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连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5372阅读:2093来源:国知局
电梯连廊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连廊结构。



背景技术:

连廊是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一种,它一般指两幢或几幢高层建筑之间由架空连接体相互连接,以满足建筑造型及使用功能的要求。连接体即连廊。其跨度有几米长,也有几十米长。连廊沿建筑物竖向有布置一个的,也有布置几个的。

连廊本身作为一种架空连接体,现有的连廊安装将钢架及玻璃一步步焊接并安装,由于连廊位置过高,属于高空作业,安装复杂,存在较大的危险性,而且安装周期长。

因此,亟需一种安装简便、安装周期短的电梯连廊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连廊安装复杂、安装周期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简便、安装周期短的电梯连廊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梯连廊结构,包括:底架:底架包括矩形框架,支撑板和底板;矩形框架包括依次首尾相连成矩形的右侧板、前侧板、左侧板、和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为槽型板,槽型板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翼板,以及垂直与两块翼板分布的腹板,前侧板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于左侧板的腹板和右侧板的腹板;后侧板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于左侧板的腹板和右侧板的腹板;支撑板固定安装于前侧板和后侧板上端,支撑板为波折板;底板设置于支撑板上方;左侧板和右侧板的翼板外表面设有安装槽;廊体:包括左墙板和右墙板,左墙板固定于左侧板翼板的安装槽,右墙板固定于右侧板翼板的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中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为相对应位置,例如左侧板,与左侧板位置相对的为右侧板,前侧板,与前侧板位置相对的为后侧板,前侧板与支撑板接触的为上端,与前侧板上端相对的为前侧板的下端。

连廊安装时,只需预先拼接好底座,安装时,两个底座之间的翼板安装槽卡合左墙板和右墙板,将左墙板与右墙板分别固定于翼板之间即实现安装,安装简单,安装快捷,安装周期短。

矩形框架为底座结构提供基础,波折板结构的支撑板与前侧板和后侧板上端固定连接,波折板上方设置底板,连廊安装于底板之上,底板所受连廊的压力传递到支撑板,支撑板的特殊波折结构具有抗剪抗弯能力,防止支撑板受力发生形变弯曲,提高底架的整体支撑强度,从而提高连廊结构的稳定性;另外,波折板结构还能防止底板由于安装不牢固而相对支撑板发生滑动;底板的设置提供较大的受力面,将受力均匀分布到支撑板,避免连廊直接承载在支撑板表面,局部受压力过大,超过支撑板的载荷极限。

优选的,支撑板为梯形波折板。

梯形波折板的上下各有一个水平承载面,提高支撑板与前侧板、后侧板以及底板的接触面积,减少支撑板受力面的压强,防止局部压强过大,损坏支撑板结构,支撑结构可靠性高。

优选的,还包括加强板,加强板两端分别与左侧板的腹板、右侧板的腹板连接,加强板平行于前侧板,加强板位于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

通过设置加强板,防止矩形框架受力发生形变,增强矩形框架的稳定性。

优选的,加强板上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加强板上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增大矩形框架对支撑板的支撑面积,防止局部受压力过大,超过支撑板的载荷极限,导致支撑板变形。

优选的,加强板上端边缘设有肋板,肋板设于加强板与支撑板连接处,肋板两端分别与左侧板的翼板、右侧板翼板连接。

通过设置肋板,增大支撑板与矩形框架的接触面积,将两廊压力分散到各接触面,降低接触面的应力;另外,肋板增强加强板的强度,防止加强板受力发生形变,影响支撑效果;肋板两端分别与左侧板、右侧板连接,增强矩形框架的强度,防止矩形框架发生形变,影响支撑效果。

优选的,左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宽度与槽型板的腹板宽度相等。

槽型板的腹板的宽度为两块翼板正对表面的垂直距离。前侧板、后侧板的宽度为其对应的上端到下端的垂直距离。

左侧板与右侧板为槽型板结构,前侧板、后侧板的宽度与槽形板腹板的宽度相同,连接时,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上下端槽型板的翼板接触,即卡合在槽型板的槽中,前侧板、后侧板无法相对槽型板发生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加强矩形框架竖直方向的抗形变能力。

优选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槽口正对。

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槽口相对,左墙板、右墙板分别安装与左侧板的翼板、右侧板的翼板,槽内卡合前侧板和后侧板,翼板竖直方向不易变形,矩形框架的载荷能力增强。

优选的,左墙板和右墙板设有卡槽,卡槽内固定连接有玻璃板。

优选的,还包括护栏,护栏分别设置于左墙板和右墙板内侧,护栏固定连接于底板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电梯连廊结构,连廊安装时,只需预先拼接好底座,安装时,两个底座之间的翼板安装槽卡合左墙板和右墙板,将左墙板与右墙板分别固定与翼板之间即实现安装,安装简单,安装快捷,安装周期短。

2、本实用新型电梯连廊结构,矩形框架为底座结构提供基础,波折板结构的支撑板与前侧板和后侧板上端固定连接,波折板上方设置底板,连廊安装于底板之上,底板所受连廊的压力传递到支撑板,支撑板的特殊波折结构具有抗剪抗弯能力,防止支撑板受力发生形变弯曲,提高底架的整体支撑强度,从而提高连廊结构的稳定性;另外,波折板结构还能防止底板由于安装不牢固而相对支撑板发生滑动;底板的设置提供较大的受力面,将受力均匀分布到支撑板,避免连廊直接承载在支撑板表面,局部受压力过大,超过支撑板的载荷极限。

