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复合注浆锚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2905发布日期:2019-01-08 21:16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复合注浆锚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复合注浆锚板。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及建筑领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其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桥梁和建筑领域。当施工方式采用后张法有粘结方式时现有技术存在一些缺陷:传统锚板普遍结构较为复杂,加工工艺相对繁琐,且需预埋在混凝土当中,占用空间大,有时还需移动或断开普通钢筋骨架,对结构设计的性能产生影响;并且存在密封不严,造成现浇混凝土泄漏至预应力筋预留孔道和预埋锚板的注浆孔道中造成无法张拉和注浆等严重后果,使用效果并不很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复合注浆锚板,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代替传统的预埋锚板,节省钢材和空间占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复合注浆锚板,包括排气锚板和注浆锚板,排气锚板和注浆锚板之间设置有穿筋孔道,排气锚板和注浆锚板通过预应力筋连接,预应力筋位于穿筋孔道内,预应力筋的两端通过锚固螺母固定,排气锚板上设置有与穿筋孔道相连通的排气孔,注浆锚板上设置有与穿筋孔道相连通的注浆孔。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锚板和注浆锚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粘贴有CPE防水材料层。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锚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排气孔之间通过第一凹槽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注浆锚板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注浆孔之间通过第二凹槽相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注浆锚板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空间占用小等优点,混凝土构件成型后安装复合注浆锚板可以避免施工中因浇筑混凝土漏浆导致的孔道堵塞等问题造成的无法注浆和张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注浆锚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排气锚板的俯视图。

图中:1、排气锚板;2、注浆锚板;3、穿筋孔道;4、预应力筋;5、锚固螺母;6、排气孔;7、注浆孔;8、CPE防水材料层;9、第一通孔;10、第一凹槽;11、第二通孔;12、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复合注浆锚板,以组合的形式设置在混凝土构件中,包括注浆锚板2和排气锚板1,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制时在相应的预应力布置位置提前预留穿筋孔道3,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穿入预应力筋,两端安装复合注浆锚板,并安装锚固螺母5。注浆锚板2和排气锚板1与混凝土接触面一侧均粘贴有一圈CPE防水材料层8,通过预应力筋4的张拉锚固,使注浆锚板2、排气锚板1和穿筋孔道3形成密闭的注浆通道,然后通过注浆孔8和第二凹槽12向穿筋孔道3内注浆,通过排气孔6和第一凹槽10进行穿筋孔道3内气体排除,使得浆体注满穿筋孔道3达到预应力筋4与混凝土构件成为一个整体的效果。

如图2所示,排气锚板1与混凝土接触面一侧粘贴有一圈CPE防水材料层8,主要是通过预应力筋4张拉使排气锚板1与混凝土构件紧密贴合防止漏浆。排气锚板1上设置两个第一通孔9,排气锚板1上设置有一个排气孔6,排气孔6设有内螺纹,当注浆施工完成后使用相应螺栓将其封堵。排气锚板1上开有第一凹槽10,第一凹槽10与第一通孔9、排气孔6同时贯通,便于气体排出和浆体流动。

如图3所示,注浆锚板2与混凝土接触面一侧粘贴有一圈CPE防水材料层8,主要是通过预应力筋4张拉使注浆锚板2与混凝土构件紧密贴合防止漏浆。注浆锚板2上设置两个第二通孔11,与排气锚板1的第一通孔9一一对应。注浆锚板2上设置有一个注浆孔7,注浆孔7设有内螺纹,当注浆施工时可连接注浆管等工装,注浆完成后使用相应螺栓将其封堵。注浆锚板2上开有第二凹槽12,第二凹槽12与第二通孔11、注浆孔7同时贯通,便于浆体注入到穿筋孔道3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