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防水抗震预制外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9426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防水抗震预制外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防水抗震预制外墙。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是一种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的新兴的绿色环保节能型建筑技术,也是住宅产业化的核心技术。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每个人都将可以自己设计搭建自己的房子,墙体是可反复拆卸的,可以重复利用不会由于拆墙而产生建筑垃圾。

预制外墙板是目前国内PC建筑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预制外墙板表面平整度好,整体精确度高,同时又可以将建筑物的外窗以及外立面的保温及装饰层直接在工厂预制完成,获得了很多开放商的青睐。

建筑物的防水工程一直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防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今后的使用功能是否完善,而水的流动性非常强,因此,传统建筑防水最主要的设计理念就是堵水,堵住一切水流可以进入室内的通道以起到防水的效果。

目前预制装配式外墙的预制方法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浇筑和墙砖或墙板拼接,其中钢筋混凝土浇筑预制的外墙强度高、防水性较好,但其抗震性能差,预制污染较大,墙体破损后修复困难,钢筋和混凝土无法进行二次利用,造成较大的浪费。墙砖和墙板拼接预制的外墙,预制速度快,且由于可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其抗震性能好,更有利于重复利用,但由于墙板之间的大量接缝增加了放水难度,导致在雨水长期冲刷后易发生保温失效甚至外墙渗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抗震、防水性能良好的装配式建筑防水抗震预制外墙,采用沿卡接拼装的外墙板连接处设置钢筋框架,达到抗震效果;并用混凝土浇筑阻断了外墙板之间的接缝通道,达到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防水抗震预制外墙,所述外墙包括钢筋框架和若干外墙板,所述钢筋框架包括由若干横向延伸的横筋和若干纵向延伸的纵筋,所述横筋和纵筋交叉处通过扎丝或者焊接连接在一起,使其形成稳定的钢筋框架。所述外墙板上侧面与右侧面设置有凸部,下侧面与右侧面对应凸部设置有可与凸部过盈配合的凹部,位于下方的外墙板上侧面的凸部嵌入位于相邻上方的外墙板下侧面的凹部,位于左方的外墙板右侧面上的凸部嵌入位于相邻右方的外墙板左侧面的凹部。所述外墙板沿侧面延伸设置有钢筋槽,所述横筋与纵筋沿钢筋槽设置在相邻外墙板相互连接处;所述横筋和纵筋通过混凝土浇筑在钢筋槽内。

外墙板之间通过卡接和钢筋混凝土浇筑两种连接方式连接为一个整体,增强的预制外墙的强度,减少了完全浇筑时混凝土水泥的使用量,也减少了墙板之间的接缝,同时沿外墙板连接处浇筑的混凝土阻断了外墙板之间的接缝通道,达到防水的效果。若外墙体受损时,其钢筋框架可去除少量的混凝土后再次投入使用。同时,遇到地震灾难时,混凝土被破坏以后,钢筋框架避免了墙体变形,卡接的墙板使墙体不易垮塌、裂纹,降低地震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所述外墙板内设置有空腔,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达到外墙保温的效果。

所述横筋与纵筋通过在连接处反向交叉弯折连接,通过钢筋本身弯折后将横筋和纵筋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槽包括混凝土浇筑层和分设于混凝土浇筑层两边的防水填充层,所述防水填充层内填充有防水材料,增强外墙的防水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凸部的截面随着远离外墙板的一端往与外墙板连接的一端延伸时,其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后再逐渐缩小,即凸部沿外墙板往外延伸时,其截面面积逐渐增加再减小,且其增加面积大于或等于其减少面积;所述凹部对应凸部设置为的截面随着远离外墙板的一端往与外墙板连接的一端延伸时,其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后再逐渐缩小,即凸部沿外墙板往内延伸时,其截面面积逐渐增加再减小,且其增加面积小于或等于其减少面积。相邻的外墙板卡接时,凸部嵌入凹部内,达到稳定的卡接效果。同时,多次弯折的外墙板缝隙通道,增加了缝隙通道的长度和减少了缝隙通道的毛细血管作用,使外部雨水不易流入钢筋槽内,增加了钢筋槽内防水材料的使用寿命,使预制外墙的防水效果更好、防水寿命更长。

