构和位置,操作口开设的位置也应当根据安装需要进行改变。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栓配合使用的加长螺母,所述加长螺母的一端封口,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开设穿接孔处的内侧面,所述螺栓连接第一预埋件后穿过所述穿接孔插入所述加长螺母中。如此设置,仅需在预制墙板设置第一预埋件处开设操作口,一端封口的加长螺母作为套筒使用,拼装时,仅需在第一预埋件处开设操作口将螺栓连接第一预埋件后穿过所述穿接孔插入所述加长螺母中,然后拧紧即可实现连接,操作简便。

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内侧面是指连接板向预制梁内的那一面。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栓配合使用的螺母,所述螺母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开设穿接孔处的内侧面,另一端套接有套筒。优选所述螺母与套筒过盈配合。

进一步,所述第二预埋件为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开设有与所述螺栓配合使用的内螺纹,所述连接套筒的开口端与预制梁外连通,所述螺栓连接第一预埋件后插入所述连接套筒中。如此,增加了预制件联结拉紧能力,有利于预制件之间力的传导,满足建筑的建筑质量和技术性能。

优选,所述连接套筒上设有锚固支腿,所述锚固支腿与连接套筒垂直交叉连接。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连接套筒在预制梁内的锚固力,极大地增加了连接套筒的耐拉拔能力,可有效防止在外力作用下连接套筒在预制梁内的轴向和径向移动,如旋转螺栓将连接套筒和第一预埋件紧固连接时。

进一步,所述牛腿与预制柱整体浇筑成型,所述预制柱设有桁架筋,所述牛腿内部设有箍筋,所述桁架筋与所述箍筋固定连接。如此设置,牛腿与预制柱为一体结构,当预制柱通过牛腿与预制梁相连后,整体性更好,有利于牛腿将承受的来自与预制梁的荷载传递给预制柱。

进一步,所述锚固件为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呈锥形、Y形或T形。如此,可大幅度提高连接锚固件锚固端的锚固力,可有效提高锚固件的抗拉拔能力,可增加在遇到地震或其他强破坏力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插入孔内可设有限位件,所述锚固件伸入到所述限位件中。如此设置,所述锚固件设置于所述限位件中后,插接件可以准确定位,同时,限位件中可预留有富余宽度,使得锚固件只能在设计范围内摆动,这样可起到耗能减震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限位件为限位板式,所述限位件卡接所述锚固件。如此,锚固件与限位件形成可靠连接。

进一步,所述限位件顶部用防锈涂料进行封盖。如此,避免年久后限位件与锚固件生锈造成连接节点的不牢固,提高连接节点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墙板与框架的组合构件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应用下的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

图4和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预制梁和预制墙板的连接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1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梁柱节点的正面剖视图;

图14为图11中所涉及的第二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2中所涉及的梁柱节点A-A面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2中所涉及的预制梁的端面示意图;

图17为图13中所涉及的梁柱节点A-A面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嵌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嵌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预制柱 2预制梁 3预制墙板 4连接件

5第一预埋件 6第二预埋件 7操作口 8螺栓

9连接板 10锚固支腿 11穿接孔 12螺母

13套筒 14加长螺母 15牛腿 16插入孔

17锚固件 18灌浆料 19凹口 20紧固件

21预留孔 22第一连接装置 23第二连接装置 24端板

25套管 26第一侧壁 27第二侧壁 28卡接槽

29嵌套装置 30外壳体 31嵌入件 32限位槽

33限位销钉 34限位孔 35缺口 36坐浆层

37填充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参照图1,一种用于低层装配式建筑的墙板与框架的组合构件,包括由预制梁2和预制柱1构成的框架以及预制墙板3,所述预制墙板3嵌入预制柱1和预制梁2围成的空间内,所述预制梁2和预制柱1铰接,所述预制墙板3具有承受竖向荷载和抗侧力的能力,所述预制墙板3的顶端与预制梁2紧密拼接并通过连接件4与预制柱1梁相连,所述预制墙板3的两侧端与预制柱1之间预留有填充空间37。本技术方案中构件采用纯干法连接方式,预制梁2和预制柱1通过干式铰接,预制墙板3与预制梁2采用连接件4连接,其施工可以连续不间断,大大增加了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周期。装配的过程中,区别于传统的框架填充墙的方式,所述的预制墙板3与框架一起装配,具体装配过程由下至上依次安装。采用纯干法的框架,通过铰接连接方式连接的建筑物体系是可变体系,整体性和稳定性无法满足抗震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在框架结构中引入能承受竖向荷载和抗侧力能力的预制墙板3,构成组合构件,框架结构通过预制梁2与预制墙板3间的传力,由于上述的预制墙板3的水平抗侧刚度大,水平地震力由预制墙板3承担,框架结构仅承担竖向荷载,使建筑整体的稳定性满足要求。

