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雨水弃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7301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屋面雨水弃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面雨水弃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水资源的缺乏、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因此开拓非传统水资源是目前研究和工程应用的热点。雨水资源作为一种非传统水源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作为节水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有很多雨水利用工程,雨水经初期雨水弃流-收集-贮存后,再经简单的净化处理可用作不同杂用水、景观用水。目前屋面雨水由于污染程度低,收集容易,净化工艺简单,利用成本低,被广泛利用,大的如北京奥运场馆、上海世博场馆,小的如工业建筑、居民楼宇等均有屋面雨水利用的成功案例。

目前,由于城市的快速建设原因,城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空气环境污染的状况,建筑屋面上沉积的降尘、空气中含有飘尘和其它有机、无机污染物质在降雨初期,通过淋洗、冲刷过程,形成污染较严重的初期径流,因此通过有效装置弃去该部分受污染初期雨水(相关研究表明,屋面雨水通常在降雨开始的1~2mm降雨冲刷,污染较为严重),有利于收集到更为洁净的后期雨水,目前,尤其需要一种体积小、使用方便、安装简单、成本低廉的建筑外墙壁挂式屋面雨水弃流装置。

申请号为201010213031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卧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包括进水槽、设于进水槽后端的分流板、设于分流板左侧底部的弃流分流收集孔、设于分流板右侧底部设有浮块滑动槽,所述弃流分流孔连通弃流收集室,所述浮块滑动槽上部连通弃流旁流槽,通过设于所述浮块滑动槽内的浮块上下移动来控制所述进水槽连通弃流收集室或弃流旁流槽。但是该装置内部结构复杂,零部件多,安装时各开口需要连通配合好,对加工精度和安装技术要求都高,不适于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屋面雨水弃流装置,旨在解决传统屋面雨水弃流装置结构复杂安装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屋面雨水弃流装置,包括箱体、弃流收集室、进水接管、浮块滑动槽、浮块、导流板,所述浮块滑动槽顶部连通进水接管,底部镂空,侧壁开有连通弃流旁通接管的弃流旁通口、连通雨水收集接管的雨水收集口和连通弃流收集室的弃流排出口,所述弃流旁通接管和所述雨水收集接管接出箱体外,所述弃流排出口和所述弃流旁通口位于同一高度,并低于所述雨水收集口;所述导流板底端固定于浮块顶面,所述导流板顶端至所述浮块底端的距离,长于所述弃流旁通口最高点至所述浮块滑动槽最底端的距离,也长于所述弃流旁通口最低点至所述浮块滑动槽最顶端的距离,且所述弃流旁通口最高点至最低点的距离小于所述浮块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浮块滑动槽为四棱柱型,所述弃流旁通接管和雨水收集接管设于所述浮块滑动槽相对的两个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箱体顶部设有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浮块滑动槽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盖板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浮块滑动槽底部设有挡圈。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浮块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导流板于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为“V”型,其两侧端与所述浮块滑动槽贴合,所述导流板的折线位于所述浮块滑动槽的中心轴线上。

优选地,所述箱体背面设有挂耳。

优选地,所述弃流旁通接管包括依次连通的弃流旁通上接管、弃流旁通波纹软管和弃流旁通下接管,所述雨水收集接管包括依次连通的雨水收集上管、雨水收集波纹软管和雨水收集下管。

优选地,所述弃流收集室底部设有弃流排空接管。

优选地,所述弃流排空接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连接电控箱。

优选地,所述弃流收集室内设有液位感应器,所述液位感应器连接所述电控箱,用以根据所述液位感应器的液位信号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启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依靠浮块在浮块滑动槽内部分流,并随弃流收集室内水位变化而上下滑动,起到自动弃流初期雨水、自动收集后期雨水的作用,自动化程度高。