3、本实用新型电梯连廊结构,通过设置梯形波折板,提高支撑板与前侧板、后侧板以及底板的接触面积,减少支撑板受力面的压强,防止局部压强过大,损坏支撑板结构,支撑结构可靠性高。

4、本实用新型连廊底架结构,通过设置肋板、槽型板结构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增强矩形框架的抗形变能力,连廊底架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电梯连廊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电梯连廊的底架结构示意图;

其中:101-左侧板;102-右侧板;103-前侧板;104-后侧板;105-安装槽;20-支撑板;30-底板;401-左墙板;402-右墙板;50-加强板;60-肋板;70-玻璃板;80-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图2省略底板30,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连廊结构,包括:底架:底架包括矩形框架,支撑板20和底板30;矩形框架包括依次首尾相连成矩形的右侧板102、前侧板103、左侧板101、和后侧板104;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为槽型板,槽型板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翼板,以及垂直与两块翼板分布的腹板,前侧板103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于左侧板101的腹板和右侧板102的腹板;后侧板104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于左侧板101的腹板和右侧板102的腹板;支撑板20固定安装于前侧板103和后侧板104上端,支撑板20为波折板;底板30设置于支撑板20上方;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的翼板外表面设有安装槽105;廊体:包括左墙板401和右墙板402,左墙板401固定于左侧板101翼板的安装槽105,右墙板402固定于右侧板102翼板的安装槽105。

本实用新型中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为相对应位置,例如左侧板101,与左侧板101位置相对的为右侧板102,前侧板103,与前侧板103位置相对的为后侧板104,前侧板103与支撑板20接触的为上端,与前侧板103上端相对的为前侧板103的下端。

连廊安装时,只需预先拼接好底座,安装时,两个底座之间的翼板安装槽105卡合左墙板401和右墙板402,将左墙板401与右墙板402分别固定与翼板之间即实现安装,安装简单,安装快捷,安装周期短。

矩形框架为底座结构提供基础,波折板结构的支撑板20与前侧板103和后侧板104上端固定连接,波折板上方设置底板30,连廊安装于底板30之上,底板30所受连廊的压力传递到支撑板20,支撑板20的特殊波折结构具有抗剪抗弯能力,防止支撑板20受力发生形变弯曲,提高底架的整体支撑强度,从而提高连廊结构的稳定性;另外,波折板结构还能防止底板30由于安装不牢固而相对支撑板20发生滑动;底板30的设置提供较大的受力面,将受力均匀分布到支撑板20,避免连廊直接承载在支撑板20表面,局部受压力过大,超过支撑板20的载荷极限。

支撑板20为梯形波折板。

梯形波折板的上下各有一个水平承载面,提高支撑板20与前侧板103、后侧板104以及底板30的接触面积,减少支撑板20受力面的压强,防止局部压强过大,损坏支撑板20结构,支撑结构可靠性高。

还包括加强板50,加强板50两端分别与左侧板101的腹板、右侧板102的腹板连接,加强板50平行于前侧板103,加强板50位于前侧板103与后侧板104之间。

通过设置加强板50,防止矩形框架受力发生形变,增强矩形框架的稳定性。

加强板50上端与支撑板20固定连接。

加强板50上端与支撑板20固定连接,增大矩形框架对支撑板20的支撑面积,防止局部受压力过大,超过支撑板20的载荷极限,导致支撑板20变形。

加强板50上端边缘设有肋板60,肋板60设于加强板50与支撑板20连接处,肋板60两端分别与左侧板101的翼板、右侧板102翼板连接。

通过设置肋板60,增大支撑板20与矩形框架的接触面积,将两廊压力分散到各接触面,降低接触面的应力;另外,肋板60增强加强板50的强度,防止加强板50受力发生形变,影响支撑效果;肋板60两端分别与左侧板101、右侧板102连接,增强矩形框架的强度,防止矩形框架发生形变,影响支撑效果。

左前侧板103和后侧板104的宽度与槽型板的腹板宽度相等。

槽型板的腹板的宽度为两块翼板正对表面的垂直距离。前侧板103、后侧板104的宽度为其对应的上端到下端的垂直距离。

左侧板101与右侧板102为槽型板结构,前侧板103、后侧板104的宽度与槽形板腹板的宽度相同,连接时,前侧板103和后侧板104的上下端槽型板的翼板接触,即卡合在槽型板的槽中,前侧板103、后侧板104无法相对槽型板发生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加强矩形框架竖直方向的抗形变能力。

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的槽口正对。

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的槽口相对,左墙板401、右墙板402分别安装与左侧板101的翼板、右侧板102的翼板,槽内卡合前侧板103和后侧板104,翼板竖直方向不易变形,矩形框架的载荷能力增强。

左墙板401和右墙板402设有卡槽,卡槽内固定连接有玻璃板70。

还包括护栏80,护栏80分别设置于左墙板401和右墙板402内侧,护栏80固定连接于底板30上表面。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