当然,为保证建筑体系的稳定性,此结构仅限于低层结构,如低层别墅,优选层高不超过3层。上述预制墙板3在框架结构中局部布置,优选可布置在不会拆除隔墙和变动户型的房间,如楼梯间、卫生间、外墙等。其他需要形成大开间,无墙板的地方采用传统的框架结构,后期采用填充墙进行围护或隔断即可。

为验证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对以下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以3层楼的房屋,在8度抗震设防区的地震作用进行计算,得出各具体实施方案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楼层位移,并进行比较。

第一种实施方案:采用框架结构,预制柱1与预制梁2铰接,所有预制柱1与基础铰接;第二种实施方案:采用框架结构,预制柱1与预制梁2铰接,四个角部的预制柱1与基础刚接,其他预制柱1与基础铰接;第三种实施方案:采用框架结构,预制柱1与预制梁2铰接,所有预制柱1与基础刚接;上述的3中方式的建筑物平面布置图如图2所示;

第四种实施方案:在框架结构中采用本实用新型墙板与框架的组合构件,预制柱1与基础铰接,预制柱1与预制梁2铰接,预制梁2与预制墙板3铰接,其中,将所述的预制墙板3设置在楼梯、卫生间等功能不会变动的部位,这样不影响建筑物平面布置,尽可能的不影响框架空间分隔灵活的特点,具体建筑物平面布置图如图3所示。

图2和图3中,填充的方形为预制柱1,粗实线为预制墙板3,双虚线为梁。具体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其中,位移角即楼层位移/层高,可以体现结构的变形大小,位移角越大则变形大,结构的刚度小。从上表可知,当采用预制柱1与基础铰接同时预制柱1与预制梁2铰接时,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不仅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墙板与框架的组合构件为双层结构,上层的预制墙板3顶端和底端均通过连接件4与预制梁2相连。如此,预制墙板3与框架结构中的构件连接强度更好,更能够保证建筑整体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8,所述预制柱1的至少一侧设有牛腿15,所述预制梁2搭接在所述牛腿15上,所述预制梁2搭接在所述牛腿15上的一端设有插入孔16,所述牛腿15设有锚固件17,所述锚固件17一端锚固在所述牛腿15内,另一端插入所述插入孔16中。通过预制梁2搭接在牛腿15上以及牛腿15上的锚固件17插入预制梁2中的插入孔16的方式将预制柱1与预制梁2形成有效的干式连接,在装配过程中,当预制柱1立好后,仅需在预制梁2的吊装过程中将预制梁2的端部搭接在设置在预制柱1上的牛腿15上的同时使得锚固件17插入所述预制梁2中的插入孔16中即可,上述结构有利于预制柱1与预制梁2之间力的传导,同时大大提高现场安装的效率,提高了建造速度。牛腿15上的锚固件17插入预制梁2中的插入孔16的方式不仅可实现预制柱1与预制梁2的可靠连接,同时可有效约束预制梁2的端部,确保梁端在地震作用下破坏较小甚至不破坏。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预制柱1的一侧或多侧均可设置牛腿15,然后通过牛腿15与多根预制梁2相连,如预制柱1仅一侧连接预制梁2,预制柱1的相对的两侧面连接预制梁2,预制柱1的两相邻侧面连接预制梁2,预制柱1的三侧面连接预制梁2,也可以是预制柱1的四侧面均连接预制梁2。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述插入孔16中灌注有灌浆料18。如此,通过灌浆料18可将锚固件17与预制梁2连接成整体,进而增加牛腿15与预制梁2的整体性,连接更为可靠,所述灌浆料18优选为砂浆。

当然,也可不在插入孔16中灌注有灌浆料18,如图9,此时,优选在所述预制梁2的上部设有凹口19,所述插入孔16与所述凹口19连通,所述锚固件17穿过所述插入孔16伸入所述凹口19中,所述凹口19中设有紧固件20,所述紧固件20与所述锚固件17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当凹口19为圆形时,其直径应当大于所述插入孔16的尺寸。本实用新型通过插入预制梁2的插入孔16中的锚固件17以及紧固件20将预制柱1与预制梁2形成有效的干式连接。优选锚固件17为螺杆,紧固件20为螺母12,如此,施工操作更为简便。

