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结构周边构件抗拔的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4264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结合结构周边构件抗拔的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隔震技术,尤其涉及结合周边构件抗拔的支座结构。



背景技术:

隔震是隔离或减小因受到地震而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隔震支座通常放置在建筑结构的底部与基础的顶面之间,通过隔震支座使上部结构与基础分开,以此隔离地震作用,避免地震能量传输给上部结构,并且通过对结构基本周期的延长,避开场地周期,从而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同时一部分能量被隔震层耗散,以此来实现隔离地震的效果。现阶段应用较多的隔震支座主要是叠层橡胶支座和摩擦摆支座。

摩擦滑移隔震是基于在基础表面设置具有低摩擦性质的材料,通过使基础与上部结构解耦,从而在基础上表面产生一定的滑移力。当建筑结构遭受到较小的地震作用时,基础表面的滑移力可以有效地防止上部结构与基础发生相对的滑动;当地震水平到达一定的强度时,滑移面所受到水平方向的剪力大于低摩擦材料的摩擦力时,滑移面开始发生相应的滑动,并通过滑移摩擦耗散和阻隔地震能量传输给隔震层上部结构,以此达到隔离地震的作用。滑动隔震支座属于典型的摩擦滑移隔震体系,该型支座利用滑移层处摩擦材料抗剪强度较小的特点来达到隔离地震作用的目的,并依靠滑动面的摩擦来耗散地震能量,此外滑移隔震支座成本低,没有显著的频率特性,因而对输入的频率依赖性较小。滑移隔震支座能够非常有效的降低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和层间剪力响应。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Zayas教授,研究出新型的拥有自复位功能的干摩擦滑移隔震体系,它被命名为摩擦摆隔震系统(Friction Pendulum System,简称FPB/FPS)。摩擦摆系统由支座盖板、铰接滑块、支座底板三部分构成,其结构如图1.3所示,铰接滑块底面与支座底板上表面具有相同曲率,且在铰接滑块底部涂有低摩擦材料。摩擦摆隔震系统的原理是,当地震作用大于摩擦材料的最大静摩擦力时,铰接滑块将会带着上部结构一同沿着支座底板的圆弧滑动面做单摆运动,以实现隔离地震的作用,而且铰接滑块底面与支座底板上表面之间的摩擦也能达到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减小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输。

但摩擦摆隔震系统为完全分离的装置,由于不具有竖向抗拔的能力,从而限制了在高层建筑、大高宽比建筑、大跨空间结构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结构周边构件抗拔的摩擦摆支座。

本实用新型是结合结构周边构件抗拔的摩擦摆隔震支座,由水平隔震单元、竖向隔震单元及结构抗拔单元组成,下柱9固结于建筑物基础上,水平隔震单元中的普通摩擦摆支座8的上盖板与上柱1通过碟形弹簧6与T型短柱3紧固在一起;竖向隔震单元中的碟形弹簧6的上部与上柱1通过T型短柱3紧固在一起,碟形弹簧6的下部与下柱9通过普通摩擦摆支座8连接在一起;结构抗拔单元的普通摩擦摆支座8的上盖板通过橡胶垫4与地下室外墙5和地下室内墙7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内含内含水平隔震单元、竖向隔震单元及结构抗拔单元将普通摩擦摆支座—碟形弹簧—橡胶垫—地下室内、外墙等独立的构件从结构上集成为一体,不仅使得该支座具有水平隔震功能,而且具有竖向隔震及抗拔功能,可适用于高层建筑、大高宽比建筑、大跨空间结构中,具有较高的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结合地下室墙体设计设计抗拔单元,不存在额外的机械装置,功能可靠可控,因而消除了机械装置的日常检修、保养问题,使得整个抗拔单元具有优异的工作性能。本实用新型具有装置简单、结构紧凑、多重功能符合、效率高、无需保养等优点,可以广泛用于建筑结构中作为隔震单元,同时也非常适用于高层建筑、大高宽比建筑、大跨空间结构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附图标记及对应名称为:上柱1,柱底钢板 2,T型短柱3,橡胶垫4,地下室外墙5,碟形弹簧6,地下室内墙 7,普通摩擦摆支座8,下柱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结合结构周边构件抗拔的摩擦摆隔震支座,由水平隔震单元、竖向隔震单元及结构抗拔单元组成,下柱9固结于建筑物基础上,水平隔震单元中的普通摩擦摆支座8的上盖板与上柱1通过碟形弹簧6与T型短柱3紧固在一起;竖向隔震单元中的碟形弹簧6的上部与上柱1通过T型短柱3紧固在一起,碟形弹簧6的下部与下柱9通过普通摩擦摆支座8连接在一起;结构抗拔单元的普通摩擦摆支座8的上盖板通过橡胶垫4与地下室外墙5和地下室内墙7连接在一起。

如图3所示,下柱9固结于建筑物基础上,下柱9支承普通摩擦摆支座8,普通摩擦摆支座8的上盖板支承橡胶垫4和碟形弹簧6,橡胶垫4的下端与普通摩擦摆支座8连接。

如图1~图3所示,碟形弹簧6的下端和普通摩擦摆支座8的上盖板连接,碟形弹簧6的上端和T型短柱3连接。

如图3所示,T型短柱3支承在碟形弹簧6的上端上,T型短柱3的下端与碟形弹簧6的上端连接。

如图1、图2所示,T型短柱3的上端与柱底钢板2连接,柱底钢板2锚固于上柱1的柱底,柱底钢板2的下表面与T型短柱3的上端连接,上柱1支承于柱底钢板2的上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水平地震作用首先传递给下柱9,下柱9传递给普通摩擦摆支座8,普通摩擦摆支座8开始水平运动,带动上部结构碟形弹簧6、T型短柱3、柱底钢板 2、上柱1一起水平运动,耗散水平地震能量,保护上部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竖向地震作用首先传递给下柱9,通过普通摩擦摆支座8传递到碟形弹簧6,碟形弹簧6开始竖向运动,带动上部结构T型短柱3、柱底钢板 2、上柱1一起竖向运动,耗散竖向地震能量,保护上部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不发生破坏;上部结构为高层建筑或大高宽比建筑时,倾覆力矩首先传递给上柱1,上柱1通过柱底钢板 2、T型短柱3、碟形弹簧6、普通摩擦摆支座8上盖板传递给橡胶垫4,橡胶垫4传递给地下室外墙5、地下室内墙 7,地下室外墙5、地下室内墙 7具有相当大的刚度,提供反倾覆力矩,阻止上部建筑物的倾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