二、本实用新型不仅构造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大大节省了雨水利用工程的成本,有利于雨水资源利用的推广实施,而且安装简单,使用方便,能广泛应用于屋面雨水的弃流和收集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屋面雨水弃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出的屋面雨水弃流装置的无雨时闲置无水状态的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提出的屋面雨水弃流装置的降雨时弃流收集室满水状态的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提出的屋面雨水弃流装置的浮块滑动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提出的屋面雨水弃流装置的导流板呈90°分流雨水时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提出的屋面雨水弃流装置的导流板呈45°分流雨水时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屋面雨水弃流装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屋面雨水弃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提出的屋面雨水弃流装置的无雨时闲置无水状态的运行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1提出的屋面雨水弃流装置的降雨时弃流收集室满水状态的运行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1提出的屋面雨水弃流装置的浮块滑动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提出的屋面雨水弃流装置的导流板呈90°分流雨水时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提出的屋面雨水弃流装置的导流板呈45°分流雨水时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6,屋面雨水弃流装置包括箱体1、弃流收集室2、进水接管3、浮块滑动槽4、浮块5、导流板8,所述浮块滑动槽4顶部连通进水接管3,底部镂空,侧壁开有连通弃流旁通接管6的弃流旁通口41、连通雨水收集接管7的雨水收集口42和连通弃流收集室2的弃流排出口43,所述弃流旁通接管6和所述雨水收集接管7接出箱体1外,所述弃流排出口43和所述弃流旁通口41位于同一高度,并低于所述雨水收集口42;所述导流板8底端固定于浮块5顶面,所述导流板8顶端至所述浮块5底端的距离,长于所述弃流旁通口41最高点至所述浮块滑动槽4最底端的距离,也长于所述弃流旁通口41最低点至所述浮块滑动槽4最顶端的距离,且所述弃流旁通口41最高点至最低点的距离小于所述浮块5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中弃流旁通口41和雨水收集口42的上下位置设置是为了使得:当所述浮块5位于所述浮块滑动槽4最底部时,所述弃流旁通口41能完全导通,当所述导流板8位于所述浮块滑动槽4最顶部时,所述雨水收集口42能不被所述浮块5挡住,且所述弃流旁通口41能完全被所述浮块5封闭,弃流排出口43在少量雨水继续进入后达到导流板8的顶部而停止流入,同样起到了封堵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将进水接管3设于所述浮块滑动槽3的顶端,使得进来的雨水可以受重力作用直接流入浮块滑动槽4。

当刚开始下雨时,屋面雨水由进水接管3进入浮块滑动槽4内,在导流板8的作用下,被分成两股,一股依次通过弃流旁通口41、弃流旁通接管6排出箱体1外,另一股通过弃流排出口43进入所述弃流收集室2内。

随着时间雨量增加,所述弃流收集室2内雨量不断增加,当弃流收集室2内的雨水高于所述浮块滑动槽4最底端时,雨水使所述浮块5浮起;当浮块5继续上浮到一定程度时,所述导流板8升至浮块滑动槽4内最顶端,此时,所述浮块5将所述弃流旁通口41完全封住,所述弃流排出口43因池内的水位提升而停止流入,雨水全部依次通过雨水收集口42、雨水收集接管7接入箱体1外专门的雨水收集设备。

由此使得,在降雨初期时,污染较严重的雨水初期径流通过本实用新型中弃流排出口43进入弃流收集室2,后期雨水再通过雨水收集接管7进行收集,有效地弃去了雨水收集前污染严重的初期雨水,有利于雨水收集设备收集到更为洁净的后期雨水。

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直通型的浮块滑动槽4上直接安装进水接管3、弃流旁通接管6和雨水收集接管7三根接管,相比于背景技术中的箱体设有进水槽、滑动槽、弃流旁通槽以及复杂的开口设置,各开口需要连通好对加工精度和安装技术要求都高,本实用新型不仅体积小,而且安装时,进水接管3、弃流旁通接管6和雨水收集接管7的一端分别与外部预留的建筑外墙落水管/雨水排放管和雨水利用收集管的法兰连接,只需将连为一体的浮块5和导流板8装入所述浮块滑动槽4内,将弃流旁通接管6和雨水收集接管7的另一端接在浮块滑动槽4侧壁上,再将所有部件置于所述箱体1内,即可投入使用,结构简单、加工安装都很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浮块滑动槽4为四棱柱型,所述弃流旁通接管6和雨水收集接管7设于所述浮块滑动槽4相对的两个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浮块滑动槽4的截面形状及各管道的截面形状不加限制。较佳地,所述浮块滑动槽4为立方体型,所述弃流旁通口41和雨水收集口42为一样大的圆形。所述浮块滑动槽4为中空的方形管状结构,一般由不锈钢板焊接制成即可,由此使得,所述浮块滑动槽4结构更简单,连接管道也都可以采用市面上现有尺寸的圆管,加工安装更方便,适于批量生产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活动盖板11,所述活动盖板11通过螺钉111固定于所述箱体1上,所述浮块滑动槽4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盖板11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浮块滑动槽4底部设有挡圈44。