另外,预制柱1和预制梁2也可用其他的铰接方式,如图10,如在所述预制柱1设有至少一个预留孔21,所述预制梁2的至少一端预埋有第一连接装置22,所述第一连接装置22与预制柱1通过螺栓8连接,所述螺栓8穿过所述预留孔21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22相连。

再如,如图11和图14,在所述预制柱1中预埋有第二连接装置23,所述第二连接装置23包括端板24以及至少一根与所述端板24固定连接的套管25,所述套管25连通所述预制柱1相对的第一侧壁26和第二侧壁27,至少在所述预制柱1的第一侧壁26设有牛腿15,所述端板24锚固在所述预制柱1的第二侧壁27处,所述牛腿15设有操作口7和连接孔,所述套管25与所述牛腿15采用螺栓8连接,所述预制梁2的一端搭接在所述牛腿15上。

如图12和图15~16,又或者是在所述预制柱1的至少一侧设有牛腿15,所述预制梁2搭接在所述牛腿15上,所述预制梁2搭接在所述牛腿15上的一端的底部设有卡接槽28,所述卡接槽28的尺寸与所述牛腿15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牛腿15嵌入所述卡接槽28内。

如图13和图17~20,再或者是在所述预制柱1中预埋有嵌套装置29,所述嵌套装置29包括外壳体30和嵌入件31,所述嵌入件31嵌入所述外壳体30中并与外壳体30滑动连接,所述嵌入件31可沿外壳体30的内腔移动至所述预制梁2的外部,所述预制梁2搭接在所述嵌入件31上。本实用新型在预制柱1的预制过程中,将嵌套装置29预埋在预制柱1中,在装配过程中,吊装预制柱1,预制柱1立好后,将嵌入件31从外壳体30中抽出至预制梁2的外部,再吊装预制梁2,使得预制梁2搭接在所述嵌入件31上并优选与嵌入件31形成可靠连接,上述的梁柱节点中预制柱1与预制梁2通过嵌套装置29形成有效的干式连接,无湿作业,同时在装配过程中无需现浇混凝土,成本节约,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短。采用嵌套装置29将其预埋在预制柱1中用于连接预制梁2,嵌入件31嵌入在外壳体30中,无需改变预制柱1模具的形状,也不影响运输。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图17,当需要在预制柱1的多侧均设置预制梁2时,如预制柱1的对侧都设置预制连的情况,嵌入件31分为两部分,可以是分别向外壳体30两端都伸出至预制柱1的外部用于连接预制柱1;当需在预制柱1的三侧以上设置预制梁2时,可设置多个嵌套装置29。

如图19和图20,所述外壳体30的至少一内侧壁设有限位槽32,所述嵌入件31的设有限位销钉33,所述限位销钉33顶部嵌入所述限位槽32中。如此,限位槽32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限位槽32与限位销钉33的配合可避免嵌入件31滑动过程时完全脱离外壳体30,本领越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要能起到限位作用,限位槽32的末端不能延伸外壳体30的端部。

所述外壳体30的两端开口,所述限位槽32沿外壳体30开口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所述限位槽32的末端设有限位孔34,所述嵌入件31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中设有弹性件,所述限位销钉33置于容置孔中并与弹性件相连,所述限位销钉33的顶部卡入所述限位孔34中。如此,安装时,将嵌入件31滑出至预制柱1的外部时,滑动至限位槽32的末端时,限位销钉33顶部卡入限位孔34中,起到限位作用,可保证在预制梁2的落位过程中嵌入件31既不能向外部滑也不能因碰撞向外壳体30内滑入。应当理解,限位孔34的深度应当大于限位槽32的深度。

所述限位槽32的末端设有卡槽,所述限位销钉33的顶部卡接入所述卡槽中。如此,安装时,将嵌入件31滑出至预制柱1的外部时,滑动至限位槽32的末端时,限位销钉33顶部卡入卡接槽28中,起到限位作用,可保证在预制梁2的落位过程中嵌入件31既不能向外部滑也不能因碰撞向外壳体30内滑入。