所述凸部包括对称设置在钢筋槽两边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凹部对应凸部设置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

所述外墙板凸部上设置有胶粘层,使相邻外墙板之间连接更加稳固,同时增强其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防水抗震预制外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防水抗震预制外墙通过钢筋框架加固、外墙板之间通过卡接、混凝土浇筑双重连接,增强了预制外墙的强度和防水性能,得到防水、抗震性能良好的预制外墙。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防水抗震预制外墙,其外墙板之间通过截面面积先增大后再缩小的异形凸部和对应的凹部进行卡接,增强了外墙板之间卡接效果,且增强预制外墙的防水效果和防水材料的防水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墙板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外墙板,2—钢筋框架,3—钢筋槽,4—混凝土浇筑层,5—防水填充层,6—纵筋,7—横筋,8—凸部,9—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所述外墙包括钢筋框架2和若干外墙板1,外墙包括钢筋框架2和若干外墙板1,所述钢筋框架2包括由若干横向延伸的横筋7和若干纵向延伸的纵筋6,所述横筋7和纵筋6交叉处通过扎丝或者焊接连接在一起,使其形成稳定的钢筋框架2。如图3所示,所述外墙板1上侧面与右侧面设置有凸部8,下侧面与右侧面对应凸部8设置有可与凸部8过盈配合的凹部9,位于下方的外墙板1上侧面的凸部8嵌入位于相邻上方的外墙板1下侧面的凹部9,位于左方的外墙板1右侧面上的凸部8嵌入位于相邻右方的外墙板1左侧面的凹部9。所述外墙板1沿侧面延伸设置有钢筋槽3,所述横筋7与纵筋6沿钢筋槽3设置在相邻外墙板1相互连接处;所述横筋7和纵筋6通过混凝土浇筑在钢筋槽3内。

外墙板1之间通过卡接和钢筋混凝土浇筑两种连接方式连接为一个整体,增强的预制外墙的强度,减少了完全浇筑时混凝土水泥的使用量,也减少了墙板之间的接缝,同时沿外墙板1连接处浇筑的混凝土阻断了外墙板1之间的接缝通道,达到防水的效果。若外墙体受损时,其钢筋框架2可去除少量的混凝土后再次投入使用。同时,遇到地震灾难时,混凝土被破坏以后,钢筋框架2避免了墙体变形,卡接的墙板使墙体不易垮塌、裂纹,降低地震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所述外墙板1内设置有空腔,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达到外墙保温的效果。所述横筋7与纵筋6通过在连接处反向交叉弯折连接,通过钢筋本身弯折后将横筋7和纵筋6连接在一起。

如图2所示,所述钢筋槽3包括混凝土浇筑层4和分设于混凝土浇筑层4两边的防水填充层5,所述防水填充层5内填充有防水材料,增强外墙的防水能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凸部8的截面随着远离外墙板1的一端往与外墙板1连接的一端延伸时,其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后再逐渐缩小,即凸部8沿外墙板1往外延伸时,其截面面积逐渐增加再减小,且其增加面积大于或等于其减少面积;所述凹部9对应凸部8设置为的截面随着远离外墙板1的一端往与外墙板1连接的一端延伸时,其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后再逐渐缩小,即凸部8沿外墙板1往内延伸时,其截面面积逐渐增加再减小,且其增加面积小于或等于其减少面积。相邻的外墙板1卡接时,凸部8嵌入凹部9内,达到稳定的卡接效果。同时,多次弯折的外墙板1缝隙通道,增加了缝隙通道的长度和减少了缝隙通道的毛细血管作用,使外部雨水不易流入钢筋槽3内,增加了钢筋槽3内防水材料的使用寿命,使预制外墙的防水效果更好、防水寿命更长。

所述凸部8包括对称设置在钢筋槽3两边的第一凸部8和第二凸部8,所述凹部9对应凸部8设置有第一凹部9和第二凹部9。

所述外墙板1凸部8上设置有胶粘层,使相邻外墙板1之间连接更加稳固,同时增强其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