所述挡圈44用于承托所述浮块5,所述浮块滑动槽4的顶部镂空,安装时要需先将浮块5从顶部置于所述浮块滑动槽4内,再将浮块滑动槽4的顶端焊接固定于所述活动盖板11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8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浮块滑动槽4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导流板8于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为“V”型,其两侧端与所述浮块滑动槽4贴合,所述导流板8的折线位于所述浮块滑动槽4的轴线上

具体地,所述导流板8与所述浮块5均由材质相同的薄板制成,导流板8的折角角度优选为15°~90°,导流板8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雨水收集口42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背面设有挂耳12。

较佳地,所述挂耳12的数量为四个,由此使得,本屋面雨水弃流装置可以通过挂耳12固定于墙上,安装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弃流旁通接管6包括依次连通的弃流旁通上接管61、弃流旁通波纹软管62和弃流旁通下接管63,所述雨水收集接管7包括依次连通的雨水收集上管71、雨水收集波纹软管72和雨水收集下管73。

进一步地,所述弃流收集室2底部设有弃流排空接管13。

当所述弃流收集室2内水位很高时,可以通过所述弃流排空接管13将弃流收集室2内的污水排出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弃流排空接管13上设有电磁阀131,所述电磁阀131连接电控箱。

所述电磁阀131为常闭型,所述电控箱内设有时间继电器和可编程控制器,通过预设的时间,如24小时(根据不同地区的降雨间隔确定相对合理的时间值),自动延时控制潜水电磁阀131的开闭,开闭的间隔时间也进行预设(如预设30分钟),保证潜水电磁阀131开启一段时间后弃流收集室2内的水体能完全排空后再自动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弃流收集室2内设有液位感应器9,所述液位感应器9连接所述电控箱,用以根据所述液位感应器9的液位信号控制所述电磁阀131的启闭,即当弃流收集室2水位达到液位感应器9设定水位时,电磁阀131获得控制信号,能自动延时控制启闭,达到弃流收集室2在雨后一定时间时自动排空的目的。

请参阅图2-图3,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不同工作阶段的工作状态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两个工作阶段:

1.初期雨水自动弃流控制过程:

降雨时,雨水经箱体1外的连接管道进入进水接管3,直接流进浮块滑动槽4,被导流板8分成两股;

初始状态时,进来水一部分(除进入弃流收集室2外的其它大部分水量)掉入导流板8的一侧,因底部浮块5的阻挡,雨水进入通过弃流旁通口41由弃流旁通接管6排出箱体1外;而另一部分进来水(该部分水量比例一般较小,可以通过调整导流板8角度大小来控制排入弃流收集室2的弃流收集量,图5所示导流板8角度为90°,弃流收集量为25%,一般地,在同等的弃流收集室2容积下屋面面积愈大,导流板8角度会愈小)掉入导流板8的另一侧,然后通过弃流排出口43流入弃流收集室2内;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弃流收集室2内的水位不断上升,使浮块5浮起;

浮块5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将弃流旁通口41封住和弃流排出口43同时满流,此时,绝大部分的雨水开始经雨水收集口42流入雨水收集接管7,然后进入箱体1外的管道和雨水收集设施。

2.弃流收集室内雨水排放控制过程:

在降雨过程中,部分雨水由弃流排出口43进入弃流收集室2,弃流收集室2内的水位将不断上升,达到液位控制器9所设置的高水位,液位信号通过电缆传输给电控箱,电控箱内设置有时间继电器或可编程控制器(PLC),通过设定的时间,如24小时(根据不同地区的降雨间隔确定相对合理的时间值),延时控制潜水电磁阀131的开闭,开闭的间隔时间也进行预设(如预设30分钟),确保排出弃流收集室2内的存水。

当弃流收集室2内的积水被排空,装置回复初始状态,等待下一场降雨的到来。

另外,在特殊情况下,如当降雨历时较长(如超出24小时),可能会在降雨期间出现潜水电磁阀131的开启和关闭过程,但此过程只损失潜水电磁阀131启动期间少量的雨水收集量,对大部分的雨水收集无影响,故本发明也适用于长时间降雨的雨水收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