需要说明的是,梁柱铰接方式可以是任意能满足建筑要求的连接方式。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述预制梁2靠近预制柱1的一端的底部设有缺口35,所述牛腿15位于所述缺口35内。如此设置,可保证使牛腿15不外露至预制梁2的底部,即此时的牛腿15隐藏在预制梁2内形成暗牛腿15,这样有利于后期装饰,不影响美观。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述牛腿15与预制梁2的拼接处设有坐浆层36或弹性垫。如此设置,一方面有利于预制梁2的调平,另一方面在预制梁2落位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预制梁2落位过程对构件造成损坏,同时在设置坐浆层36的情况下,可增加牛腿15与预制梁2拼接面的粘结性,提高二者的整体性。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牛腿15上部设有承压板。如此设置,可增加牛腿15与预制梁2拼接部的刚度,一方面提高牛腿15的承压性能,另一方面可进一步避免预制梁2落位时对牛腿15造成破坏。所述承压板可以在装配过程中后置,也可在预制件和牛腿15的预制过程中预埋。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述连接件4包括锚固在预制墙板3内的第一预埋件5以及锚固在预制梁2内的第二预埋件6,所述第一预埋件5和第二预埋件6通过螺栓8连接。如此,预制墙板3与预制梁2连接可靠,有利预制梁2与预制墙板3之间力的传导,同时大大提高现场安装的效率,提高了建造速度。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述预制墙板3在设置第一预埋件5处开设有操作口7。操作口7的设置便于安装过程中通过螺栓8连接第一预埋件5和第二预埋件6。优选,如图6,所述第一预埋件5包括连接板9和固定在连接板9上的锚固支腿10。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口7中填充有浆料。如此设置,一方面可解决因预留操作口7导致的不美观问题,另一方面,当操作口7中的浆料凝固后,能够起到固定螺栓8的作用,避免使用年限久或外力影响下螺栓8松动。此时填充浆料并不影响施工进度,无需等待浆料硬化再进行下一预制件节点的安装。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述第二预埋件6包括连接板9以及设置在连接板9上的锚固支腿10,所述连接板9开设有穿接孔11。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第二预埋件6在预制梁2中的锚固力,提高了第一预埋件5与预制墙板3连接的结构强度。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预埋件5和第二预埋件6可以互换结构和位置,操作口7开设的位置也应当根据安装需要进行改变。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连接板9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栓8配合使用的加长螺母14,所述加长螺母14的一端封口,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9开设穿接孔11处的内侧面,所述螺栓8连接第一预埋件5后穿过所述穿接孔11插入所述加长螺母14中。如此设置,仅需在预制墙板3设置第一预埋件5处开设操作口7,一端封口的加长螺母14作为套筒13使用,拼装时,仅需在第一预埋件5处开设操作口7将螺栓8连接第一预埋件5后穿过所述穿接孔11插入所述加长螺母14中,然后拧紧即可实现连接,操作简便。

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内侧面是指连接板9向预制梁2内的那一面。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连接板9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栓8配合使用的螺母12,所述螺母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9开设穿接孔11处的内侧面,另一端套接有套筒13。优选所述螺母12与套筒13过盈配合。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埋件6为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开设有与所述螺栓8配合使用的内螺纹,所述连接套筒的开口端与预制梁2外连通,所述螺栓8连接第一预埋件5后插入所述连接套筒中。如此,增加了预制件联结拉紧能力,有利于预制件之间力的传导,满足建筑的建筑质量和技术性能。

优选,所述连接套筒上设有锚固支腿10,所述锚固支腿10与连接套筒垂直交叉连接。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连接套筒在预制梁2内的锚固力,极大地增加了连接套筒的耐拉拔能力,可有效防止在外力作用下连接套筒在预制梁2内的轴向和径向移动,如旋转螺栓8将连接套筒和第一预埋件5紧固连接时。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牛腿15与预制柱1整体浇筑成型,所述预制柱1设有桁架筋,所述牛腿15内部设有箍筋,所述桁架筋与所述箍筋固定连接。如此设置,牛腿15与预制柱1为一体结构,当预制柱1通过牛腿15与预制梁2相连后,整体性更好,有利于牛腿15将承受的来自与预制梁2的荷载传递给预制柱1。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锚固件17为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呈锥形、Y形或T形。如此,可大幅度提高连接锚固件17锚固端的锚固力,可有效提高锚固件17的抗拉拔能力,可增加在遇到地震或其他强破坏力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入孔16内可设有限位件,所述锚固件17伸入到所述限位件中。如此设置,所述锚固件17设置于所述限位件中后,插接件可以准确定位,同时,限位件中可预留有富余宽度,使得锚固件17只能在设计范围内摆动,这样可起到耗能减震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限位板式,所述限位件卡接所述锚固件17。如此,锚固件17与限位件形成可靠连接。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顶部用防锈涂料进行封盖。如此,避免年久后限位件与锚固件17生锈造成连接节点的不牢固,提高连接节点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