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770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震基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站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防震基站。



背景技术:

基站是移动通讯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当基站无法使用时将造成无法进行通信的后果,因此,基站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是通信部门工作的重点。

然后,现有的一些基站由于结构设计简单,不具有防震功能,在发生地震后,基站容易被损坏,造成无法使用,在现有公开的关于基站的技术中,很少有关于基站防震的技术。

综上所述,现有基站存在着不具备防震功能的问题,因此,需要设计出有效的方案来对基站进行防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防震基站,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站塔和基站房的下方分别设置第一防震设备和第二防震设备,可以有效对基站塔和基站房进行防震,进而能够有效减轻基站塔和基站房的损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震基站,包括基站塔和位于基站塔一侧的基站房,包括设置在所述基站塔下方的第一防震设备和设置在所述基站房下方且与所述第一防震设备相同的第二防震设备;

所述第一防震设备包括弹性组件和减震组件;

所述弹性组件位于所述减震组件的一侧;

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横板上,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横板上;

所述减震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板上。

可选地,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壳体、设置在所述减震壳体内的浮动活塞、活塞杆、设置在所述减震壳体内的油液、以及气缸;

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浮动活塞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减震壳体内部上方空间形成第一封闭腔体,所述减震壳体内部下方空间形成第二封闭腔体;

所述油液、以及所述浮动活塞设置于所述第一封闭腔体内;

所述活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减震壳体的下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封闭腔体、所述第二封闭腔体与所述浮动活塞的一端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分隔板;

通过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第一封闭腔体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自动通孔。

可选地,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速度传感器;

所述速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减震壳体的内壁;

所述速度传感器通过网络与控制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自动通孔包括第一自动通孔和第二自动通孔;

所述第一自动通孔和所述第二自动通孔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速度传感器的外表面设置有隔油材料的密封套;

所述浮动活塞的外表面设置有隔油材料的密封套。

可选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均配置为螺旋弹簧。

可选地,还包括分布在所述基站塔两侧的固定拉杆;

所述固定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基站塔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拉杆的另一端与地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震基站,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站塔和基站房的下方分别设置第一防震设备和第二防震设备,可以有效对基站塔和基站房进行防震,进而能够有效减轻基站塔和基站房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防震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第一防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防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防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基站塔;2、基站房;3、第一防震设备;4、第一横板;5、第二横板; 6、控制器;7、固定拉杆;30、第二防震设备;31、弹性元件;32、减震组件; 71、连接柱;311、第一弹簧;312、第二弹簧;321、减震壳体;322、浮动活塞;323、活塞杆;324、油液;325、气缸;326、分隔板;327、速度传感器; 3211、第一封闭腔体;3212、第二封闭腔体;3261、自动通孔;32111、第一腔室;32112、第二腔室;32611、第一自动通孔;32612、第二自动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震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1所示,一种防震基站,包括基站塔1和位于基站塔1一侧的基站房2,还包括设置在基站塔1下方的第一防震设备3和设置在基站房2下方且与第一防震设备3相同的第二防震设备30;第一防震设备3包括弹性组件31和减震组件32;弹性组件31位于减震组件32的一侧;弹性组件3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横板4上,弹性组件31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横板5上;减震组件3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横板4上。具体来说,当发生地震的时候,通过弹性组件31上下弹跳来缓冲地震对基站塔2和基站房2造成的震动,同时减震组件32起到减振的作用,而当减震组件32的阻尼力较小的时候,会充分发挥弹性组件31的弹性作用,缓和地震的冲击力,这时候,弹性组件31起到主要作用;当减震组件32的阻尼力较大的时候,为了迅速减振,此时,减震组件32起到主要作用。通过在基站塔1 和基站房2的下方分别设置第一防震设备3和第二防震设备30,可以有效对基站塔1和基站房2进行防震,进而能够有效减轻基站塔1和基站房2的损坏。

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第一防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第一防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了清楚减震组件32的结构,可选地,减震组件32包括减震壳体321、设置在减震壳体321内的浮动活塞322、活塞杆323、设置在减震壳体321内的油液324、以及气缸325;活塞杆323的一端与浮动活塞322 的一端滑动连接,活塞杆323的另一端与气缸325的输入端连接;气缸325的输出端与控制器6连接。当发生地震的时候,减震壳体321内的浮动活塞322 会被活塞杆323上下推动,使减震壳体321内的油液324反复振动活动形成阻尼力,缓和地震的冲击力,进一步保护基站塔1和基站房2免受地震的冲击伤害。其中,活塞杆323受气缸325驱动的,气缸325是由控制器6控制的。本实用新型更优选地一种实施方式,减震壳体321内部上方空间形成第一封闭腔体3211,减震壳体321内部下方空间形成第二封闭腔体3212;油液324、以及浮动活塞322设置于第一封闭腔体3211内;活塞杆323的一端通过减震壳体 321的下端依次贯穿第一封闭腔体3211、第二封闭腔体3212与浮动活塞322的一端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减震组件32还包括分隔板326;通过分隔板326将第一封闭腔体3211分成第一腔室32111和第二腔室32112;分隔板326上设置有自动通孔 3261。在浮动活塞322上下移动的时候,减震壳体321内的油液324通过自动通孔3261不断重复从第一腔室32111移动到第二腔室32112产生阻尼力。

进一步地,自动通孔3261包括第一自动通孔32611和第二自动通孔32612;第一自动通孔32611和第二自动通孔32612均与控制器6电连接。更优选地,第一自动通孔32611的孔直径比第二自动通孔32612的孔直径大。

进一步地,减震组件32还包括速度传感器327;速度传感器327固定安装在减震壳体321的内壁;速度传感器327通过网络与控制器6连接。通过速度传感器327来检测检测浮动活塞322上下移动的速度以及减震壳体321内的油液324浮动的速度,通过控制器6来控制是打开第一自动通孔32611还是打开第二自动通孔32612,当地震的冲击力比较大的时候,需要打开第一自动通孔 32611,当地震的冲击力比较小的时候,需要打开第二自动通孔32612。可以看出,根据地震的大小,来自适应调节需要打开哪个自动通孔,具有灵活性以及节约能源的特点。

为了增加速度传感器327和浮动活塞322的寿命,可选地,速度传感器327 的外表面设置有隔油材料的密封套;浮动活塞322的外表面设置有隔油材料的密封套。

可选地,弹性组件31包括第一弹簧311和第二弹簧312;第一弹簧311的一端与第一横板4固定连接,第一弹簧311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板5固定连接;第二弹簧312的一端与第一横板4固定连接,第二弹簧312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板5固定连接。本实施例更优选地,第一弹簧311和第二弹簧312均配置为螺旋弹簧。其中,具体实施中,第一弹簧311和第二弹簧312可以设置成两个弹性大小不一样的弹簧,例如,第一弹簧311的弹性大于第二弹簧312的,在地震震级较大时,启用第一弹簧311,在震级较小时,启用第二弹簧312。此外,还可以根据震级的情况,来改变第一弹簧311和第二弹簧312的硬度。除了图 3中,第一弹簧311和第二弹簧312分布在一侧,更优选地,第一弹簧311和第二弹簧312对称分布在两侧,如图4所示。

为了进一步稳固基站塔1,可选地,还包括分布在基站塔两侧的固定拉杆7;固定拉杆7的一端与基站塔身固定连接,固定拉杆7的另一端与地面固定连接。其中。固定拉杆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地面,直至与地底下的连接柱71连接,连接柱71是伸入低下的,具体伸入到低下多少米,可以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而定。另外,也可以在基站房2的两侧设置固定拉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