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PC保温薄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4868发布日期:2018-06-15 23:13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PC预制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PC保温薄板。



背景技术:

现代的住宅建筑中,已经逐步朝着模块化安装的趋势发展。这种模块化安装,顾名思义,就是在工厂内将住宅中各个模块,例如飘窗、立柱、墙面等制作完成,再运送到现场进行组合安装即成,这样就使得建筑的施工时间大大缩短,这些模块所使用的PC即混凝土预制件,也叫预制混凝土。

传统的建筑薄板结构中,其内的保温方式只是简单地在建筑薄板的混凝土中埋入海绵等材质制成的保温片,但是后期建筑薄板的使用中,很容易因为外部温度变化出现保温片的变形现象,这样就会对建筑薄板的保温效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提高保温效果的建筑PC保温薄板。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PC保温薄板,其包括板体,板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板体内埋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保温板,第一保温板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两第一保温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保温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保温板,第二保温板的表面具有凸起部,凸起部的形状匹配凹槽的形状,第二保温板下设置有第三保温板。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筋体,第一筋体上安装有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二筋体,第一筋体和第二筋体垂直交叉。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筋体上安装有菱形的第三筋体。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保温板的一端部具有向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进一步地,上述板体的表面还开设有多个沟槽。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连接部为L形的筋体。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建筑PC保温薄板,设置了板体,板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部,板体内埋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保温板,第一保温板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两第一保温板之间设置有连接部,第一保温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保温板,第二保温板的表面具有凸起部,凸起部的形状匹配凹槽的形状,第二保温板下设置有第三保温板;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进,其中保温板具体可以为泡沫块,利用多个保温板的设置,并且利用保温板所形成的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阳台的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PC保温薄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PC保温薄板,其包括板体1,板体1的侧壁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板体1内埋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保温板13,第一保温板13的底部开设有凹槽131,两第一保温板13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4,第一保温板1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保温板15,第二保温板15的表面具有凸起部151,凸起部151的形状匹配凹槽131的形状,第二保温板15下设置有第三保温板16。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建筑PC保温薄板,设置了板体,板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部,板体内埋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保温板,第一保温板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两第一保温板之间设置有连接部,第一保温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保温板,第二保温板的表面具有凸起部,凸起部的形状匹配凹槽的形状,第二保温板下设置有第三保温板;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进,其中保温板具体可以为泡沫块,利用多个保温板的设置,并且利用保温板所形成的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阳台的保温性能。

继续参见图1,第二连接部14包括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筋体141,第一筋体141上安装有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二筋体142,第一筋体141和第二筋体142 垂直交叉;第一筋体141上安装有菱形的第三筋体143;第二保温板15的一端部具有向第二连接部14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152。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地防止保温板的变形现象。

继续参见图1,板体1的表面还开设有多个沟槽17;第一连接部12为L 形的筋体。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可以便于与外部预制件的连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