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模型泥塑用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6806发布日期:2018-07-20 19:20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模型泥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模型泥塑用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仅仅在于使用性能上面,汽车的外观等也成为了人们购买汽车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适应市场对汽车提出的新要求,汽车的外观和模型均在不断的变化,现有的汽车模型的制作时,先将汽车底模骨架放置到加工台的支架上面,然后直接将加热软化后的油泥涂抹在汽车底模骨架上,用油泥雕塑形成汽车车身模型。

采用油泥进行雕塑汽车车身磨模型的时候,一般是采用微波炉将固体油泥加热软化,因为油泥加热(如60~70℃)后,很容易敷在汽车底模骨架上,冷却至室温其表面会硬化,但仍可用特制的刮刀、铲刀、锉刀等工具轻易地加工成形,完成后可以得到十分光滑的表面。模型便于修改,不易风化干燥或龟裂,因而尺寸比较稳定,所以成为现在最广泛采用的汽车模型材料。另外,油泥非常受欢迎的原因也在于油泥可以反复使用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现有技术中的固体油泥在回收加热的过程中,其表面会先行软化,而内部受热较慢,软化也较慢;因此,非常容易出现油泥外部已经软化达到要求,而内部还未软化的情况;2、油泥一次使用量较大时,会先在平板上将油泥用力揉搓,使油泥混合更为均匀;非常的费力且较为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模型泥塑用加热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油泥内外加热不均匀,以及油泥揉搓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汽车模型泥塑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箱;还包括转动台和用于固定加热箱的固定杆;加热箱内部设有隔板、加热腔和保温腔,且加热腔和保温腔通过隔板隔开;加热箱上设有用于向加热腔内放固体油泥的开口,加热箱的箱壁内设有与开口连通的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用于关闭开口的滑盖;滑盖上固定有推条;转动台与加热箱转动连接,且转动台由推条带动旋转;加热腔内设有加热板、挤压部和刮条,刮条上固定有转轴;转动台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的孔壁上设有滑槽;转轴穿过通孔,且转轴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在滑槽内轴向滑动的滑动凸起;转轴与转动台之间设有弹簧,且转动台上设有用于对转轴进行定位的定位部;加热腔的腔壁内设有一圈环形腔,加热腔的腔壁上设有与环形腔连通的条形口;挤压部滑动连接在环形腔内,且挤压部的一侧伸出条形口,条形口内设有用于覆盖条形口的弹性伸缩层,挤压部伸出条形口的部分与弹性伸缩层固定连接;加热腔的腔壁上设有与环形腔连通的出料孔,保温腔的腔壁上设有多个与环形腔连通的连通孔,保温腔内设有保温板和由电机带动的搅拌部;挤压部用于在刮条的推动下挤压环形腔内的油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将固体油泥从开口处放入到加热箱内,然后启动加热板对加热箱内的固体油泥进行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推动滑盖,滑盖推动推条运动,推条使得转动台转动;转动台带动刮条转动,刮条将固体油泥上表面已经软化的油泥刮下,使得内部的固体油泥露出;加热板会再次对露出的固体油泥进行加热;然后再次推动滑盖,刮条再次对上表面软化后的油泥刮下;且滑盖推开后,可以从开口处随时看到加热腔内固体油泥的量,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从开口处再次加入新的固体油泥。另外,软化后的油泥会从出料孔进入到环形腔内,然后再从连通孔进入到保温腔内进行保温。同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搅拌部对保温腔内的油泥进行搅拌揉捻。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在推动滑盖时,滑盖能够使得推条带动转动台旋转,进而实现刮条对固体油泥上表面已经软化的油泥刮下,漏出内部的固体油泥,便于内部的固体油泥被加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油泥外部已经软化达到要求,而内部还未软化的情况。

2、本方案中的软化后的油泥进入到保温腔后,搅拌部会对其进行搅拌揉捻,使油泥混合更为均匀;在使用的时候不需要人为的再花费较大的力气进行揉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泥揉搓费时费力的问题。

3、本方案中的刮条与固体油泥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进而保证刮条能够很好的刮掉固体油泥上表面已经软化的油泥。具体调节的时候,将定位部移开,然后向下按压转轴,弹簧压缩,当下方的刮条与固体油泥上表面接触后再使得定位部对其位置进行定位即可,非常的简单且方便。

4、本方案中的转轴在被下压调整位置的过程中,转轴会将挤压部向下推,此时挤压部位于环形腔内的部分会对进入环形腔内软化的油泥进行挤压,同时也使得环形腔内软化的油泥能够快速从连通孔进入到保温腔内。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定位部包括多个高度不同的l形定位杆,且定位杆的下端均与转动台转动连接。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对调整位置后的转轴进行定位。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弹性伸缩层包括弹性复位件和波纹状的橡胶层,橡胶层的内部设有空腔,弹性复位件位于空腔内,且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橡胶层的两侧固定。弹性伸缩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软化后的油泥进入到条形口内。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推条为齿条;转动台包括转动台本体和用于与齿条啮合的齿圈,转动台本体位于齿圈内,且转动台本体的外壁与齿圈的内壁固定。

非常简单的实现了滑盖在被推动的时候,能够使得推条带动转动台转动。具体为:滑盖推动齿条运动,齿条带动齿圈转动,此时转动台整个会转动。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挤压部包括环形圈、滑动块和推动杆,环形圈与环形腔的腔壁滑动连接;推动杆与环形圈固定;滑动块与推动杆固定,滑动块穿过弹性伸缩层且与弹性伸缩层固定连接。

