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式墙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2163发布日期:2018-10-16 19:32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架空式墙板组件。



背景技术:

厨房的传统装修方式中,墙砖的粘贴需要采用水泥浆等材料,且施工复杂,施工环境差。而现代化的装配式装修会采用复合式的墙板代替传统的墙砖,安装时无需水泥浆等材料,因而可以保持施工环境的干净整洁。由于厨房中大多会设计多组落地柜,因此在固定墙板时,需要将墙板固定在落地柜的上方,然而目前尚未有相关专用部件用于架空墙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架空式墙板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尚无专用部件用于架空墙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架空式墙板组件,包括:

墙板,包括基层和贴设于所述基层上的面层;

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层的第一边外侧和第二边外侧,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平行;

横撑龙骨,设置于所述基层的第三边上,所述第三边与所述第一边垂直;其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

可选地,上述架空式墙板组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均包括:

底座,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或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其第一端面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部或所述第二支撑部适配的滑动槽;

短管,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二端面上,所述底座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所述短管与所述横撑龙骨适配套接。

可选地,上述架空式墙板组件中:

所述墙板,其基层的第一边的端面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其基层的第二边的端面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可选地,上述架空式墙板组件中,还包括:

第一卡件,贴合设置于所述基层的背面,其一个端面与所述基层的第一边的端面平齐;

第二卡件,贴合设置于所述基层的背面,其一个端面与所述基层的第二边的端面平齐。

可选地,上述架空式墙板组件中,所述墙板沿厨房墙面设置,所述第一边竖直设置,所述组件还包括:

拉铆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或所述第二支撑部靠近所述厨房墙面的表面上;

调节脚,位于所述拉铆螺母和所述厨房墙面之间,与所述拉铆螺母旋转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支撑部或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厨房墙面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上述架空式墙板组件中,还包括:

定位件,其一端成型有与所述调节脚适配卡接的定位槽,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厨房墙面上。

可选地,上述架空式墙板组件中,还包括:

顶杆,设置于所述基层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端均与所述顶杆连接;

固定件,设置于所述顶杆上,其一端具有与所述顶杆适配卡接的凹槽,另一端与所述墙板的面层的连接。

可选地,上述架空式墙板组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其中:

所述第一平板,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的顶端连接形成所述凹槽;

所述第二平板,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面板的底端和所述第三面板的顶端连接;

所述第三面板,与所述墙板的面层平行设置并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墙板的面层上。

可选地,上述架空式墙板组件中,还包括底杆;

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底端和第二支撑部的底端均与所述底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架空式墙板组件,通过横撑龙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将墙板架空,且所有部件均在工厂工业化生产,在装修现场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安装,现场无需熟练的技术工人,也无需太多的施工时间,实现了快速施工,而且避免了传统装修作业现场比较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架空式墙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架空式墙板组件的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架空式墙板组件的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架空式墙板组件的调节脚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架空式墙板组件的调节脚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架空式墙板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墙板1、第一支撑部2、第二支撑部3和横撑龙骨4。墙板1包括基层和贴设于所述基层上的面层;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层的第一边外侧和第二边外侧,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平行;横撑龙骨4设置于所述基层的第三边上,所述第三边与所述第一边垂直,其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件21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部件31与所述第二支撑部3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的架空式墙板组件,通过横撑龙骨4、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将墙板1架空,且所有部件均在工厂工业化生产,在装修现场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安装,现场无需熟练的技术工人,也无需太多的施工时间,实现了快速施工,而且避免了传统装修作业现场比较脏的情况。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21和第二连接部件31的具体实现方式也是多样的,例如可在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上设置螺钉,而横撑龙骨4可直接套接在螺钉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连接部件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1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包括底座5和短管6,所述底座5的第一端面成型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或所述第二支撑部3适配的滑动槽,所述底座5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上或所述第二支撑部3上,而在底座5上与底座5的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短管6,所述短管6与所述横撑龙骨4适配套接。底座5上滑动槽的设置可使其位置按照落地柜的高度任意调整,且安装方便。

为进一步固定墙板1,如图1所示,在墙板1的基层的第一边的端面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支撑部2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基层的第二边的端面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二支撑部3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支撑部3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设置可进一步固定墙板1。如图3所示,还可在墙板1的基层上设置第一卡件7和第二卡件8,具体地,第一卡件7贴合设置于所述墙板1的基层的背面,其一个端面与所述墙板1的基层的第一端面平齐;第二卡件8贴合设置于所述墙板1的基层的背面,其一个端面与所述墙板1的基层的第二端面平行。第一卡件7与第一限位槽形成供第一支撑2部嵌入的卡槽,第二卡件8与第二限位槽形成供第二支撑部3嵌入的卡槽,因此第一卡件7和第二卡件8的设置可使墙板1的侧面不晃动。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墙板1沿厨房墙面设置,所述第一边竖直设置,如图4所示,所述架空式墙板1组件还包括拉铆螺母9和调节脚10。拉铆螺母9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或所述第二支撑部3靠近所述厨房墙面的表面上;调节脚10位于所述拉铆螺母9和所述厨房墙面之间,与所述拉铆螺母9旋转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支撑部2或所述第二支撑部3与所述厨房墙面之间的距离。另外,如图4所示,上述架空式墙板组件还包括定位件11,定位件11的一端成型有与所述调节脚9适配卡接的定位槽,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厨房的墙面上。

如图5所示,在墙板1的基层的上方还可设置顶杆12,所述第一支撑部2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支撑部3的顶端均与所述顶杆12连接。在顶杆12上设置有固定件13,固定件13的一端具有与所述顶杆12适配卡接的凹槽,另一端与所述墙板1的基层的上端连接。所述固定件13可用于固定墙板1的顶部。所述固定件13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其中:所述第一平板,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的顶端连接形成所述凹槽;所述第二平板,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面板的底端和所述第三面板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墙板1的基层平行设置并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墙板1的面层上。

在墙板1的基层的下方还可设置底杆14,所述第一支撑部2的底端和第二支撑部3的底端均与所述底杆14连接。

所述底杆14和顶杆12可为截面为正方形的方管,而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为截面为长方形的型材,所述型材与方管的连接也采用滑动件实现,所述滑动件包括底座、连接管和限位板,所述底座的第一端面上成型有与方管适配的U形槽,U形槽的底部成型有贯穿至底座的第二端面的通孔,所述第二端面与第一端面相对,通过所述通孔,可采用螺钉等将底座固定于方管上。而连接管垂直设置于第二端面上,限位板位于连接管和通孔之间,所述连接管边缘和所述限位板所围成的最大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与型材的中空结构的截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因此,型材可直接套接在连接管和限位板上,实现套接。

所述底杆14可通过限位件固定于厨房地面上,所述限位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以及水平设置的底板和顶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两侧,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底端和所述第二挡板的底端连接形成所述固定槽,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挡板的顶端和所述第三挡板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高度可大于所述第二挡板的高度,第二挡板的高度与第三挡板的高度相同。

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架空式墙板组件,适用于厨房的装配式装修中,所有部件均在工厂工业化生产,在装修现场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安装,现场无需熟练的技术工人,也无需太多的施工时间,实现了快速施工,而且避免了传统装修作业现场比较脏的情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