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的合抱梁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3085阅读:10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稳定的合抱梁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轻钢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合抱梁柱。



背景技术:

轻钢房屋是用钢材搭设房屋的结构骨架建设房屋,这种结构具有耗材量低、自重轻、安装方便迅速、抗震性能好的优点。传统的做法是用C型钢作为基本材料,然后用C型钢来组成柱、墙体、梁等结构构件,进一步来搭建整个房屋的结构骨架。现有C型钢构成的结构稳定的合抱梁柱,结构复杂,安装不便,稳定性差,影响了整个房屋的安装速度和抗震性能。

专利201620036837.6公开了“柱与轻钢组合梁的安装结构”,通过第一U型钢和第二U型钢将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包住,构成组合梁,该组合梁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定性好,缩短了房屋的安装工期,提升了房屋的抗震性。但是,其在安装过程中,存在第一C型钢与第二C型钢对位困难的问题,第一U型钢与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对位困难的问题,第二U型钢与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对位困难的问题,因而极大地降低了安装效率,由于第一U型钢、第二U型钢与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只通过自攻钉连接,发生震动时,一旦自攻钉发生损坏、形变或是松动时,整个组合梁的结构强度将大大降低,即其抗震性能和结构强度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稳定的合抱梁柱,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结构强度高,抗震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构稳定的合抱梁柱,包括两个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所述第一C型钢包括第一底板、一对第一侧板和一对第一扣板,一对第一侧板分别垂直地设于第一底板的两侧,一对第一扣板分别设于所述一对第一侧板上,且一对第一扣板均与第一底板平行;所述第二C型钢包括第二底板、一对第二侧板和一对第二扣板,一对第二侧板分别垂直地设于第二底板的两侧,一对第二扣板分别设于所述一对第二侧板上,且一对第二扣板均与第二底板平行;所述第一扣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扣板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梢。

安装时,直接通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梢将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对准,进而将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对准,对准非常方便,加快了施工进度,且第一定位梢插入第一定位孔后,还起到加强支撑连接的作用,使整个结构强度更高更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底板、一对第一侧板和一对第一扣板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底板、一对第二侧板和一对第二扣板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扣板上设有波浪形凹槽,所述第二扣板上设有与该波浪形凹槽对应的波浪形凸起。

波浪形凸起位于波浪形凹槽内,二者紧密配合,使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加强整个梁柱的结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结构稳定的合抱梁柱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型C钢和第二C型钢相对应的一侧包住的第一U型钢,以及将第一C型钢和与第二C型钢相对应的另一侧包住的第二U型钢;所述第一U型钢与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之间通过自攻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型钢与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之间通过自攻钉固定连接。

通过第一U型钢和第二U型钢,加强了梁柱的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U型钢的底部设有第二定位梢,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有与第二定位梢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

通过第二定位梢和第二定位孔,可以很方便地将第一U型钢与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对准,加快了施工进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U型钢的底部设有第三定位梢,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有与第三定位梢相对应的第三定位孔。

通过第三定位梢和第三定位孔,可以很方便地将第二U型钢与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对准,加快了施工进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内还设有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三C型钢和第四C型钢。

通过第三C型钢和第四C型钢将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抵紧在第一U型钢和第二U型钢内,即使自攻钉发生松动或是损坏等,仍可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稳定的合抱梁柱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结构强度高,抗震性能好;

(2)通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梢、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定位梢以及第三定位孔和第三定位梢快速实现定位,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工期;

(3)通过凸出条与凹槽的配合,使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加强整个梁柱的结构稳定性;

(4)通过第三C型钢和第四C型钢将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抵紧在第一U型钢和第二U型钢内,即使自攻钉发生松动或是损坏等,仍可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所述结构稳定的合抱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拆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另一实施例中结构稳定的合抱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拆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C型钢,11第一底板,12第一侧板,13第一扣板,131波浪形凹槽,14第一定位孔,20第二C型钢,21第二底板,22第二侧板,23第二扣板,231波浪形凸起,24第一定位梢,30第一U型钢,31第二定位梢,40第二U型钢,41第三定位梢,50第三C型钢,60第四C型钢,70自攻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结构稳定的合抱梁柱,包括两个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一C型钢10和第二C型钢20;所述第一C型钢10包括第一底板11、一对第一侧板12和一对第一扣板13,一对第一侧板12分别垂直地设于第一底板11的两侧,一对第一扣板13分别设于所述一对第一侧板12上,且一对第一扣板13均与第一底板11平行;所述第二C型钢20包括第二底板21、一对第二侧板22和一对第二扣板23,一对第二侧板22分别垂直地设于第二底板21的两侧,一对第二扣板23分别设于所述一对第二侧板22上,且一对第二扣板23均与第二底板21平行;所述第一扣板13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4,所述第二扣板23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孔14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梢24。

安装时,直接通过第一定位孔14和第一定位梢24将第一扣板13和第二扣板23对准,进而将第一C型钢10和第二C型钢20对准,对准非常方便,加快了施工进度,且第一定位梢24插入第一定位孔14后,还起到加强支撑连接的作用,使整个结构强度更高更稳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11、一对第一侧板12和一对第一扣板13一体成型。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板21、一对第二侧板22和一对第二扣板23一体成型。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板13上设有波浪形凹槽131,所述第二扣板23上设有与该波浪形凹槽131对应的波浪形凸起231。

波浪形凸起231位于波浪形凹槽131内,二者紧密配合,使第一扣板13和第二扣板23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加强整个梁柱的结构稳定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结构稳定的合抱梁柱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型C钢10和第二C型钢20相对应的一侧包住的第一U型钢30,以及将第一C型钢10和与第二C型钢20相对应的另一侧包住的第二U型钢40;所述第一U型钢30与第一C型钢10和第二C型钢20之间通过自攻钉7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型钢40与第一C型钢10和第二C型钢20之间通过自攻钉70固定连接。

通过第一U型钢30和第二U型钢40,加强了梁柱的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型钢30的底部设有第二定位梢31,所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22上均设有与第二定位梢31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

通过第二定位梢31和第二定位孔,可以很方便地将第一U型钢30与第一C型钢10和第二C型钢20对准,加快了施工进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U型钢40的底部设有第三定位梢41,所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22上均设有与第三定位梢41相对应的第三定位孔。

通过第三定位梢41和第三定位孔,可以很方便地将第二U型钢40与第一C型钢10和第二C型钢20对准,加快了施工进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C型钢10和第二C型钢20内还设有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三C型钢50和第四C型钢60。

通过第三C型钢50和第四C型钢60将第一C型钢10和第二C型钢20抵紧在第一U型钢30和第二U型钢40内,即使自攻钉70发生松动或是损坏等,仍可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支撑。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