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对环形腔内软化的油泥进行挤压;具体为:转轴向下运动,滑动块向下运动,滑动块推动推动块向下运动,推动块推动环形圈向下运动并对油泥进行挤压。

优选方案五:作为对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搅拌部包括转轴和固定在转轴周向的搅拌叶片,转轴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对保温腔内软化的油泥的搅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汽车模型泥塑用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齿条与齿轮啮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滑动块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的剖视图;

图6是图1中弹性伸缩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加热箱1、固定杆11、转动台2、隔板21、加热腔22、保温腔23、连通孔231、搅拌部232、开口221、滑动槽2211、滑盖2212、推条2213、加热板222、刮条223、转轴本体2231、圆盘2232、滑槽224、滑动凸起225、弹簧226、环形腔227、弹性伸缩层228、弹性复位件2281、出料孔229、l形定位杆3、环形圈4、滑动块41、推动杆42、保温板5。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汽车模型泥塑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箱1;还包括转动台2和用于固定加热箱1的固定杆11;加热箱1内部设有隔板21、加热腔22和保温腔23,且加热腔22和保温腔23通过隔板21隔开;加热箱1上设有两个用于向加热腔22内放固体油泥的开口221,加热箱1的箱壁内设有两个分别与开口221连通的滑动槽2211,滑动槽2211内均滑动连接有用于关闭开口221的滑盖2212。

滑盖2212上固定有推条2213,本方案中的推条2213为齿条。转动台2包括转动台2本体和齿圈,转动台2本体位于齿圈内,且转动台2本体的外壁与齿圈的内壁固定。转动台2本体与加热箱1转动连接,且转动台2由推条2213带动旋转。两个齿条分别与齿圈的两侧啮合。

加热腔22内设有加热板222、挤压部和刮条223,刮条223上固定有转轴;转动台2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的孔壁上设有滑槽224;转轴穿过通孔,且转轴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在滑槽224内轴向滑动的滑动凸起225;转轴与转动台2之间设有弹簧226,且转动台2上设有用于对转轴进行定位的定位部;加热腔22的腔壁内设有一圈环形腔227,加热腔22的腔壁上设有与环形腔227连通的条形口;挤压部滑动连接在环形腔227内,且挤压部的一侧伸出条形口,条形口内设有用于覆盖条形口的弹性伸缩层228,挤压部伸出条形口的部分与弹性伸缩层228固定连接;加热腔22的腔壁上设有与环形腔227连通的出料孔229,保温腔23的腔壁上设有多个与环形腔227连通的连通孔231,保温腔23内设有保温板5和由电机带动的搅拌部232;挤压部用于在刮条223的推动下挤压环形腔227内的油泥。

本方案中的转轴包括转轴本体2231和固定于转轴下端的圆盘2232;刮条223固定在圆盘2232的侧壁上;且圆盘2232可与滑动块41接触。

定位部包括多个高度不同的l形定位杆3,且定位杆的下端均与转动台2转动连接。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对调整位置后的转轴进行定位。

弹性伸缩层228包括弹性复位件2281和波纹状的橡胶层,橡胶层的内部设有空腔,弹性复位件2281位于空腔内,且弹性复位件2281的两端分别与橡胶层的两侧固定。弹性伸缩层228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软化后的油泥进入到条形口内。

挤压部包括环形圈4、滑动块41和推动杆42,环形圈4与环形腔227的腔壁滑动连接;推动杆42与环形圈4固定;滑动块41与推动杆42固定,滑动块41穿过弹性伸缩层228且与弹性伸缩层228固定连接。搅拌部232包括转轴和固定在转轴周向的搅拌叶片,转轴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

本方案中的加热板222包括加热板222本体和位于加热板222本体内的加热丝。保温板5包括保温板5本体和位于保温板5本体的保温丝;且加热丝和保温丝均为电热丝,只是在温度上有所差异,可以根据合适的温度进行设置。

使用时,将固体油泥从开口221处放入到加热箱1内,然后启动加热板222对加热箱1内的固体油泥进行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推动滑盖2212,滑盖2212推动推条2213运动,推条2213使得转动台2转动;转动台2带动刮条223转动,刮条223将固体油泥上表面已经软化的油泥刮下,使得内部的固体油泥露出;加热板222会再次对露出的固体油泥进行加热;然后再次推动滑盖2212,刮条223再次对上表面软化后的油泥刮下;且滑盖2212推开后,可以从开口221处随时看到加热腔22内固体油泥的量,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从开口221处再次加入新的固体油泥。另外,软化后的油泥会从出料孔229进入到环形腔227内,然后再从连通孔231进入到保温腔23内进行保温。同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搅拌部232对保温腔23内的油泥进行搅拌揉捻。

另外,刮条223与固体油泥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进而保证刮条223能够很好的刮掉固体油泥上表面已经软化的油泥。具体调节的时候,将压住转轴的l形定位杆3移开,然后向下按压转轴,弹簧226压缩,当下方的刮条223与固体油泥上表面接触后再使得定位部对其位置进行定位即可,非常的简单且方便。当刮条223需要上调时,将压住转轴的l形定位杆3移开,此时弹性复位件2281(即现有技术常见的弹簧)使得整个弹性伸缩层228恢复原位,滑动块41向上运动,进而推动圆盘2232向上运动,此时刮条223也会上移,上移到一定位置后,用相应的l形定位杆3压住转轴的上表面即可。

转轴在被下压调整位置的同时,滑动块41向下运动,滑动块41推动推动块向下运动,推动块推动环形圈4向下运动并对环形腔227内软化的油泥进行挤压;同时也使得环形腔227内软化的油泥能够快速从连通孔231进入到保温腔23内。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