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支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9714阅读:10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模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剪力墙支模结构。



背景技术:

清水混凝土剪力墙大多采用钢框竹胶大模板作为模板,这种模板质量轻、强度高,周转次数多,但是如果支模不到位,就有可能产生涨模,清水剪力墙模板支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清水混凝土的观感质量,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导致剪力墙支模构造出现严重问题。铝模板支模工艺正在逐步普及,但对于采用预制梁及现浇板的预制整浇结构目前还不能更好的适用,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结构,铝模板体系原有的垂直支撑杆件将存在失稳的巨大风险,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制作方便,施工简单,受力合理,能重复进行使用,且可以与现有铝模板体系兼容的剪力墙支模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支模结构,包括组合钢模板,组合钢模板一端与一支模桁架连接,支模桁架与组合钢模板之间通过内置钢钉连接,组合钢模板下表面竖向设有钢管,钢管为两个,两钢管之间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呈三角形结构,两钢管底部均穿过一加强板设置,加强板横向设置在两钢管上,支模桁架上横向设有调节杆,调节杆上安装有调节旋钮,调节杆延伸在支模桁架两侧面外侧上,调节旋钮设置在支模桁架外侧面对应调节杆上,支模桁架内设有防漏浆结构,防漏浆结构横向设置在支模桁架上。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模桁架与组合钢模板之间还连接有高强度螺栓结构。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杆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钢模板通过数个钢板块拼接而成。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钢模板内置加强肋。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漏浆结构不止一个。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漏浆结构采用空心结构。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管与加强板之间通过抱箍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模桁架内还设有剪刀撑。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板与加强板之间安装有对拉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剪力墙支模结构制作方便,施工简单,受力合理,能重复进行使用,且可以与现有铝模板体系兼容,保证了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支模的可靠性,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构件变形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组合钢模板;2.支模桁架;3.调节杆;4.防漏浆结构;5.钢管;6.支撑板;7.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剪力墙支模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包括组合钢模板1,组合钢模板1一端与一支模桁架2连接,支模桁架2与组合钢模板1之间通过内置钢钉连接,组合钢模板1下表面竖向设有钢管5,钢管5为两个,两钢管5之间连接有支撑板6,支撑板6呈三角形结构,两钢管5底部均穿过一加强板7设置,加强板7横向设置在两钢管5上,支模桁架2上横向设有调节杆3,调节杆3上安装有调节旋钮,调节杆3延伸在支模桁架2两侧面外侧上,调节旋钮设置在支模桁架2外侧面对应调节杆3上,支模桁架2内设有防漏浆结构4,防漏浆结构4横向设置在支模桁架2上,所述支模桁架2与组合钢模板1之间还连接有高强度螺栓结构,所述调节杆3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所述组合钢模板1通过数个钢板块拼接而成,所述组合钢模板1内置加强肋,所述防漏浆结构4不止一个,所述防漏浆结构4采用空心结构,所述钢管5与加强板7之间通过抱箍连接,所述支模桁架2内还设有剪刀撑,所述支撑板6与加强板7之间安装有对拉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支模结构制作方便,施工简单,受力合理,能重复进行使用,且可以与现有铝模板体系兼容,保证了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支模的可靠性,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构件变形问题。所述支模桁架2与组合钢模板1之间还连接有高强度螺栓结构,增强了其连接性;所述调节杆3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能起到耐腐蚀的作用;使其结构性能更强;所述组合钢模板1内置加强肋,进一步提高了组合钢模板1的刚性;所述防漏浆结构4不止一个,所述防漏浆结构4采用空心结构,能起到防漏浆的作用;连接更加紧密;所述支模桁架2内还设有剪刀撑,所述支撑板6与加强板7之间安装有对拉螺栓,支撑性能良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