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6154发布日期:2018-08-14 17:3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节能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支护结构广泛应用于现代的建筑中,其主要作用是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照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型,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建筑模板上的外部载荷,建筑模板主要由固定模板和用于固定模板支撑的支撑固定结构组成。

现有的支撑固定结构大多是直接焊接完成,在放置和运输过程中会造成不便,运输和整理过程中会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便于放置和运输的建筑模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节能模板,该建筑模板便于放置与运输,实现了运输和整理过程中空间的节约,进而减少了人力与物力的节约。

其技术方案是,建筑节能模板,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由若干位于同一平面上相互垂直的矩形管焊接组成,所述固定框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部通过合页与所述固定框的底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框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还连接有多个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固定框后方上端进行铰接的第一支撑杆和与所述支撑板上连接所述固定框相对端部进行铰接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自由端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切面均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自由端的端部形成空心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自由端形成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端相配合的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套装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适配的固定套筒。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自由端设有弹性的凸起,所述凸起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凸起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部另一端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部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凸起、第一支撑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筒套装在所述凸起的上端,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自由端设有圆柱形结构的档杆。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两侧竖直方向上的矩形管相前端延伸有“L”形结构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框之间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框内安装有固定模板,所述固定模板的左右两侧面的中间位置处形成与所述固定件相适配的卡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由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模板由塑料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所述第一支撑杆可绕其与所述固定框的连接处转动,所述第二支撑杆可绕其与所述支撑板的连接处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自由端可以卡接在一起,将所述固定套筒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处,即可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的稳定性,进而增强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在支撑固定框时的稳定性,通过所述固定框上的固定件,实现了对所述固定模板的安装与固定,该建筑模板可以折叠很好的节约了空间,便于放置与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框与固定模板的连接结构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建筑节能模板,包括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由若干位于同一平面上相互垂直的矩形管焊接组成,所述固定框1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一端部通过合页3与所述固定框1的底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框1与所述支撑板2之间还连接有多个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固定框1后方上端进行铰接的第一支撑杆4和与所述支撑板2上连接所述固定框1相对端部进行铰接的第二支撑杆5,所述第一支撑杆4与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自由端相连接。

所述固定框上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处焊接有两个半圆形的固定片,两个所述固定片上相对设有圆形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固定框铰接的端部形成可插入两个所述固定片之间的半圆形的片状结构且所述片状结构上设有与所述固定片上相适配的圆形通孔,各所述圆形通孔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支撑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

所述第一支撑杆4与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切面均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自由端的端部形成空心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自由端形成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端相配合的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4上套装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相适配的固定套筒6,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自由端设有弹性的凸起7,所述凸起7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凸起7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外部另一端在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内部连接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凸起7、第一支撑杆4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筒6套装在所述凸起7的上端,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自由端设有圆柱形结构的档杆9。

使用时,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自由端套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自由端的空腔内,按压所述凸起,将所述固定套环移动至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处,所述档杆实现对所述固定套环位置的固定,为进一步固定所述固定套环的位置,设置所述固定套环的长度与所述档杆和所述凸起间距离相等,进而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增强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支撑强度。

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可以绕所属固定框和所述支撑板转动,所述固定框和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合页转动,实现了整个建筑模板的折叠,便于放置与运输,大大节约了储存和运输时建筑模板占用的空间。

实施例二:所述固定框1两侧竖直方向上的矩形管相前端延伸有“L”形结构的固定件10,所述固定件10与所述固定框1之间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框1内安装有固定模板11,所述固定模板11的左右两侧面的中间位置处形成与所述固定件10相适配的卡槽12,所述固定框1由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模板11由塑料材料制成。

在安装所述固定模板时,将所述固定模板通过所述卡槽插入所述固定框的固定件中,在使用时,保证只有所述固定模板与混凝土结构接触,保证了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所述第一支撑杆可绕其与所述固定框的连接处转动,所述第二支撑杆可绕其与所述支撑板的连接处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自由端可以卡接在一起,将所述固定套筒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处,即可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的稳定性,进而增强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在支撑固定框时的稳定性,通过所述固定框上的固定件,实现了对所述固定模板的安装与固定,该建筑模板可以折叠很好的节约了空间,便于放置与运输。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